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題語文模擬試題
高考真題語文模擬試題
第I卷 閱讀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文藝精品與市場
古往今來,每個藝術家都渴望自己的作品成為精品,具有不朽的魅力。“文章千古事”正是這種觀念的表達。而在大眾傳媒時代和市場競爭中用什么樣的標準來認定精品呢?這是個值得追問的問題。
藝術作品只有受到受眾的喜愛,具有接受上的優勢和強勁的市場號召力,才能成為精品,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然而把精品與市場反應完全對應起來,肯定是有問題的。市場有“一時”和“長久”之區別。我認為,精品是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的,要有穿越時空而愈增其審美價值從而也具有了市場價值的潛質。
既然是文藝精品,就不能只是擁有當下的市場,而一定是也要擁有未來的市場。只有當下的市場而沒有未來的市場,是不可能成為文藝精品的。到今天成為膾炙人口的文藝精品的,如《紅樓夢》、《哈姆雷特》等,都擁有當時的市場,且擁有此后許多年代的市場。精品必定是具有能穿越時空并不斷增值的藝術魅力的。
什么樣的作品可以具有穿越時空而又不斷增值的藝術魅力呢?我看至少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文藝精品無論何種藝術門類或藝術體裁,通過一定的符號載體來表現人們的真善美的普世價值觀則是共同的。真善美作為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人們的價值追求是共同的。詩詞、小說、戲曲、繪畫、音樂、雕塑以至于電影電視中的精品,能夠真正受到最廣泛的喜愛的,無不具有真善美的普世價值。如屈原《離騷》、繪畫《最后的晚餐》、音樂《梁山伯與祝英臺》等,不勝枚舉。
文藝精品,無論是敘事的還是抒情的,也無論是文學的還是其他門類的,都要顯現出與人們的情感密切相關的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對于作品情節的投入,首先是基于對人物性格的認同。敘事性文藝精品中主要人物都是能夠引起人們的深切同情的,并且有著豐富的內涵的,如《紅與黑》中的于連就是如此?,F在的電視劇更為突出。因為主要人物的性格豐富而與人們情感密切相關,才能引起我們的充分關注,也才能使人們關注情節的發展;如果只有故事,沒有豐富的、與人們的情感密切相關的人物性格,人們很少甚至不會對它的情節發展有什么興趣,這也是某些敘事類作品不能成為精品的重要原因。非敘事性的作品,沒有人物和情節,但卻是應該體現出作者的境界和人格魅力的,如王羲之《蘭亭集序》、繪畫《江山如此多嬌》等。
文藝精品還應具有獨特個性的藝術語言表達形式。不同的藝術門類有不同的藝術語言,即便是同一門類的藝術家,只要他是成熟的、有成就的藝術家,也都有著屬于自己的個性化藝術語言。同是詩人,郭小川和賀敬之的藝術語言不盡相同;同是畫家,吳冠中和林風眠的藝術語言是不同的;同樣是電視劇導演,李少紅和高希希的藝術語言也頗有不同。人云亦云的模式化作品,不可能成為精品。具有藝術個性的作品,都有真正的藝術生命,也才能有市場,既有當下的市場,也有未來的市場。當代小說中,周梅森《國殤》、路遙《人生》等,可稱為精品,都是以其個性化的藝術語言表達形式為其重要標志的。
在對當前文藝創作的分析中,注重文藝精品的市場化因素無可厚非。而依我的淺見,精品與人民的息息相關,也許和依憑于市場還不完全是一回事,或者說并不是志在市場才能出現精品,而是真正的精品擁有市場。
1.下列關于“文藝精品”的表述,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
A.文藝精品是每個藝術家都渴望得到的,而且是需要藝術家們耗盡畢生精力去創作、去追求的藝術作品。
B.文藝精品是受到廣大受眾的喜愛,具有接受上的優勢和強勁的市場號召力的小說、繪畫等的藝術作品。
C.文藝精品是能夠經得起時間檢驗,具有能穿越時空而愈增其審美價值并具有市場價值潛質的藝術作品。
D.文藝精品是指那些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在當下市場有賣點而過了若干年代后仍有市場賣點的藝術作品。
2.下列各項,不屬于“藝術精品”的構成因素的一項是( )
A.作品要具有通過美好的藝術語言敘述的情節,既能讓人讀后情感上受到觸動,又能把握到豐富的人物性格。
B.作品要具有與人們的情感密切相關的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不管是敘事性作品還是非敘事性作品。
C.作品要蘊含著真善美的普世價值,因為真善美是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人們的共同的價值追求。
D.作品應具有獨特個性的藝術語言表達形式,不同門類藝術語言不同,同一門類不同藝術家亦不同。
3.根據原文作者的觀點,下列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
A.《紅樓夢》到今天仍是膾炙人口的作品,這至少證明了精品必定是具有能穿越時空并不斷增值的藝術魅力的。
B.分析當前的文藝作品是不是精品,市場化因素和人民性因素是我們關注的兩條重要標準。
C.一個作品只要具備真善美普世精神、密切聯系人的情感、獨特的藝術語言這三個因素,就能成為一個藝術精品。
