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寫景散文高中
精品寫景散文高中:守望西湖的青藤
尤其,店主是兩個年輕的杭州女人。七八年前,差不多還是茶葉嫩尖一般新鮮的女孩,如何就能把一片片茶葉變成蜻蜒的綠翅膀,在西湖的暖風里飛起來?
后來那個不算小的三層空間,也容不下這對翅膀了。每一枝柔韌的青藤,都繚繞著女人的夢想在一圈一圈地盤旋。2003年秋天來臨,西湖擴建改造工程完畢,"青藤茶館"在四宜其址之后,選擇了元華廣場二層,在一公園的西湖南線入悄然開張。猛然擴大成5000平方米的面積,計有800多個座位。茶客光臨的高峰時,茶席仍然不夠用。即使在杭州這樣溫柔富足的龍井茶鄉,喝茶喝出如此蔚為壯觀的景象,也令人嘖嘖稱奇。
"青藤"究竟握有什么樣的秘密武器,讓杭州人把一杯清茶喝得上了癮?
新"青藤茶館"掩于婆娑翠竹叢中,依然有著女性的含蓄與秀氣。沿木梯拾階上得二層,眼里掠過青石小橋泉水游魚,一步一景,腳步頓時就慢了下來;四處流連顧盼,眼神也不大夠用。圍廊隔斷的分割與設置,一改先前繁復的傳統風格,賦予了現代的空間概念,只覺得抬頭低頭通暢敞亮,叫人想起涼風微襲的山間茶園;數間小巧玲瓏的江南小筑,均以西湖十景命名,隱隱綽綽地藏在曲徑通幽處;古色古香的窗格門扇、造型簡潔顏色古樸的茶桌茶椅,藤制木質,件件精心得不留痕跡;燈具也是極講究的,柔和的光線若有若無,便有了月夜星空下品茗的感覺;壁上鑲嵌的櫥柜木格,收藏各色紫砂名壺和歷代茶具,還有墻上精心裝裱的名家字畫,如此濃郁的文化氣息,茶館不再是茶館,而是一所小型的茶藝博物館了--邊走邊看,峰回路轉,就有迷路的擔憂了,果然又有闊大的廳堂在前,一面弧形的白墻落地,簡約而樸素,內里透出現代的開放意識;寬闊的陽臺設有露天茶座,西湖碧波就在眼前,似乎伸手可觸。逢年過節,一邊品茗一邊觀賞西湖上空的璀璨煙花,將是怎樣的好心情。忽然覺得"青藤茶館"更像是一座內涵豐富的文化廣場,杯水之中,竟是天外有天。
也巧,"館主"沈宇清和毛曉宇,這兩位杭州女人的名字里,都有一個宇宙的"宇"字,似乎注定了兩人今生有緣,必得同心同道去開創新天地的。宇清靈秀、曉宇沉穩;宇清聰慧、曉宇大方;熟悉這一對"姐妹"的人,簡稱、昵稱其為"毛毛"和"清清"以示區分。兩個清清爽爽的江南女子,開了多年茶館,言行中卻看不出阿慶嫂般"女強人"的精明潑辣,只是輕聲細語地說著平常的話語,如同一杯澄澈的清茶,散散淡淡波瀾不驚。茶館的畫冊底封上有兩句詩日:青染湖山供慧眼,藤縈茗話契禪心。恰似這兩位開茶館的女人,淡泊隨緣,慧心禪意,原本看重的是茶品茶趣,不經意間,卻把這悠閑之樂,做成了茶的事業。
很多年前毛毛和清清是一個單位的同事,時常相約去看湖。湖光瀲滟、山色空蒙,讓人相看不厭;是誰突發奇想地說,若是舀一勺湖水來飲,不用煮即是茶了。又說要是能變成一棵樹呢,就能一輩子都守著這湖,天天同西湖做伴了......
