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人版語文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2)
魯人版語文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答案
一、1、A 押解(jiè)國子監(jiàn) 腦髓(suǐ) 綸(guān)巾 聒(guō)噪
2、C 清—青 提—堤 璧—碧 上—尚 晨—辰
3、C 簡捷:簡便快捷;簡潔:指(說話、行文等)簡明扼要,沒有多余的內容。 “墻腳”還有一個比喻義,比喻基礎(抽象的)。所以“墻腳”這個詞的使用范圍要比“墻角”廣泛。至,直到。以至:表示在時間數量范圍程度上的延伸。以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形成的結果。行跡:行動的蹤跡。形跡:人的神色、行為流露的跡象
4、B 稍縱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時間或機會等很容易過去。而句中是很快消失的意思。大快人心,指壞人受到懲罰或打擊,眾人心里感到非常痛快。莘莘學子,眾多的學生。不能受“一些”“一位”這類詞修飾限制。莫衷一高&考&資&源網是,不能決定哪個是對的。形容意見分歧,沒有一致的看法。
5、D A、“能否”表示事物的兩個方面,所以對應的結論也應該是兩個方面,而“有效開展”只表示了積極的方面,前后明顯不對應。B、句式雜糅。 “留下了”和“難以歷數”, 去掉一個即可。C、亂加介詞造成沒有主語,可去掉“通過”。
6、C鴉片比喻文化遺產中有害又有益,需區別對待的部分。
7、B 負約,違背盟約;請罪,道歉。與現代漢語相同。
8、A ①⑤⑥ /②③⑦/ ④/ ⑧⑨ 使動/名作狀/名作動/意動
9、B A、介詞結構后置C、正常語序為“應笑我多情,華發早生”D、定語后置句
10、A 元嘉是宋文帝劉義隆的號 。
二、11、B 名,稱呼姓名。
12、D 而,前表轉折,后表修飾 。
13、C 不肯吃飯的是萬石君。
三、14、翻譯:
(1)他的家遷徙到長安的中戚里,這是因他的姐姐做了美人的緣故。他的官職到文帝時累積功勞升至太中大夫。
(2)萬石君聽到這件事后不肯吃飯。石慶恐懼,袒露上身請求恕罪,萬石君仍不原諒。
(1)得分點分別是“徙” 、“(于)長安中戚里”、“以”、“積”
(2)得分點分別是“之” 、(萬石君)不食、“肉袒”、( 萬石君)不許
15、(1)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 (2分)
(2)夏日午時,晴空驕陽,耀眼明亮,(1分)池水清澈見底,(1分)映在塘中的樓臺倒影,當屬十分清晰。(1分)這個“入”字化靜為動,正好寫出了此時樓臺倒映池中的真實情景。(1分)
16、(6分)略
四、(20分)
17、運用了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2分)更突出了丈夫對詩歌的熱愛與堅守。(2分)
18、①暗喻(1分)詩歌是語言的精華,能給予人巨大的審美快感,是其他文體所難以企及的。(2分)
②物欲等總是在不經意間把人們的許諾、熱愛和信仰改變。(3分)
19、①丈夫將得意新作暗許H雜志社②舊時女子對心儀男人的暗許③我背叛了對妹妹的暗許④吳季札“掛劍冢樹”兌現暗許。(2分。答出3點得2分,答出2點得1分)
作用①引發我對“暗許”的聯想、思考與感慨②以凄美的意境揭示“暗許”的遠離,詮釋其傳統文化內涵。③用自己對誠信的失守來反襯對丈夫及吳季札堅守“暗許”的頌揚,④更進一步強化主題,倡導守候忠誠這一美德。(4分,每點1分)
20、有“對心愿不走樣的忠誠與固守”這一中心句即得2分;聯系現實適當發揮2分。
五、21、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口)倒不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任選一句3分)
22、答出從哪里來(1分),到哪里去(1分),為什么這樣選擇(1分)
答案參考示例:從農村考入大學,是“鯉魚跳龍門”啊。你為什么一畢業就申請到最基層工作,從“龍門”又跳回“農門”?
