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一模語文答案
東城語文一模試題答案
1.⑴(2分)C ⑵(2分)A ⑶(2分)A 2.(3分)B 3.(3分)B
4.(3分)C
二、(本大題共5小題,共24分)
5.(3分)B 6.(3分)A 7.(3分)D
8.(3分)
要點一:主張屏退貶黜輕浮的文風(或主張阻止控制華麗虛偽的文風)。
要點二:推薦并任用心懷經典,懷抱樸質,志存于道,心依于仁的人為官。
要點三:詔示天下,官府的、私人的文章書信,都應該是符合實際的記載。
要點四:懲辦了寫華美艷麗公文的官員。
要點五:皇上接受了李諤改變文風的建議,并傳示天下以實施。
(答對一點得1分;答對兩點得2分;答對三點得3分)
9.(12分)略
三、(本大題共3小題,共24分)
10.(11分)
①(2分)詩圣 《登高》
②(3分)B
③(6分)
《秦州雜詩·其五》 ①角度一:期待馳騁沙場,為國立功。結合詩句:“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骕骦。”②角度二:處境艱難,仍渴望為國立功,有“懷才不遇”的傷感。結合詩句:“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
《白馬》 ①角度一:對生命的悲憫。結合“空鞍貫雙箭”、“可憐馬上郎,意氣今誰見”等詩句。②角度二:悲嘆戰爭帶來的不幸或表達對國家前途的憂慮。結合詩句:“喪亂死多門,嗚呼淚如霰。”
(具體的詩句分析,2分;抒發的情感,1分;每首詩分析出一種角度即可)
11.(5分)
材之小者視尤小者則優矣/茍尤小者琢之成器/而小者不利于用/則君子取其尤小者焉/材之大者視尤大者則細矣/茍尤大者不利于用/而大者琢之成器/則君子取其大者焉/天賦大始/人作成物
12.(8分)
①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②怒而飛 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佳木秀而繁陰 風霜高潔
④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
⑤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
四、(本大題共3小題,共12分)
13.(3分)D
14.(4分)A、B
(答A、B,各得2分;答C,得1分;答D、E,不得分)
15.(5分)
要點一:三足褐紅彩紅陶缽是利用氧化焰的燒制技術燒成的。
要點二:陶土一般含有相當分量的鐵元素。燒烤時,陶土中的鐵會和空氣中的氧化合成氧化鐵,氧化鐵的呈色是紅的。
要點三:在器口外沿彩繪一圈紅寬帶。
(答對一點,得2分;答對兩點,得4分;答對三點,得5分)
五、(本大題共3小題,共15分)
16.(4分)B、D
17.(7分)
①(2分)莫奈發現的“顏色的規律”指的是隨著光線的變化,隨著客觀條件的變化,世間萬物的顏色也在不停地變化。
②(5分)
要點一:畫家們繪畫時不再受關于顏色的理性認識的束縛。
要點二:畫家描繪景物采用多變的顏色。
要點三:使景物變得更加生動,畫作有了生氣。
要點四:畫作使欣賞者與創作者之間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答對一點,得1分;答對兩點,得3分;答對三點,得4分;答對四點,得5分)
18.(4分)答案要點:
結構上: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內容上:①這句話是上文所說莫奈在對麥秸垛不斷的描繪中對顏色的研究也逐漸成熟,使他的藝術呈現一片燦爛和輝煌的結果,從側面凸顯了莫奈作品的價值;②為作者敘述在美國的芝加哥藝術中心看到莫奈畫作,和文章結尾的美國所藏莫奈的麥秸垛畫作比法國多的內容埋下伏筆。
(結構1分,內容3分。)
