淺談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 教會中學生讀書
二、 指導中學生聽課
三、 激發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理解加以關心,深入學生心理
理解是建立師生情感的紐帶和橋梁。理解學生,就是要以飽滿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來感染學生,給他們一張笑臉、一顆誠心、一分真情,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關注他們的發展,包括他們的特長與興趣,并且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幫他們排憂解難,讓他們知道,我們不僅僅是數學老師,而且是真正關心他們發展的師長與朋友。這樣,學生就會喜歡你,信任你,自然也會喜歡上你的課。當學生取得好的成績,獲得成功時,要給他們祝賀和鼓勵;當學生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要給他們安慰和支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在與他們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師的一片真誠和苦心。此時,引導他們找出正確、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就事半功倍了,從而樹立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引發學習興趣。
2、優化新課導入,趣化教學內容
導入新課是一節課的序幕,教師導入的語言、方法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探索欲望.因此,教師導入新課必須適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很快地吸引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貫注的投入到學習的全過程.
例如,在教學“有理數的乘方”時,由大人、小孩都喜愛的撲克牌談起,接著拿出一副包裝精美的新撲克牌,像變魔術一樣,隨意抽出9張撲克牌,正面向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任意兩張(包括已翻過的牌),使它們從一面向上變為另一面向上,這樣一直做下去,觀察能否使所有的牌都反面向上?在學生熱烈討論一兩分鐘后,接著讓學生動手實驗.問:“如果在每一張牌的正面都寫上1,反面都寫上-1,考慮所有牌朝上一面的數的積.開始9張牌都正面向上,上面的數的積是1.每次翻動兩張,就是說有兩張牌同時改變符號,這能改變朝上一面的數的積是1這一結果嗎?9張牌都反面向上時,上面的數的積是什么數?這種現象為什么不會出現?你能解釋為什么不會使9張牌都反面向上了嗎?”如果桌上有任意奇數張牌,猜想結果會怎樣”學生產生急于解疑的心情,學生興趣油然而生,就會積極參與學習,主動地去獲取知識.
3、開展學習競賽,活躍課堂氣氛
心理學家喬治·波利亞認為:“非常有必要讓學生具有盡可能多的探索興趣”.教學實踐也表明,在教學中創設競爭的氛圍,是培養學生的探索興趣和獨立思考習慣的重要途徑.適當的競爭,可以促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和創新意識,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變通性和獨創性.只有對學生的點滴創新及時給予鼓勵,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中學生具有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比賽最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故而,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面向大多數學生,為學生創設一個競爭和成功的機會,恰當地開展一些有意的比賽活動,用競爭來消除課堂中常有的枯燥感,促使他們樂意學好數學.
例如:在教學“記憶1至20的正整數的平方與1至10的正整數的立方”時,可采用“打手猜數”、“搶答”、“開火車”等形式的比賽練習.
以上各種學習方法中,還可穿插訓練學生說課、講課,對優勝者進行表揚.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消除了學生學習的疲勞,又在快樂中使他們受到鼓勵,掌握了知識,鍛煉了能力.
4、品嘗成功喜悅,增強學習自信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的產生和保持有賴于成功。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取得成功后會帶來無比快樂和自豪的感覺,產生成就感,繼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驅使他們向著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邁進,形成穩定的持續的興趣。所以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和創設競爭和成功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按問題的坡度都能夠“跳一跳,夠得著”,進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如課堂上,設計不同難度的題目,讓不同的學生做完不同的練習題。
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讓“成功”走近每一位學生。在教學中,采用“宜淺不宜深,宜精不宜泛,宜慢不宜快”的原則,精講多練重點和難點,盡可能做到每節課的疑難點當堂解決。又根據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對學生分層要求。課堂上讓優秀生自己去探索發現、以滿足他們希望深入挖掘知識的心理需求,但必須確保絕大多數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重點對潛能生進行輔導。練習分層設計,作業分層要求。潛能生只要求做基本題,絕大多數學生能在完成基本題的前提下完成一定的綜合題,一小部分智力較好,學有余力的學生去思考較難的題。
看了淺談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還看:
1.如何培養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淺談數學課堂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初中數學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淺談初中生數學學習主動性的培養
5.提高數學學習能力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