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世界近現代史知識點總結
高二歷史世界近現代史知識點總結篇1
一、背景
1、政治保障: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
2、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第一次工業革命)
3、資本條件:大機器生產以及對殖民地的商品輸出和掠奪,積累了大量的資金。
4、科技條件:自然科學突破性的進展。
5、市場條件:世界市場的出現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二、主要成就
(一)最突出的成就:電力的廣泛應用
1、發明:1866年德國西門子發電機
2、影響:(1)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2)產生新興工業——電力工業。(3)有利凈化工業環境。
(二)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
1、發明:(1)70、80年代出現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2)90年代柴油機創制成功。(3)德國卡爾?本茨內燃機驅動的汽車(4)飛機。
2、影響:(1)縮短原料、商品運轉周期。(2)推動石油開采業的發展。(3)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化工業的產生。
(三)新通訊手段的發明
1、發明:(1)19世紀70年代美國貝爾電話;(2)90年代意大利馬可尼無線電報
2、影響:都為迅速傳遞信息提供方便.世界各地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四)化學工業的建立
1、發明、發現:(1)從煤炭中提取氨、苯、染料。(2)1867年諾貝爾炸藥;(3)80年代改良制造無煙火藥的技術.
2、影響:大大促進軍事工業的發展,塑料、人造纖維等開始投入生產和實際應用.
三、特點:1)第二次工業革命有堅實的科學基礎.
(2)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幾個先進的國家幾乎同時進行。新的技術和發明超出一國的范圍,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3)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多數國家形成了兩次工業革命在時間上的交叉
四、影響
一、對發生工業革命的資本主義國家
(一)生產力極大發展
(二)壟斷組織的形成
[1、時間:19世紀晚期
2、原因:1、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的發展;2、自由競爭推動。
3、形成: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
4、形式:卡特爾、辛迪加(主要在流通領域)、托拉斯(突出生產領域)
5、認識(1)生產力發展的結果,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的發展。(2)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
(三)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成為壟斷組織利益的代表者。
(四)形成壟斷國家集團,要求從經濟上瓜分世界,加強對外侵略擴張。
(五)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二、對國際格局
(一)資本主義殖民體系確立
(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完全形成
(三)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不平性加劇
三、對社會主義運動
(一)合法斗爭為主
(二)列寧主義誕生
高二歷史世界近現代史知識點總結篇2
一、近代民族工業興起
1、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鴉片戰爭前自給自足為特征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2、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的標志:鴉片戰爭后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衰敗
3、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①背景: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瓦解了中國的自然經濟,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提供了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
②時間:19世紀七十年代左右
③地點:上海、廣東、天津等東南沿海地區
④代表企業:方舉贊在上海創辦的發昌機器廠,陳啟沅在廣東南海開設的繼昌隆繅絲廠
⑤特點:①資金少、規模小;②技術力量薄弱;③行業、地域分布不均勻。
4、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甲午戰爭后)
①原因: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為解決財政危機,擴大稅源);實業救國的熱潮
②的實業家:張謇(在江蘇南通創大生紗廠)、榮宗敬和榮德生、周學熙
二、民國發展的黃金時代(1912—1919年,民國初年)
1、原因:①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②辛亥革命_了封建專制統治,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掃清了一些障礙,
③中華民國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和熱情,
④民國政府鼓勵發展實業,
⑤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的影響。
2、表現:紡織業、面粉業等輕工業發展最快(紡織業第一,面粉業第二)
3、影響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因素
(1)阻礙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環境(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這是阻礙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2)推動因素:
①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在給中華民族帶來沉重災難的同時,也分解著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②由于時代潮流的沖擊和鞏固統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國歷屆政府都鼓勵興辦實業
③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特別是抵制洋貨、提倡國貨運動
④實業家的實業救國的思潮
高二歷史世界近現代史知識點總結篇3
一、時間:17、18世紀
二、背景:①封建專制制度成為西歐國家資產階級力量發展的嚴重障礙。②自然科學的發展。
三、性質: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
四、內容:一用、二批、三消滅、三追求。
五、主要人物:
(一)英國(發源地、早期代表)
霍布斯(代表資產階級上層利益)
觀點:(1)社會契約創造君權國家;(2)人民授予君權;(3)人民絕對服從民選君權;(4)支持專制王權,可以干涉私有財產;(5)宗教有助于維護社會秩序。
評論:提出最基本的啟蒙思想,又帶有明顯封建落后意識。
2、洛克
修正霍布斯觀點:
(1)國家政權不應干涉私有財產
(2)主張君主立憲制,權力分屬議會、君主。
(二)法國
地位:啟蒙運動中心
原因:資本主義發展到較高程度,封建專制制度嚴重。
代表:
1、伏爾泰:(1)評價天主教會,但主張信仰上帝。(2)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制。
2、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1)提出三權分立原則;(2)權力制約與平衡。
3、盧梭:(1)“社會契約”論;(2)“人民主權”說。
4、狄德羅百科全書派。
六、影響:
(一)對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影響;
(二)對法國_的影響;
(三)世界其他地區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