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知識點
文化生活知識點:中華文化
1.基本特征
(1)源遠流長。見證:漢字、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承的重要見證。
文字 ,漢字的意義: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
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志。史書典籍的特點: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僅有。
(2)博大精深(表現)
①獨特性(獨樹一幟、獨領風騷)。①中國文學藝術輝煌悠久的歷史、豐富絢麗的內涵、鮮明獨特的風格,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②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特點。 ②區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原因: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的差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關系: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特色。 ③民族性(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
2.中華文化為什么能夠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1)中華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和相對穩定性;(2)中華文化的力量已經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幸福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勵每一個中華兒女共同創造祖國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3)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得益于漢字和史書典籍的傳承與延續。(4)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還得益于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
3、中華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1)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著多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3)各族人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文化生活知識點:中華民族精神
1、是什么:(1)基本內涵: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2)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 ①為什么要發揚愛國主義精神?A、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 B、無論什么時候,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C、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②如何發揚愛國主義精神? A、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 B、要理性愛國,反對狹隘的民族主義。 C、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 D 在當前愛國與愛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E、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
(3)民族精神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和發展
(4)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
①中華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②中華民族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
2、為什么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文化之中,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作是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③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④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⑤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⑥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
3、怎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途徑)
①最重要的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主心骨”的作用。②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③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既要借鑒、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又要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④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⑤立足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繼往開來,與時俱進。⑥人人都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