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圓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篇一
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肯定還存在一些問題,希望各位老師能夠指正。
《圓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篇二
《圓的初步認識》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生們通過操作和觀察活動認識圓的基礎知識。通過這一堂課的學習進一步發展孩子們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探究的意識。這節課由認識圓的特征、圓各部分的名稱、會畫圓的各個部分開展教學。
在 教學圓的半徑和直徑時,讓每個學生通過折一折,學習找圓的圓心和半徑以及直徑。在這的活動中去體會半徑和直徑的關系,這有助于全體學生比較透徹理解,特別 是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生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在探討完半徑與直徑間的關系后,為了為第二課時畫圓打下基礎。我通過自己動手畫圓給學生看,讓他們仔細觀察, 圓心與半徑在圓這個圖形中起的作用,自然地引到,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或者直徑確定圓的大小,幫助學生們自發地觀察出問題,并且有意識地提高他們探索和 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授的最后階段,我讓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用不大小的圓,將他們擺放在不同的位置,拼出他們喜愛的圖形。既為了復習上面所說的圓心、半 徑、直徑在圓中的作用,也從實際操作中讓學生們感受到圓的美麗,將單純的圖形教學進一步的提升到讓孩子們懂得欣賞身邊美麗的事物上去。
隨后,我通過一系列地課堂練習,如在圓中尋找半徑、直徑;根據已給的圖,求出該圓的半徑或者直徑;說出太極圖的組成;投籃比賽的規則;思索車輪為什么要造成 圓形的等等,進一步復習剛才所學的新知識。同時,后面一部分的聯系,我通過緊扣他們的生活實際,希望學生們能將在課堂上學習到的死板的知識點,運用是活生 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總體來說這節課上下來思維較為連貫,上課步驟較為順暢,習題的設計也富有一定的遞進性。然而,這堂課還是給我留下了不 少的遺憾。第一,在討論個別問題時,我的期待值是課堂氛圍活躍,但是卻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第二,由于開始時的緊張,在引入部分語速較快,沒有兼顧到部分 基礎較弱或者進入角色較慢的小朋友的反應。并且結束語有些倉促。第三,一些數學術語或者小細節的地方仍舊被我忽略,作為數學老師嚴謹是必要的。這點在我今 后的數學教學上一定要加強注意,也會向這方面做得突出的老師多加學習。
《圓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篇三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條理清晰,主要分為三步驟:一、情景引入,感知圓;二、動手操作,認識圓;三、圓的拓展深化。其中二、動手操作,認識圓是重點 學習內容,也是學生主要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教學過程主要又分為三步驟:(一) 認識圓心;(二) 認識半徑和直徑;(三) 鞏固和應用。整節課,由游戲入手,經歷動手操作,再在生活中舉例并質疑,用所學知識解決疑問。
課堂教學中,我發現了以下幾個問題,進行反思
一、對學生的了解不夠。
課 堂開始,情景引入,感知圓,就不是很順,這是我預想不到的。1、開始在練習紙上“×”表示紅旗的位置。請你想一想寶物可能在哪里?用1厘米表示實際的1 米,在紙上用點表示出寶物的位置。這樣的提問,對于境外班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部分學生似乎不太聽得懂老師的意圖,老師在講的時候應該再慢一些,每一 個小問題后面都要停一停,給學生一個理解的時間。2、根據學生所畫的情況討論點可能的位置,像這樣的點我們能找到多少個?(無數個)怎樣的一個圖形能將這 無數個點表示出來?(圓)預設中,這里學生應該有個頓悟的表現,是很激動的一個小發現。但是,課堂里也沒有出現。我想原因是前面畫得過程有學生沒有領會 好,沒有充分地畫好,也就沒有后面地分析了。一節課有了好的開始,后面的教學過程就會順其自然,至少比較流暢,前面的疙疙瘩瘩直接影響了后面的學習,而主 要原因是老師對學生的了解不夠,沒有讓學生聽明白操作的方法和意圖,沒有等到學生的共鳴。怎樣才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所了解呢?還是需要多試教,試教不僅 熟悉教案,而且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有所了解,就是對教學設計學生會有怎樣的反應?是否需要做一些調整?最后上課時才能心中有底。
二、課堂節奏沒有把控好。
動手操作,認識圓中(一) 認識圓心;(二) 認識半徑和直徑;圓心和半徑的學習學生表現得還可以,但是到了認識直徑這個內容時,教學上就顯得比較拖沓。因為前面有了動手操作認識圓心和半徑的過程,這 里再重復同樣地步驟去學習直徑,學生的興趣已經沒有了,老師應該適時把控教學的節奏,在學生能說出直徑的定義和特點后,比較快地把這個內容學過。這樣,可 以把時間節省下來學習后面的鞏固和應用,也可以讓學生保持比較好的興趣點。課堂節奏的把控是我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節,一節課的教學中,重難點應該多花些時 間,但是時間具體到每個知識點怎么分配,什么時候可以快點,什么時候應該慢點,比如,一節課上,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掌握得比較好了?哪些知識是學生學習的難 點?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點在哪里?學生最困惑的又在哪里?這些我還是很欠缺。我覺得主要是我對高年級數學知識本身的掌握還不夠,和對學生的了解不夠,以及 課堂靈活應變和調控能力不夠。尤其是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課堂,更是覺得難上加難。當需要學生動手操作時,老師對于課堂的組織也很重要,直接關系到課堂節奏 的把控。所以,我覺得在課堂節奏的把控上我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三、學習所得。
我在網上學習了《調控數學課堂的教學節奏,提高課堂效率》,摘錄如下
1、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課堂教學需要師生的共同參與,因此,良好的教學節奏有賴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的培養,盡量減少各種不利因素。“例如,有的學生 在做課堂作業時拖拉吵鬧;有的在回答問題時過于小聲等,這些現象都會破壞教學節奏。因此教師從上第一節課起,就要及時了解學生情況,向學生清楚傳達教師的 要求,鼓勵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師生間配合默契,使各教學要素呈現相對規則的秩序,創造優美的課堂教學節奏。
2、 根據教學目標、內容處理教學節奏,快慢得當,教學速度的過快與過慢都會帶來不良的影響。在引入新課時,學生的精神狀態較好,對新知識充滿好奇。這時教學應 是明快,生動的。在理解與運用階段,應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對于難點應循序漸進,安排多一點時間,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使學生有充分的余地消化每個教學信 息點,不至于囫圇吞棗。在突破教學難點后要緊緊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迅速、科學地進入知識的鞏固與運用階段,使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同時實現教學目標。
看了“圓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