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雙節假期,8.26億人次出游,花了7534.3億元
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中秋節、國慶節假期8天,國內旅游出游人數8.26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71.3%,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增長4.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7534.3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29.5%,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增長1.5%。
事實上,假期一開始,各地景區相繼啟動“人從眾”模式,上海外灘放眼全是人,游客擠到水泄不通,一眼望不到頭。南京夫子廟進去5分鐘被人流量勸退。網友說“爬長城一點都不累,因為三分鐘只要走兩步”。
有人調侃“本想錯峰出行,結果預判了他人的預判”“進景區前是人山人海,進去后是人海人山”,更多人則是對生活恢復常態后的從容,“這才是國泰民安和人間煙火該有的樣子吧”。
各大在線旅行平臺的數據也印證了這個假期旅游的火爆。去哪兒大數據顯示,今年“十一”期間,國內熱門城市機票預訂量較疫情前增長近五成,9月29日出發的機票預訂量創下歷史新高。國內熱門城市酒店預訂量較疫情前增長2倍。
今天上班連上7天
轉眼間,中秋國慶假期已經結束,上班搬磚模式已經開啟。
壞消息是,按照2023年放假安排,明天(10月7日)起至10月13日,需要連上七天班。好消息是,這也將是2023年最后一次連上七天班。
假期結束后怎么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1、充分接納現狀、調整預期、積極的心理暗示。
認識長假后復工可能產生的生理、情緒反應,知道這是十分正常的,不要期待一開工就可以元氣滿滿,積極的暗示和面對未知的擔憂,讓問題具象化,會讓你提前做出心理準備.
2、有意識調整作息,復工前提前適應。
縮短白天睡眠時間,晚上逐漸提早30分鐘入睡及時適應和調整。睡前不要讓大腦高度興奮,減少電子產品使用,可用音樂等手段靜心,或熱水泡腳5~10分鐘,提醒自己今晚不能熬夜....
工作恢復期間:可設置一定的休息時間,通過閉目養神、聆聽舒緩一些的輕音樂、讀書閱報、多走動等方式調整身心。工作之余安排輕度運動,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3、安排工作、提前制定工作計劃。
在復工前一到兩天處理節前工作遺留下的問題節后仍需要解決的,花10~20分鐘去思考一下,但是不要提前陷入焦慮,準備好相應的情緒,面對即將開始的工作。
如何調整節后的心理狀態
第一、我們可以有意識的做一些與工作與學習相關的這個事情,比如說可以看看報紙,看看書籍,為第二天的工作提前做一些準備,讓自己從這種懶散放松的狀態中走出來。
第二、適度的進行一些體育活動,豐富業余生活,來盡快恢復到原有的生活中,比如說游泳,做瑜伽或者是做八段錦,都可以進行一些嘗試。
第三、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緩解這種疲勞,比如說在睡前的時候,可以用熱水泡泡腳,或者是按摩頭部適度的進行一些散步,或者是聽一些這個輕音樂,安靜的音樂這些方式來調整,為自己創造一個比較好的睡眠環境。
第四、還需要多喝水,每天早晨起來空腹喝一杯溫開水,促進新陳代謝,這樣更加快我們從,節后綜合癥中恢復回來。
心理調節方法有哪些
1、合理的自我宣泄,感覺情緒不對時可以通過寫日記、和朋友交流、運動等多種方法宣泄自己的情緒,緩解肝氣郁結的癥狀。
2、轉移注意力。可以培養一到兩個興趣愛好,比如跳舞、唱歌、畫畫等,在情緒異常時可以將心緒轉移到興趣愛好上,緩解精神壓力。
3、自我無法調節好的患者,還可以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若存在嚴重抑郁或者焦慮的情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抑郁或者抗焦慮的藥物,也會起到較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