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下冊期末試卷
初一語文下冊期末試卷
A.恐嚇(hè) 對峙(chì) 義憤填膺(yīng)
B.嫻熟(xián) 休憩(qì) 揠苗助長(yà)
C.秀頎(qí) 隘口(yì) 鍥而不舍(qiè)
D.襤褸(lǔ) 棲息(qī) 韜光養(yǎng)晦(tāo)
2.下列詞語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恍惚 矜持 金碧輝煌 措手不及
B.震懾 狼藉 按步就班 司空見慣
C.漫罵 憔悴 兇神惡煞 一瀉千里
D.蛻 變 挑釁 記憶尤新 眼花繚亂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運用恰當?shù)囊豁検? )
A.規(guī)模相當大的百貨商場人來人往,擠得(不可開交)。
B.(巧奪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撫慰了她的心靈。
C.他出獄后,仍不思悔改,和一個盜車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內(nèi)偷了三輛車。
D.他的作文想象豐富,表達流暢,老師十分贊賞,稱他的文章如(天馬行空),很有特點。實加強對青少年道德和法律的教育。
4.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通過老師的一番教育,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B故事會上,有幾個同學精彩的表演,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C《雷雨》這部話劇塑造了很多令人難忘的情節(jié)。
D只要堅持不懈的攀登,我們才能到達光輝的頂點。
5.下列文學常識表達有錯誤的一項是( )
A.《水滸傳》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俠肝義膽、疾惡如仇、脾氣暴躁卻又粗中有細的魯達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丑小鴨》的作者是丹麥19世 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和詩人安徒生,作品講述了一個經(jīng)歷太多困苦和災難的丑小鴨,在好心人的愛護幫助下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的故事。C.《白楊禮贊》這篇優(yōu)秀的抒情散文,運用象征手法,通過白楊樹這個藝術形象,歌頌了樸質、堅強、團結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D.司馬光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6.下列句子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①在雨林區(qū),砍伐樹木,興建牧場的做法也很普遍。
②人們都不會想到,雨林的土壤居然又薄又脆弱,幾場大雨可沖走所有的表土。③用不了幾年時間牧場主就放棄原來的牧場,去尋找新的牧場。
④據(jù)估計,需毀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換得100克漢堡包。
⑤然而這種做法效率極低。
A.②③①⑤④ B.②③④①⑤ C.①⑤④②③ D①⑤②③④
7.古詩文默寫填空。(10)
⑴ ,似曾相識燕歸來 。(晏殊《浣溪沙》)
⑵野芳發(fā)而幽香, ,風霜高潔, ,山間之四時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⑶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表明自己舍生取義的決心,體現(xiàn)民族氣節(jié)的兩句詩是: , 。
⑷交 到好朋友,等于給自己打開了一個最友善的世界。請寫出古代詩歌中兩句表現(xiàn)友情的句子。( 課內(nèi)外均可) , 。8.根據(jù)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問題。2分
當身邊的同學向你傾訴下面某種煩惱時,你會怎么勸說。
小別:臉上又長了不少的痘痘,怎么辦?
小紅:老師又向家長告狀了,真煩人!
