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識點總結:文化與生活
(2)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镕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2、 文化對人有哪些影響?
(1)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對人有著潛移默化的特點。
(2)文化能塑造人生,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優秀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優秀文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先進文化能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3、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是怎樣的?
(1)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過程是相互結合的、相互促進的。
(2)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能得到改善,而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又越能推進人的全面發展。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識點總結:文化傳承與創新
1、 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關系是怎樣的? (為什么說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
(2)各民族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又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 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文化的多樣性?P32
正確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3、 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樣性?P32
(1)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
(2)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3)承認世界文化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共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4、 從文化傳承的角度,說明如何繼承和發揚 傳統文化?
正確態度:(1)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面對傳統文化,要辯證的認識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2)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3)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必須自覺的加以改造和剔除。
5、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1)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2)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6、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的關系是怎樣的?
(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的源泉和動力、基礎。
(2)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7、 文化創新的作用?根本目的?檢驗的標 準?源泉和動力?
文化創新的作用,既表現為不斷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又表現為不斷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
標準。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8、 如何進行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有哪些途 徑?)P51--55
(1)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文化創新既要對傳統文化批判的繼承,又要體現時代精神。
(3)實現文化創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4)文化創新要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識點總結: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1、 漢字和史書典籍對傳承中華文化的作 用?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
(2)數千年來,漢字這種獨具特色的“方塊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漢字文化內涵豐富,在今天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 (3)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歷史經驗,重視保存歷史資料。我國歷史上編撰的史書,其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民辦所僅有。
2、 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及重要意義?
(1)中國古代擁有輝煌的歷史
(2)作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漢字與史學典籍是很有說服力的。
(3)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還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語文化的理解。
3、 中華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關系是怎樣的?
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著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 傲。 4、 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P72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5、 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P71
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它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6、 為什么要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P78 (當前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意義?)
(1)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2)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
(3)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7、 怎樣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P81
(1)最重要的是發揮主心骨的作用。
(2)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
(3)要正確對待外來思想的影響。
(4)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識點總結:發展先進文化
1、 怎樣發展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
(1)發展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必須遵循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原則。
(2)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3)努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
(4)大辦倡導一切有利于發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
精神,一切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讓精神文化產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進社會的進步。
2、 在我國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 原因是?P92最后一段
(1)我國曾長期處于封建社會,封建思想的殘余和舊的習慣勢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
(2)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既為文化傳播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也加劇了西方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對我國思想文化領域的沖擊。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帶來文化活力的同時,還導致不同社會群體價值取向、文化選擇的多樣化;市場經濟自身的弱點,也會反映到人們的精神生活中來,誘發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人主義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圖、權錢交易、損人利己、欺詐勒索等現象。
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作用?P9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始終堅持一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表現形式,都發揮著強有力的導向和示范作用。
4、 為什么發展先進文化必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
(1)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為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2)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我們的文化建設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立黨立國之本,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
(3)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動搖,才能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健康發展。
5、 怎樣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發揚與時俱進的的精神,積極推動文化創新。
6、 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 P101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這也是我們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目標。
7、 思想道德建設的目標是什么?P107
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
8、 知識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的關系? 110
(1)良好的知識文化修養,能夠促進思想道德修養。
(2)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能夠促進知識文化修養。
9、 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P113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關鍵在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立足于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于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發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
(4)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全體人民的共同事業。
看過“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