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線段教學反思 認識線段課后反思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篇一
三、注重知識學習,數學思想滲透不足。
學生對于本節課的知識學習效果明顯,但對于學生在點與點之間畫線段的數學思想滲透不夠,比如:五點的畫法,可以從一點出發,逐一畫出,也可以用從外到內的方法進行畫線段。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篇二
線段對于二年級學生來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對此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觀察、比較。讓學生通過拉一拉、比一比,體驗線段“直”的特點和線段有兩個端點,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形成線段表象。引導學生觀察直尺、課本、黑板等物體的邊,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對線段的感受。鼓勵學生尋找、利用身邊的工具畫線段,讓學生經歷畫線段的過程,通過交流,探索畫線段的方法。
但上完這節課后,我覺得這節課存在很多缺陷:
1、語言表述欠簡潔,通俗。為了突出尺子與其它物品畫線段時,有什么好處時,表達得有點抽象,深奧。記住:上課語言要簡潔,明了。我們要用學生最容易接受的語言傳達。
2、我的教學設計還不夠豐富,容量不夠大,變式不夠多,在發展開拓學生思維方面還要做出努力。
3、可以更緊密地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如找出教室內、生活中的線段等等,從而更好地讓數學為生活服務。
4、沒能用課件,如果在讓學生辨認平面圖形中的線段用課件顯示就更好,如,學生找出的線段就顯出紅色,不是線段的顯綠色并打X。這樣學生可以看得更清楚,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5、分層教學還顯得不夠,雖然我在這節課讓學生全體參與但根據學生的智力程度分層教學還不明顯。
6、在調控學生的活躍性,控制課堂紀律方面還有待提高。不能老是跟學生笑,老師要有威信,該嚴格的時候絕不手軟,做到軟硬結合,賞罰分明。
7、教學過程過渡得太快,例如讓學生感受線段是直的,一定要讓學生摸,觀察,還可以叫個學生到講臺上把線拉直,然后要讓學生感受兩個端點,接著將線放在黑板上,畫出點線段。然后為了使學生便于理解,再用尺子畫出線段。
8、沒有想到畫線段的另一種方法:就是先點兩個點,再畫線段。在備課時一定要動腦筋多想。
這節課有兩點發現:
1、控制學生活動,練習,操作的時間.,可以規定在一定時間內,到最后十秒時,學生們一起跟著倒數。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教學效果。
2、可以適當增強一些難題,例如數線段,畫線段.適當增加難度,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智慧源于勤奮,偉大出自平凡!成功是用勤奮和毅力換來的,春天播種,秋天收獲!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篇三
線段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教材注重學生的體驗,在體驗的基礎之上通過大量表象的支持,從而獲得對線段特征的直觀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經歷認識線段的活動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初步實踐能力和想象力,充分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1、 重視探索實踐。
課始,我讓學生動手實踐:想辦法讓桌上彎曲的毛線變直,再變換方向拉一拉,讓學生充分感知線段的本質特征。在折線段時,我向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一條線段,并比較其長短。讓學生比較中初步感知線段是有長短的。在畫線段時,我也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畫線段的工具、方法和注意點。整個學習過程中,我很重視學生的探索實踐,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思、做中悟。
2、注重聯系生活。
生活中的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熱情,讓學生親近數學,對數學感興趣。首先,我直接讓同學們觀察毛線在桌子上的自然狀態,再讓他們想辦法怎么樣能讓它變直,讓學生感知直。其次,在認識了線段的基本特征后,我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線段?學生找的熱情很高,找出了許多。最后,我又展示了一些學生熟悉的用線段圍成的圖案,如:五角星、松樹、房子等等。整節課,我盡量的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學生來理解、認識線段。
這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1、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練、明確。對于二年級小學生來說,有些問題我提的不夠明白,造成了小學生的思路不夠完整、清晰。從而導致課堂上學生多處出錯。
2、在總結線段的特征時,絕大部分的同學能夠回答出來“直”的特點,“兩個端點”不能很順利的說出來。可能是我在教學“兩個端點”的過程中沒有引入好強調的還不夠!由于課前沒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當時有點措手不及。
3、教學時間沒有把握好,導致在處理給出四個點問能畫出幾條線段時,沒有講解到位!沒有能及時總結本節課的內容。
4、重點沒有突出到位!還需努力!
看了“認識線段教學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