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閱讀找材料的解題技巧
讀材料,不是讀小說,不是消遣性閱讀,而是要有目的地去讀材料,即閱讀之前一定要有“問題意識”。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申論答題技巧,希望大家能夠從中有所收獲!
為什么有很多同學在閱讀申論材料的時候非常遲鈍,發現不了材料中隱含的特殊信息或者重要信息?原因就在于沒有這種問題意識。因此大家在閱讀材料之前,要把材料當成一個整體,腦袋里要裝著問題,要發現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
一、要有抽象的問題意識
申論的根本的內在邏輯是表現、原因、對策。因此,在參加申論考試時,考生就必須考慮材料當中特定事實的表現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對策是什么。帶著這樣的問題去讀材料的時候你會發現事半功倍,會發現很多有用的信息。讀材料的時候,材料的輪廓就慢慢地映現出來了,它的本質就逐漸地被把握了,這是第一個方面,既是抽象的,又是普遍的和統一的。
最主要的抽象的問題意識就是要明確特定事實是什么,更具體地說就是在閱讀分析材料的時候,必須問自己五個問題:材料反映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問題的表現是什么;問題的根源是什么;問題的對策是什么;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如何。例如,2009年上半年北京市申論考的是國民文明素質問題,在閱讀時,你必須集中精力從材料中追尋我國在國民文明素質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會存在這些問題,應該怎樣去提高國民的文明素質。形象地說,這幾個問題,就如同幾個文件夾放在你的案頭,當你在閱讀材料時,發現哪一個問題,就應該及時把那一個問題挑出來放到相應的文件夾里,等讀完材料,再回過頭來,把文件夾中的東西一整理,材料的脈絡就出來了。
二、要有具體的問題意識
具體的問題就是指題目的設問,即題干。大家一定要注意,先不要急著去讀材料,而要先看后面的設問再來讀材料。大家在閱讀材料之前,一定要先仔細閱讀題目的要求。題干可以提供很重要的信息。看完題干再去讀材料,你會發現目標性會更強,會更直接地抓住問題。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題干中會暗含著一些非常重要的特定信息,例如特定事實。題干往往會把材料的主線告訴你,如果你能把握得住,第一題概括題的得分就會很高。
例如:2012年國考副省級以上第一大題第1小題:“給定資料2—6”反映了市場經濟背景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問題,請對這些問題進行概括和歸納。我們可以準確定位到“給定資料2—6”,并以問題為關鍵詞進行資料梳理,找出相關信息點。
2011年國考(省級以上)第一題:“給定資料4”寫道“黃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決、善徙’,這是一個為幾千年歷史所反復證明的基本事實”。請結合對這句的理解,談談對黃河自身規律的認識。我們可以準確定位到重點為給定資料4,定位到關鍵詞“黃河自身規律”,這樣在閱讀材料的時候就有明顯的指向,閱讀的時候,以具體問題為指引,尋找相關信息點進行整合,從而能迅速提升閱讀有效性。
又如2010年國考(省級以上)第一題第1小題:“給定資料1”提到,權威部門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斷措施,渤海將在十幾年后變成“死海”。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這里題干明確指向一個詞“死海”,只有順著這個關鍵的線索去閱讀材料,提煉總結其背后蘊含的意思,才能答好這道題。
再如,2010年北京市上半年公考第一題:根據給定資料,概括說明導致各種環境污染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這里關鍵詞就是導致環境污染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帶著這個問題去閱讀給定資料,勾畫相關的原因,就能迅速找出信息點進行作答,提高答題的準確率。
而寫作方面,題干的要求往往更為明確。如北京市公考2009年上半年申論試題第四題的題干就是:“根據材料內容,結合我國實際,以‘談國民文明素質的提高’為副標題,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議論文。”其中,特定事實也是很明確的,就是國民文明素質,這就給寫作指明了大的方向。
總之,問題意識是進行申論材料閱讀的前提和關鍵,也是提高閱讀速度的最佳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