那就開一家茶館嘛。茶館一定要開在西湖邊上,晴湖雨湖霧湖夜湖都是一杯茶了。
于是女人在如花似玉的年齡,結伴種下了一株纖細柔弱的青藤。為什么是"青藤"呢?也許只因為青藤是一棵能夠守望湖水的樹,青藤的枝蔓像湖上裊裊行走的舟船、青藤葉片就像飛在空中的茶葉;還因為紹興的"青藤書屋"曾給人奇異的文化想像......更是因為,今天的女人不再是花朵,兩個獨立的女人,原本就是兩株并肩生長、蓬蓬勃勃、自由自在、生命力頑強堅韌的常青藤呵。
七、八年間茶館雖然幾經搬遷,那一根根柔韌的藤蔓,卻始終立定腳跟沿著湖濱一線蜿蜒,執著地不愿離開。"除了西湖邊,哪里我們都不去"一一那是一個關于守望西湖的諾言,一生一世的守望,猶如千年的西湖,淡妝濃抹自有定力。女人的丈夫由愛"人"而及茶、由愛茶而及青藤屋,最后也變成了守望西湖的那兩個女人身后的忠實守衛者。
一個聽起來浪漫而動人的故事,落在杯中,是沉甸甸、續之不竭的一壺清茶。"青藤"連續多年被評為"杭城十佳溫馨茶樓",功夫終究是下在一個"茶"字上--茶葉的品質、茶具之精美、茶藝表演,還有獨到的待客之道。杭城的人都知道"青藤"所用的茶葉均為貨真價實的上等佳品,片片讓人放心;"青藤"沏茶所用之水,都是天然泉水;更值得稱道的是"青藤"用以佐茶的各式茶點,真的可口入味,真的好吃,每一種制作都是不含糊的。此前幾年中我曾多次去過六公園的青藤老店,每一次都是茶醉食足而歸。那樣琳瑯滿目的茶點之宴,鋪就了一道豐盛的江南食品藝術長廊......
想當年"青藤"創業初始,兩個女人曾親手"研制"本家茶蛋茶干。女人的溫情與心思,就這樣點點滴滴地留下來了,也長久地留住了"青藤"的茶客們。"青藤"特制的茶具上,有"青藤"的店標一縷清茶的絲絲熱氣,在空中輕盈升騰,恰似一根柔軟韌性的青藤,有意無意地勾勒出了茶杯的形狀。茶香裊裊,綿綿不息,更似"青藤"的流水與人氣。
這一想也就恍然:"青藤"是把天下的茶客,都當作養育自己的沃土來侍奉的。所以"青藤茶館",每搬一次家,便愈發呈現興旺之勢,因為它把根上的土壤也一同帶過去了。
西湖幸有"青藤",南來北往的愛茶人,從此都與"青藤"一起來守望西湖。昨日的茶還未涼,今日喝茶人又回來了。
精品寫景散文高中:落葉是秋的使者
我又再次見到了那飄散著的一片片落葉。
見到落葉并不稀奇,但是這是在春天,四月的春天!春天見得最多的應是傲然怒放的鮮花和春風得意的楊柳,而不是這像蝴蝶一般在空中翩翩起舞,縈繞的落葉。我看著地上的落葉,有三種不同的顏色:翡翠般綠的,金子般黃的,火一般紅的,真可以說是色彩繁多了。今年似乎與往年不同,春天的落葉特別多,幾乎在每一棵樹旁,都會有一片片落葉靜靜地躺在那兒等著清潔工人來打掃。
有些地方的葉子更多。我家附近的一個公園里,成堆的落葉鋪散在石路上,沒有什么人來打掃這里。一次,我放學來到這里,踩著已經沒有水分的落葉,發出簌簌的響聲,好像葉子碎了。但細心一點就會發現,這里的落葉竟一片也沒有碎裂。
落葉有很多種,按季節,可以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葉子;按樹木,可以分為梨樹葉、桃樹葉、樟樹葉等形態各異的葉子;按顏色,可以分為紅、綠、黃三種顏色。
誰都知道,落葉是秋的使者,在秋天,會有許許多多的落葉像仙女一樣飄落下來,但在春天,也會有許多落葉的。其實,每一個季節都會有落葉的包括在寒風凜冽的冬天,四季常青的樟樹也會有落葉。
精品寫景散文高中:那年那雪
年三十了,大雪們紛紛揚揚的,潔白晶瑩的雪花,舞著冬天的靈光。遠處白茫茫的原野與天相接,玉宇瓊寰,渾然一體;近處校園,屋頂象蓋上了厚厚的棉絮。讓人聯想到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雪雖然很大,但封不住人們對年的情感。我仍象往年一樣,從上午就開始陪著妻子忙年夜飯。已經三年了,有三位初中學生,每年三十都在我家陪我過年,同吃年夜飯,一起看“春晚”、包餃子、一起用爆竹辭舊迎新,不是一家勝似一家,其樂融融。我已習慣了這種氣氛,這讓我感到年的熱烈與充實。
天暗下來了,但對聯還是被雪映得鮮紅。“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作為對聯,似不工整,但我喜歡毛澤東賦予梅花的那種精神。
雪仍沒有停下來的意思,鵝毛般一層接一層覆在雪地上。“漫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望著眼前的雪景,我想象著他們三個矮小的身影在雪地里跋涉,心里酸甜交雜,有些惴惴不安了。
晚會已經開始,我在一種莫名的不安與煩躁中撥通了好友李為增家的電話。李為增比我長兩歲,為人仗義熱情,我們在一起玩得很投機。他家里挺熱鬧,電話里隱約聽到有不少人在喝酒。通話中,我忍不住流露出因雪大,學生未到的缺憾與失落。原本想與他聊天解悶的,但又怕影響他們喝酒,我沒多說什么,就把電話放下了。
外面的雪似乎小了,我和妻子隨便吃了點飯,就開始包餃子看電視。節目很精彩,但總提不起我的精神,老覺得這年沒味道。快十點了,忽聽到有人敲門,接著是跺腳拍雪的聲音。“來了!”我邊說邊驚喜地拉開門。可開門的剎那間,我愣了一下,因為站在我面前的不是我一直等待的學生,而是我的為增哥。心頭似乎有一股暖流涌出。我的雙眼頓時模糊了……
我恭恭敬敬地敬了為增哥兩杯酒。一杯一兩,覺得滿腹熱辣辣的爽。為增哥問及我那三個學生。我告訴他,這三個學生是我送走的第一屆學生。那時我剛畢業,尚未成家,整天跟學生泡在一起。上課、考試、春游、聯歡……兩年轉眼過去了,離校時,學生自發買來了糖塊水果與我話別。望著一個個將要離我而去的學生,心里緊一陣、松一陣的不是滋味,幾次差點掉下淚來。待我強忍著內心的酸楚送走了他們后,自己一個人獨坐在空蕩蕩的教室里流淚。教室外的楊樹沙沙響,可我再也看不見他們在樹下嬉鬧的身影;他們也不會再盤腿坐在我面前,聽我講保爾·柯察金的故事……
