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行測考試公職取得制度分析
根據法的淵源在法律推理中的效力和地位的不同,可以分為正式淵源和非正式淵源。
1.正式淵源是指具有明文規定的法律效力并且直接作為法律人的法律決定的大前提的規范來源的那些資料,如憲法、法律、法規等,主要是制定法。
2.非正式淵源是指不具有明文規定的法律效力,但具有法律說服力并能夠構成法律人的法律決定的大前提的準則來 源的那些資料,如正義標準、理性原則、公共政策、道德信念、社會思潮、習慣、鄉規 民約、社團規章、權威性法學著作,還有外國法等。
3.根據制定的機關和效力層級的不同,我國法的淵源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憲法;法律; 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規章;國際條約、國際慣例。
二、當代中國法的淵源:根據制定的機關和效力層級的不同,我國法的淵源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憲法
(1)概念:憲法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經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綜合性地規定國家、社會和公民生活的根本問題,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
(2)修改程序
憲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
2.法律
(1)概念: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修改、補充、廢止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2)制定主體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制定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3)法律保留
法律保留是指凡是只能由法律規定的事項則只能由法律規定,或者在法律明確授權的情況下行政機關才有權在行政規范中予以規定。
下列是法律絕對保留的事項:犯罪與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
3.行政法規
(1)概念:行政法規是指由我國最高行政機關即國務院依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是國家行政機關體系中最高的規范性文件。
(2)制定主體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
4.地方性法規
(1)概念:地方性法規,是指法定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依照法定的權限,在不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和頒布的在本行政區域范圍內實施的規范性文件。
(2)制定主體
一是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
二是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施行。
5.自制法規
(1)概念:自治法規是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即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人大制定的與民族區域自治有關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包括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
自治州、縣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自治區人民 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并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2)制定主體:自治法規由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人大制定。
6.規章
規章通常稱行政規章,是國家行政機關依照行政職權所制定、發布的針對某一類事件或某一類人的一般性規定,是抽象行政行為的一種。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
7.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
國際條約是指我國作為國際法主體同外國締結的雙邊、多邊協議和其他具有條約、協定性質的文件。國際慣例是指以國際法院等各種國際裁決機構的判例所體現或確認的國際法規則和國際交往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不成文的習慣。國際慣例是國際條約的補充。
例題1
以下內容不屬于法的淵源的是?
A.國際條約
B.地方性法規
C.行政法規
D.部門規定
正確答案:D。
