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高中地理拿高分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并且興趣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個人感覺好象是夫妻之間的感情可以培養(當然,偶可以擇,而地理對于有考試要 求的學生而言,帶有一點compulsory).對地理了解的越多,就越有興趣。說句帶有idealism色彩的話,“態度決定一切”。在學習地理的過程 中,可以摸索、總結出最適合自己的具體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以我的看法,正確而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比方法更基本、更重要。
3、理解是關鍵。地理學的知識,即使是地理事實和現象,大多也是可以通過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來記住的。而關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更要理 解。學習地理跟其他學科的學習一樣,也要多問“為什么”。有了起碼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提出問題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其實地理學得不好的同學,他們 關于地理的“為什么”應該是很多的--只是問題太多、怕麻煩、怕思考、怕問老師、羞于問同學,而沒有深究下去。
4、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學好地理的保證。有些成績差的同學也許在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發面比其他同學弱一些,但完全可以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來彌補。 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是不可避免的,而“迎難而進”和“畏難而退”對于學習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當然,以中學階段的知識基礎不可能解釋所有的疑問,迎難而 進也應該有一定的限度--這可以通過請教老師來判斷。
5、克服自卑的心理?!皠e人能行的,我也行。”這句話,應該當做一個無條件的信念而深藏在自己心里。天才和弱智都是極少數的。其實自卑并不可怕,適度的自卑感更有利于激發人的潛能。意識到自己比別人差,多多少少都會有點自卑,但不能因此而放棄努力。
高三地理復習的六點建議
一、重視回扣雙基
根據認知心理學的知識分類,可將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就應考能力而言,三類知識所起的作用不同。陳述性知識是應考能力的依附和能力表達的基本元素;程序性知識是應考能力的養成和提升的基礎,二者構成了所謂的“雙基”??v觀近年高考文綜試題特點,學科主干和“雙基”類知識占較大比重。因此,二輪復習期要重視“回扣雙基”。近年,我采用學案導學法,即先將各個專題“雙基”知識進行系統梳理,根據考綱篩選出“雙基”內容制成學案,學案內容包括填充式知識體系和體現基本技能的訓練題組,利用一課時訓練效果明顯。
二、重視整合知識
近年高考文綜地理命題,特征之一是突出考查綜合意識和綜合能力。因此,專題復習中整合知識、構建體系非常重要。構建知識體系要遵循五個原則:一是重點性,構建專題應以重點知識為核心,如,時間的計算、季節性地理現象等。二是類似性,一個專題必須是由相關或相似地理現象經過提煉綜合而成。三是創新性,構建專題不是課本知識的簡單重新組合,而是要有創新性,要用新的視角來設計專題體系。四是理性認識,章節體系重在基礎知識的表述,尤其對地理概念、地理理論、地理特征只作一般描述,不作深入分析和闡釋。而專題體系則大不相同,重在從理論上認識分析。如,分析各種因果關系,透過地理現象發現其本質,比較地理事物的異同,闡釋地理概念的含義,分析地理結論的依據等。五是靈活性,專題體系不受課本教材體系的限制,專題體系是靈活多樣的,可以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綜合,也可以是二者的大綜合;可以是專門論述地理事物發生、發展和消亡的演變過程,也可以是專門論述各地理事物的因果關系等。
三、重視拓展知識
地理新課標的頒布和實施,為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課程評價提供了指導。課改必然波及考改,因此,高考命題也會順應課程改革需要,體現新課標理念?!疤崛∮行畔⑦M行科學合理的判斷、推理、歸納、預測,分析說明成因,解決問題”是文綜能力測試的主要方向。如,2009年高考試題中第2、4、6、8題的考查,皆體現出知識和思維的拓展性,尤其是第二題中提取A市位于82.50w經線以東的西五區這一有效信息,體現尤為明顯。因此,新教材中具有前沿性的內容應給學生適當補充、拓展。