23、(5分)高&考&資&源網
答案參考示例:
(1)六月飛雪,昭示著竇娥那感天動地的冤情;午夜雷雨,傳遞著魯侍萍血淚控訴的悲音。
(2)一個社會底層勞動婦女以血淚控訴了不公的命運,那么丹麥王子的命運又將如何呢?
六、24、作文略。
譯文:
萬石君名奮。高祖東進攻打項羽,途經河內郡,當時石奮年紀只有十五歲,做小官吏,侍奉高祖。高祖和他談話,喜愛他恭敬謹慎的態度,問他說:“你家中有些什么人?”回答說:“我家中只有母親,不幸眼睛已失明。家中很貧窮。還有個姐姐,會彈琴。”高祖又說:“你能跟隨我嗎?”回答說:“愿竭盡全力侍奉。”于是,高祖召他的姐姐入宮做了美人,讓石奮做中涓,受理大臣進獻的文書和謁見之事,他的家遷徙到長安的中戚里,這是因他的姐姐做了美人的緣故。他的官職到文帝時累積功勞升至太中大夫。他沒有學問,可是恭敬謹慎無人可比。
等到景帝即位,讓他擔任九卿之職。他的長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慶,都因為性情順馴,對長輩孝敬,辦事謹慎,官位做到二千石,于是景帝說:“石君和四個兒子都官至二千石,做為人臣的尊貴榮耀竟然集中在他們一家。”就稱呼石奮為萬石君。
景帝末年,萬石君享受上大夫的俸祿告老回家,在朝廷舉行盛大典禮朝令時,他都作為大臣來參加。經過皇宮門樓時,萬石君一定要下車急走,見到皇帝的車駕一定要手扶在車軾上表示致意。他的子孫輩做小吏,回家看望他,萬石君也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見他們,不直呼他們的名字。子孫中有人犯了過錯,他不責斥他們,而是坐到側旁的座位上,對著餐桌不肯吃飯。這樣以后其他的子孫們就紛紛責備那個有錯誤的人,再通過族中長輩引導,本人裸露上身表示認錯,并表示堅決改正,才答允他們的請求。已成年的子孫在身邊時,即使是閑居在家,他也一定要穿戴整齊,顯示出嚴肅整齊的樣子。他的仆人也都非常恭敬,特別謹慎。皇帝有時賞賜食物送到他家,必定叩頭跪拜之后才彎腰低頭去吃,如在皇帝面前一樣。他辦理喪事時,非常悲哀傷悼。子孫后代遵從他的教誨,也像他那樣去做。萬石君一家因孝順謹慎聞名于各郡縣和各諸侯國,即使齊魯二地品行樸實的儒生們,也都認為自己不如他們。
萬石君遷居到陵里。擔任內史的兒子石慶酒醉歸來,進入里門時沒有下車。萬石君聽到這件事后不肯吃飯。石慶恐懼,袒露上身請求恕罪,萬石君仍不原諒。全族的人和哥哥石建也袒露上身請求恕罪,萬石君才責備說:“內史是尊貴的人,進入里門時,里中的父老都急忙回避他,而內史坐在車中依然故我,不知約束自己,本是應該的嘛!”說完就喝令石慶走開。從此以后,石慶和石家的弟兄們進入里門時,都下車快步走回家。石慶任太仆,為皇帝駕車外出,皇上問駕車的馬有幾匹,石慶用鞭子一匹一匹地把馬數完。舉起手說:“六匹馬”。石慶在兒子中是最簡略隨便的了,尚且這般謹慎。他任齊國相,全齊國的人都仰慕石慶家的好品德。不發表什么意見,齊國就感化而很太平,給石慶建立生祠。
太史公說:孔子有句話說“君子言語要遲鈍,行動要迅速”,說的大概是萬石君吧?因此他的教化不急而成功,不苛刻而安定。這可以說是行為忠厚的君子了。
看過“魯人版語文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