解析:法的淵源分為正式淵源和非正式淵源兩類。正式淵源包括憲法、法律、法規等,主要為制定法,即不同國家機關根據具體職權和程序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非正式淵源包括正義標準、理性原則、公共政策、道德信念、社會思潮、習慣、等。正式的法的淵源有明確的條文形式,故其具有較強的確定性與可預測性。而非正式的法的淵源,因其不具有明確的條文形式,故缺乏可預測性。故本題答案為D。
省考行測考試公職取得制度分析(精選篇2)
一、重點理論總結
(一)錄用
1.適用職務
初次進入公務員系統,擔任主任科員以下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的公務員。
2.原則
應遵循公開、平等、競爭和擇優的原則。
3.試用期
新錄用的公務員試用期為1年,試用期滿合格的,予以任職;不合格的,取消錄用。
4.禁止錄用的情形
(1)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2)曾被開除公職的;
(3)有法律規定不得錄用為公務員的其他情形的。
(二)選任
通過選舉的方式任用公務員,即通過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的方式任免領導職務公務員,適用于領導職務。
(三)公開選拔
面向社會公開選拔針對的是廳局級正職以下領導職務或副調研員以上非領導職務出現空缺。
(四)聘任
1.經省級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批準,可以對專業性較強的職位和輔助性職位實行聘任制,但涉及國家秘密的職位除外。
2.聘用機關與聘任制公務員之間通過簽訂書面聘任合同確定權利義務,實行協議工資制。
3.聘任期限在合同中約定,期限為1至5年,可以約定1至6個月的試用期。
4.聘任合同發生爭議,可以提交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二、例題分析:
根據公務員法的規定,下列哪些()人員不得錄用為公務員。
A.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B.曾因犯罪受過民事處罰的
C.曾因犯罪受過行政處罰的
D.因車禍而受傷住院的
【答案】A。解析:《公務員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下列人員不得錄用為公務員:(一)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二)曾被開除公職的;(三)有法律規定不得錄用為公務員的其他情形的。故本題正確答案選A。
省考行測考試公職取得制度分析(精選篇3)
[法學]
【例題】窩藏、包庇罪是指非共同犯罪人明知他人犯罪,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行為。
以下屬于窩藏、包庇罪的是( )。
A.王某兒子把同學欺負了,王某讓孩子去姥姥家住上一段時間
B.女兒因為感情問題,在男朋友的飲用水中放了鉈,其母王女士拿出家中存款,交給女兒讓她離開家
C.趙和李酒后打傷了人,李領著趙去其老家躲避
D.小強在傷人后,躲到其女朋友所在的城市,對女友以及其家屬隱瞞了傷人的事情
【解析】B。窩藏、包庇罪的定義要點:①非共同犯罪的人明知他人犯罪;②提供財物、隱藏處所幫助其逃匿或作假證明。
選項A中欺負同學不屬于犯罪行為,不符合定義;
選項B中母親明知道女兒在男友水中投毒屬于犯罪行為,還為她提供財物,幫助其逃匿,這種行為符合窩藏、包庇罪的定義。
選項C趙和李屬于共同犯罪,與定義中“非共同犯罪人”相矛盾;
選項D小強的女友及家人并不知道小強有罪在身,與定義“明知他人犯罪,而為其提供……”不符;
所以選B。
[社會學]
【例題】角色沖突:當一個人扮演一個角色或者同時扮演幾個不同的角色時,由于不能勝任,造成不合時宜而發生的矛盾和沖突。
下列情形不屬于角色沖突的一項是()。
A.一些大一新生入學后,面對新的生活環境很不適應。
B.某公司一職員由于業績出眾,被公司提拔為銷售經理,但是他感到力不從心。
C.假期里,張某的妻子想讓他陪她出去旅游,而他的母親想讓他回家陪父母。
D.在邊遠山區的一所小學里,某位老師既教數學,又教語文,但是學生們的兩門功課成績都很好。
【解析】D。根據定義可知,角色沖突的要點是:(1)一個人扮演一個角色或同時扮演幾個不同的角色;(2)由于不能勝任,造成不合時宜而發生的矛盾和沖突。
D項不符合(2),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心理學]
【例題】恐懼癥:對某種物體或某種環境的一種非理性的、不適當的恐懼感。一旦面對這種物體或環境時,盡管當時并無危險,恐懼癥患者仍會產生一種極端的恐懼感。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恐懼癥的是()。
A.陳女士從小就膽小,一次去鄉下辦事經過一戶農家的門口,冷不防一只體型壯碩的狼狗鉆出來兇惡地盯著她,嚇得她立刻尖叫著跑掉了
B.工程師小徐每次看到印有深海的圖片時,就感覺自己像置身于深海之中,四周都是幽暗深遂的海水,感到呼吸困難、心跳加快,害怕得再也不敢看那些圖片一眼
C.晚飯后,有點醉意的老同事執意送大家回去,小李還沒到小區門口就喊著要下車,因為他受不了那種害怕會出車禍的精神壓力了
D.看了一部日本恐怖片后,小錢感覺腦子里總是浮現電影里的恐怖場景,好幾天都睡不好覺
【解析】B。恐懼癥的定義要點是:①非理性、不適當;②當時并無危險卻產生極端恐懼感。
A項中陳女士當時有危險,不符合要點②;
B項中小徐的情況符合定義要點,屬于恐懼癥;
C項中小李也面臨著出車禍的危險,不符合要點②;
D項中小錢的恐懼感是由于看恐怖片造成的,并不是非理性的,不符合要點①。
故選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