六、(本大題共2小題,共60分)
19.(10分)
①寫清書名、作者或編者等信息;(2分)
②理由充分;(6分)
③語言流暢;(2分)
④字數不足,酌情扣分。
20.(50分)(參考高考評分標準)
附:文言文閱讀參考譯文:
李諤,字士恢,是趙郡人。(他)喜歡學習,會寫文章。李諤因(當時)寫文章的人,崇尚輕薄的文體,互相學習效仿,遠離(為文之本)不知返歸,于是上書說:
“我聽說古代圣王教化百姓,一定改變他們的所見所聞,防備他們的嗜好和欲望,堵住他們的邪惡放蕩之心,把淳厚和諧的道路指給(他們)看。因此能使家家恢復孝順慈愛,人人知道禮儀謙讓,匡正民俗,修正風氣,沒有什么比這更重要的了。南朝齊、梁時,競相追逐麗文華章的弊病很嚴重,(不管)高貴、賢明的人,(還是)卑賤、愚拙的人,都只致力于吟詩詠賦。過多的篇幅敘述(的文字),不外乎(寫些)月亮露珠的形狀,堆積書案、裝滿書箱(的文字),只是(描摹)風云的狀態。社會風氣以此互相標榜,朝廷根據這些選拔人才。功名利祿之路既然已被打開,愛好崇尚(麗文華章的)情況就越加嚴重。于是,里巷中的年幼無知者,顯貴家的少年,還不知道基本的學習內容,就先寫起了詩。把傲慢放誕當作清靜虛無,把抒發情感當作建功立業,把儒者的品德操行視為古舊笨拙,把寫作辭賦的人視為有道君子。所以,文筆日益繁復,時政(卻)日益混亂,確實是由于放棄了圣人的法則,把無用的東西看作有用的東西。損傷根本,追逐末節,流弊遍布華夏大地,相互學習效仿,久而久之,愈加盛行。
當大隋王朝承受天命之后,圣人之道很快(開始)振興,屏退貶黜輕浮(之風),大力阻止華麗虛偽(之習)。假如不是心懷經典,懷抱樸質,志存于道,心依于仁(的人),(就)不能引薦入仕途。開皇四年,廣泛地詔示天下,官府的、私人的文章書信,都應該是符合實際的記載。這一年的九月,泗州刺史所寫的公文表章華美艷麗,被送到有關的部門問罪。自此以后,公卿大臣都知道了(文章的)正路,沒有誰不深入研究古代典籍,徹底拋棄華麗綺艷(的文風),選擇先王的完美典籍,在當今之世倡行大道。
聽說邊遠的州縣,依舊鐘愛不良風氣,選取官吏推舉人才,沒能遵循典章法則。以至于(那些)被宗族同黨稱許為孝子,鄉里推舉為仁人,所學必定是經典,交往而不隨意附和(的人),卻被權貴之門排斥摒棄,不加以錄用;那些學習不考察古代事跡,明辨是非,(而是)追逐時俗,寫輕薄的文章,結交朋黨以謀取聲譽(的人),卻被選拔擔任官吏職務,被舉薦到朝廷。這大概是因為縣令、刺史沒有推行風俗教化,還挾帶私情,不存公正之道(的緣故)。我既然勉強擔任御史,職責就應該舉發檢察。(但是)如果聽到風聲就揭發罪狀,(又)恐怕觸犯刑律的人很多,我請求勒令各主管部門,廣泛地加以搜尋查訪,如有這樣的人,就寫成公文報送御史臺。”
皇上把李諤的奏章頒布傳示天下,四海之內一起響應,大大革除了文風之弊。李諤任職數年,致力于保持重要的原則,不崇尚嚴厲威猛,因此(他)沒有剛強正直的美譽,但暗中卻有很多匡正之功。(李諤后來)因為年紀大了,出任通州刺史,很有德政,少數民族的人都心悅誠服。三年后,死在任上。
斷句參考譯文:
(人們)天生的才能,有的相差千倍萬倍,(但)重要的是能成為有用的人才以適用于當今之世罷了。(就像)小木料與(比它)更小的木料相比占優勢,(但是)如果更小的木料能夠通過雕琢成為(有用的)器物,而小木料不適用,那么君子就會取用(那塊)更小的木料。大木料與(比它)更大的木料相比細小,(但是)如果更大的木料不適用,而大木料卻可以通過雕琢成為(有用的)器物,那么君子就會取用(那塊)大木料。上天賦予了萬物最初的樣子,(經過)人的雕琢才成為(有用的)器物。(如果)不極力增長雕琢的才能,即使擁有如周公一般的天賦,最終也會被舍棄的。
看了“東城一模語文答案”的還看了:
1.2016廣州一模語文試卷及答案
2.2016東城初三一模化學題及答案
3.2016東城高三一模化學習題及答案
4.2016初三昌平一模語文試卷
5.2016廣州一模語文答案和作文范文
6.2016大興一模語文初三試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