D.在大眾傳媒時代,只有受眾的喜愛,具有接受上的優勢和強勁的市場號召力,才能成為精品??梢?,注重文藝作品的市場化因素無可厚非。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曹彬,字國華,真定靈壽人。彬氣質淳厚。漢乾祐中,為成德軍牙將。節帥武行德見其端愨①,指謂左右曰:“此遠大器,非常流也。”蒲帥王仁鎬以彬帝戚,尤加禮遇。彬執禮益恭,公府燕集,端簡終日,未嘗旁視。仁鎬謂從事曰:“老夫自謂夙夜匪懈,及見監軍矜嚴,始覺己之散率也。”
顯德三年,改潼關監軍,遷西上閣門使。五年,使吳越,致命訖即還。私覿②之禮,一無所受。吳越人以輕舟追遺之,至于數四,彬猶不受。既而曰:“吾終拒之,是近名也。” 遂受而籍之以歸,悉上送官。世宗強還之,彬始拜賜,悉以分遺親舊而不留一錢。出為晉州兵馬都監。一日,與主帥暨賓從環坐于野,會鄰道守將走價③馳書來詣,使者素不識彬,潛問人曰:“孰為曹監軍?”有指彬以示之,使人以為紿己,笑曰:“豈有國戚近臣,而衣弋綈袍,坐素胡床者乎?”審視之方信。
二年冬,伐蜀,詔以劉光毅為歸州行營前軍副部署,彬為都監。峽中郡縣悉下,諸將咸欲屠城以逞其欲,彬獨申令戢下,所至悅服。上聞,降詔褒之。兩川平,全斌等晝夜宴飲,不恤軍士,部下漁奪無已,蜀人苦之。彬屢請旋師,全斌等不從。俄而全師雄等構亂,擁眾十萬,彬復與光毅破之于新繁,卒平蜀亂。
時諸將多取子女玉帛,彬橐中唯圖書、衣衾而已。及還,上盡得其狀,以全斌等屬吏。謂彬清介廉謹,授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度使。彬入見,辭曰:“征西將士俱得罪,臣獨受賞,恐無以示勸。”上曰:“卿有茂功,又不矜伐,設有微累,仁贍④等豈惜言哉?懲勸國之常典,可無讓。”
彬性仁敬和厚,在朝廷未嘗忤旨,亦未嘗言人過失。伐二國,秋毫無所取。位兼將相,不以等威自異。遇士夫于途,必引車避之。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見。
(節選自《宋史·曹彬傳》)
【注】①端愨:正直誠實。②私覿:私下相見。覿:相見,面見。③價:傳送東西或信息的中間人。④仁贍:人名。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公府燕集 燕:通“宴”,宴會。
B.卿有茂功,又不矜伐 矜:矜持。
C.使人以為紿己 紿:欺騙、哄騙。
D.此遠大器,非常流也 流:流派,派別,這里指類,輩。
5.以下各組句子中,能夠表現曹彬廉潔自律的一組是(3分)( )
?、俣撕喗K日,未嘗旁視
②伐二國,秋毫無所取
③吳越人以輕舟追遺之,至于數四,彬猶不受
?、茉t以劉光毅為歸州行營前軍副部署,彬為都監
?、輹r諸將多取子女玉帛,彬橐中唯圖書、衣衾而已
?、薇驈团c光毅破之于新繁,卒平蜀亂
A.②③⑤ B.③⑤⑥ C.①②④ D.②③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節帥武行德看出曹彬不同于常人,對身邊的人說他富有大能耐,后來伐蜀之中果然體現出來。
B.曹彬雖然是國戚近臣,但能夠嚴格要求自己,衣著樸素,不講究穿戴用具。
C.曹彬率軍伐蜀。攻下峽中郡縣后,其他將領都想屠殺城中的百姓逞威,只有曹彬嚴令部下加以制止,因此所到之處無不心悅誠服。
D.征西作戰獲勝回來以后,皇帝獎賞各位將領,曹彬卻婉言推辭了。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既而曰:“吾終拒之,是近名也。” 遂受而籍之以歸,悉上送官。
(2)遇士夫于途,必引車避之。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見。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旅 宿
杜 牧
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
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
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8.結合全詩,簡要評析頷聯、頸聯是如何表現羈旅之思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聯系全詩的情感,簡析尾聯的寓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知來者之可追。(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2)登東皋以舒嘯,______________。(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3)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4)漁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閣序》)
(5)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陳情表》)
(6)烏鳥私情,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陳情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