四、重視社會熱點
要引導學生關注國家方針、政策、生活和社會熱點問題。如,2008年高考第7題以北京奧運會和奧運圣火為素材,考查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一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這一基本的自然地理問題。通過創設富有感染力和親和力的情境,增加了試題的可讀性和鮮活性。如,近年常涉及的三農問題、五大經濟圈、大型工程、城市化、能源安全與調配、防災減災、環境保護、循環經濟、中部崛起、綠色GDP、極地科考、區域經濟合作等應及時滲透于各專題復習中。
五、重視提升能力
應考能力的培養要注重知識的整合,構建主干知識的結構,分層突破,查漏補缺,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知識的內在線索和規律,幫助學生梳理知識,使知識更加系統化和條理化,培養學生對地理事物的發展規律和內在聯系的分析能力。要加大訓練量,讓學生感悟答題技巧,培養和提高應試能力。在專題的設置上既要突出主干知識的覆蓋,也要照顧現實熱點問題,要注重專題立意的新穎、創新與教材知識、原理的鞏固、再創造、整合提升。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具備結合實際進行自然、人文、區域特征的分析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初步適應高考。
六、重視訓練反思
通過定時定量的課堂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原理,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達到練規范、練速度、提高技巧和答題能力,這個環節是二輪復習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大量的習題訓練之后,一定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解題反思意識,就是學生在做題之后,要反思這個題目具體考查了哪些知識點,自己對相關知識的掌握上有沒有漏洞;要反思該題考查了哪些能力,自己在這幾種能力上有沒有欠缺之處;還要明確出題者的意圖是什么,自己能否對問題答案提出疑問,能否聯想到曾經做過的類似題目,本題的易錯之處是什么,是否還有其他解法或更好的答案;要做到舉一反三,提高復習效率。
高中地理答題技巧有哪些
一、審題慎重,注重信息獲取。
試題信息可分為:題目文字信息、圖像圖標信息、問題信息和答案信息。了解試題信息的呈現方式,快速獲取、準確解讀試題信息,明確出題者考查意圖是解題的關鍵。
二、注意比較,甄別篩選最優答案。
在對客觀題的答案設置中,往往按照思維定式、答題細節、主要地理知識誤區、主干考查設置考查內容和答案選項,一些試題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在兩個答案之間差別不大。因此,在做客觀題時,要突破原有的思維定式,思維盡量開闊一些,思考問題時辯證一些、全面一些,在比較中選擇正確的答案。
三、準確空間定位。
地理試題以地圖為載體,定位是入圖解題的關鍵。掌握正確的定位方法,有助于理解題意,進一步解題。常見的定位方法有:經緯網定位法、自然人文特征定位法、特征地理事物定位法、特殊注記定位法等,關鍵是靈活使用。
四、訓練思維能力,實現問題歸類。
地理客觀題強調對知識理解層面上的能力考查,注重地理事物間的因果聯系,地理主觀題更能體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
近幾年高考命題的設問大體分為以下幾類:①就圖填空:在區域定位基礎上的地理事物的再認,主要從圖或材料中獲取信息;②原因類問題: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方面回答;③區位因素分析類問題:從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分析;④環境問題分析:從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角度考慮;⑤措施類問題:主要從工程措施、技術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四個方面結合實際考慮。
五、答題列要點,體現層次和主次。
列出要點,體現層次和主次是針對具體答題而言的,是要落實在卷面上的,是要答題者將自己的思維表現在規定空間內。我們的答題必須按要點體現在卷面上,分出層次,而且要將重要的觀點寫在最前面,在書寫時還要注意字間距和行間距,語言表述要準確、簡約、到位。
六、適當研究分值,確定答案要點。
高考地理試題各題目分值設置一般是按要點給分。基于此,可以通過研究分值,結合問題的設問,估測答案要點數目。當然為避免失分,可多個方面去答,這樣失分的幾率會相對小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