不知什么時候,他們三個又回來了,一起抱著我哭,并安慰我說:“老師,我們會常來看望您的……”
年夜,在不間斷的鞭炮聲中似乎過得很快,不覺天已亮了。雪停天晴,大地銀裝素裹,厚厚的一片潔白。我站在門口送為增哥,忽記起昨晚,問他:“你昨晚怎么摸來的?”他看著我笑笑說:“看不清路,幾次陷到路溝里。”我心里一沉,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激。
我們說話間,只見從教室的拐角處來了三個人,他們在沒膝深的雪里,有些吃力地一步步跋涉過來,很遠就喊:“老師新年好!老師新年好!”我望著三個小冤家,心頭一熱,淚簌簌灑落在潔白的雪里。
精品寫景散文高中:海上的日出
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時天還沒有大亮,周圍非常清靜,船上只有機器的響聲。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顏色很淺。轉眼間天邊出現了一道紅霞,慢慢地在擴大它的范圍,加強它的光亮。我知道太陽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不轉眼地望著那里。
過了一會兒,果然,在那個地方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真紅,卻沒有亮光。這個太陽好像負著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常可愛。一剎那間,這個深紅的圓東西,忽然發出了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它旁邊的云霞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時太陽走進了云堆中,它的光線卻從云里射下來,直射到水面上。這時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為我就只看見一片燦爛的亮光。
有時天邊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陽出來,人眼還看不見。然而太陽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過黑云的重圍,替黑云鑲了一道發光的金邊。后來太陽才慢慢地沖出重圍,出現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這時候發亮的不僅是太陽、云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么?
精品寫景散文高中:天空還是一片淺藍
五月過了,太陽增加了它的威力,樹木都把各自的傘蓋伸張了起來,不想再爭妍斗艷的時候;有少數的樹木卻在這時開起了花來。石榴樹便是這少數樹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
石榴有梅樹的枝干,有楊柳的葉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這風度實兼備了梅柳之長,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愛的是它的花,那對于炎陽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紅的花。單瓣的已夠陸離,雙瓣的更為華煒,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臟嗎?
單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經就是一種奇跡了。你看,它逐漸翻紅,逐漸從頂端整裂為四瓣,任你用怎樣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樣的勻稱,可是誰用紅瑪瑙琢成了那樣多的花瓶兒,而且還精巧地插上了花?
單瓣的花雖沒有雙瓣的豪華,但它卻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藝,紅瑪瑙的花瓶兒由希臘式的安普剌變為中國式的金罍,殷、周時古味盎然的一種青銅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種銹彩,它都是具備著的。
你以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嗎?它會笑你呢。秋天來了,它對于自己的戲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來,露出一口的皓齒,那樣透明光嫩的皓齒你在別的地方還看見過嗎?
我本來就喜歡夏天。夏天是整個宇宙向上的一個階段,在這時使人的身心解脫盡重重的束縛。因而我更喜歡這夏天的心臟。
有朋友從昆明回來,說昆明石榴特別大,子粒特別豐腴,有酸甜兩種,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潛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