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
1古代中國農業主要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的產生:“刀耕火種”、“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時代
3、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中國古代農業的傳統耕作方式形成。
漢代牛耕逐漸普及全國。東漢時出現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這種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的農業經營方式,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3、古代水利建設概況
1、夏商周:農田水利有較大發展。
2、春秋戰國:戰國時秦國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鄭國在秦國修的鄭國渠。
都江堰
3、秦:靈渠
4、兩漢:西漢漢武帝親到黃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東漢王景治黃河才基本解除了黃河水患。
5、隋煬帝:開通了大運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長的運河。
6、唐朝:設專職官員管理水利事業,各地興修了不少水利工程,還創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車。
高一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的發展
了解古代中國在紡織、和制瓷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紡織業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順序:麻葛絲棉。
(2)絲綢之路:漢代開辟。絲綢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地區。
(3)唐代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也有相當大的規模,朝廷征收民間紡織品的數量相當可觀。
2、冶金業主要成就:
商周時期青銅器鑄造工藝特點:分布廣,規模大,水平高。戰國以后以鐵器為主,漢代冶鐵開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風形式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3、制瓷業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產生——原始時代彩陶b、發展:山東龍山文化——蛋殼黑陶c、獨特技術——唐三彩d、陶瓷過渡時期:商代中期到東漢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b、唐晚期長沙銅官窯首創彩繪工藝。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藝技術發明——康熙時期、頂峰——雍正時期
高一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古代中國的商業發展
了解“市”的形成與發展及其特點:逐漸打破時空限制,雖受政府嚴格限制,但仍相當繁榮
(1)秦代管理“市”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2)漢代在進行集中貿易的“市”, 有專門的管理機構
(3)六朝時代,出現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顯著,“夜市”比較繁榮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業區已經相當繁華。
高一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重農抑商和海禁
(1)“重農抑商”政策含義:強調發展農耕,限制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開始于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
目的: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
影響:“重農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國家的安全,維護政治的穩定,鞏固君主的地位,但這一政策的實施使社會經濟的活力受到壓抑,而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發育,這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的政策。
影響:“海禁”政策扼殺了對外貿易進步的可能性,不僅妨礙海外市場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滋長,使中國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地位開辟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化的契機;而且使中國與世隔絕,從而阻斷了中國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使中國落后于世界潮流。
高一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1.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總體上呈現兩個趨勢:經濟區域集團化;經濟全球化。(兩者的關系:互相促進。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步驟和途徑,后者是前者的最終歸宿)
2.歐洲聯盟
(1)歐共體(創立時間:1967年)的機構包括: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2)1993年,“馬約”正式生效,歐洲聯盟宣布成立。
(3)影響:
?、偻苿託W洲經濟的發展,歐盟與美國、日本并列為世界經濟三強。
②促進區域經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③推動世界格局向多極化發展。
3.歐元形成
1999年1月1日,歐元誕生。
歐元的問世,淡化了歐洲地區的疆域和國別概念,促進歐洲國家走向聯合,有利于加深歐洲經濟一體化和推動歐洲政治一體化。
4.北美自由貿易區
正式誕生的標志是: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
組織的特點:是世界上出現的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自由貿易區。其成員國之間的關系是一種貿易伙伴關系。
影響:對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德經濟發展起積極作用,相互彌補經濟發展的不足,發揮規模經濟的優勢;是南北區域經濟合作的成功范例,加快美洲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對經濟全球化的意義。
5.亞太經合組織
(1)正式成立:1989年11月,堪培拉會議,。
(2)中國于1991年同中國臺北和中國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
(3)亞太經合組織的最高活動是:非正式首腦會議。
6.世界貿易組織(WTO)
(1)依據:烏拉圭回合
(2)成立:1995年1月1日,正式建立
(3)性質:成為國際經濟貿易中調解各成員國相互間貿易關系、解決各成員國貿易爭端的機構。
(4)成立的意義:標志著多邊貿易體制建立。
7.中國入世
(1)過程:中國是關貿總協定的創始成員之一;1986年正式提出復關申請;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中國入世的影響:機遇:有利于中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國際分工;有利于擴大出口和利用外資;有利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直接參與21世紀國際貿易規則的決策過程,從而維護合法權益;有利于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促進世界經濟的增長。
挑戰:對我國弱勢產業帶來壓力和挑戰。
我們的策略:抓住機遇、積極參與、防范風險、趨利避害
8.經濟全球化
(1)時間:80年代末90年代初
(2)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原因
?、倏鐕竞透鞣N國際組織的強有力推動。
②科技進步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③市場經濟體制被普遍認可和接受。
(3)表現:
?、儋Y本的跨國流動。②生產的國際化。
③國際分工和專業化程度加深。
?、芸鐕境蔀榻洕顒拥闹黧w。
?、菔澜缡袌龅臄U大。
(4)認識:
經濟全球化是發達國家主導的,其本質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經濟全球化作為一把雙刃劍,既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機遇,同時又使經濟的發展更加不平衡,貧富懸殊更大。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處于更為不利的地位。
(5)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僖l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如環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機等。
?、谑澜绺鲊洕^于相互依賴。
③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6)對策:
?、傩枰祟惞餐袆?。
②加強對人類共同性問題的對策研究,制定出全球范圍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措施。
?、坶_展廣泛的國際合作,各國人民攜手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