小明:爸媽一直在外地打工:好孤獨。
我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6分)
倡導學生將“光盤行動”進行到底
“厲行勤儉節(jié)約,反對鋪張浪費”。前不久,某校“文明餐桌”系列活動在某市率先啟動。 文明就餐,節(jié)約用餐,吃剩打包,低碳環(huán)保,杜絕使用一次性筷子……志愿者向過往行人發(fā)放宣傳單和倡議書,普及餐桌文明知識,推廣餐桌文明禮儀,倡導節(jié)約用餐,健康飲食。
此次活動的舉辦方表示,這不僅是一次活動,而且應該將“光盤行動”進行到底。
小題1:結合材料概括“文明餐桌”活動的內(nèi)容。(3分)
小題2:你是如何看待“光盤行動”的?(3分)
二、閱讀
出師表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10.對下面語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
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秋天) B.以光先帝遺德。(發(fā)揚光大)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顯揚) D.悉以咨之。(詢問)
1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
A.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 雜然而前陳者。
B. 以塞忠諫之路也。 以其境過清。
C.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 戰(zhàn)于長勺。
D.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其真無馬也。
12.下面對選文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
A.選文第一部分分析當前形勢,提出廣開言路的建議,為全篇議論張本。
B.選文第二段中“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一句強調依法辦事。
C.選文第三段和第四段提出親賢遠佞的建議。
D.選文以議論為主寓情于議,在談論形勢、方針、政策和歷史經(jīng)驗教訓中貫穿一條明顯的抒情線索。
1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語句的大意。4
⑴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譯文:
⑵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譯文:
14.作者在選文中六次提到“先帝”有何用意。2
(二)古詩文閱讀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5.“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兩句詩是由當前 所激發(fā)出來的對未來 的憧憬。2
16.這首詩借“巴山夜雨”之景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
(三)
最近,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戚業(yè)國提出一個觀點,博得大家一致認同。戚教授認為:我們未來生活質量的高低,取決于今天班里的那些“差生”;因為,未來為你提供賣菜、收電費、開出租車等日常服務項目的,就是今天的這些“差生”。這些人,能真正讓你切實體會到生活質量的高低。毋庸諱言,任何一所學校都有“差生”,并且,“差生”被邊緣化似乎成了一種普遍趨勢。有些學校更是公然歧視“差生”——給“差生”戴“綠領巾”,將“差生”驅趕到最后一排,為“差生”單獨編班等。校園里的“嫌貧愛富”,流行病般侵蝕著太多校長、教師的心。正是因為“差生”被普遍當成了“累贅”,所以,當我們看到魏書生、李鎮(zhèn)西、雷夫等優(yōu)秀教師偏愛“差生”的時候,我們才感到格外欣慰。
對分數(shù)的狂熱膜拜,使我們忽略了太多不該忽略的東西。挫敗感本已經(jīng)使“差生”苦不堪言,遭白眼又給他們的傷口撒鹽。我們常常納悶兒,為什么越是“差生”毛病就越多——抽煙、上網(wǎng)、逃課、出走……而“標簽效應”告訴我們: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簽時,他就會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簽內(nèi)容相一致,而這也正是“差生”被稱作“差生”之后越來越差的原因。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創(chuàng)辦了“波爾塔瓦幼年違法者工學團”(后更名為“高爾基工學團”),“工學團”的學員全都是失足少年。一個后來成為馬卡連柯得力助手的學員卡拉巴林這樣回憶道:“馬卡連柯注意到我的人格,可是那時,我自己還不知道什么是人格。這是他對我的第一次溫暖的、人道的接觸。”就是憑著這種“溫暖的、人道的接觸”,馬卡連柯創(chuàng)造了教育的奇跡。當年那些失足少年,被他成功塑造成了專家、學者、干部、國家勛章獲得者和衛(wèi)國戰(zhàn)爭英雄。
沒有誰不喜歡這樣的句子——“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但是,我們不妨想想看,如果“差生”今天收到的只有歧視與侮辱,那么,明天他奉還社會的,除了冷酷與怨恨還能有什么呢?智者說:“源頭之石,改變了河流的走向。”愿那幸運地做了“源頭之石”的人意識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意識到自己對于河流的意義,意識到河流對于大海的意義;愿每一條河流在回望迢遙來路的時候都能夠深情地說:“感謝那源頭之石,賦予了我有尊嚴的流向。”
17.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
18.文章主要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任寫兩種)2
19.文章第二段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
20.文章最后一段劃線句子中的源頭之石與河流分別指什么?2
(四)傷口
他坐在正午的陽光里,面前的細鐵架上綁一只白晃晃的口琴。①他的額頭和臉頰上掛著亮晶晶的汗水,他微笑著,盡量用口琴吹出悅耳并且連貫的曲子。可是那曲子并不連貫,它斷斷續(xù)續(xù),調子甚至跑出很遠。他端坐著,臉上露出抱歉的表情,口琴聲卻并不停歇。他旁邊放一個紅色的小塑料桶,偶爾有行人走上前來,往塑料桶里扔一張零鈔或者一枚硬幣。他并不看行人,更不理會那個塑料桶。他只顧吹他的口琴。可是他的臉上分明寫著感激,對好心人,對一張零鈔,或者一枚硬幣。
和著曲子,他的臉上表情豐富。人們注意到他肘部以下的袖筒空空蕩蕩,那袖筒隨著他身體的微小動作而輕輕擺動。
男人帶兒子橫穿了馬路。他們站在不遠處聽他吹琴,男孩說那里有個人在“演奏”。男人說他是乞丐,他不過是在胡亂地吹口琴。男孩堅持說,不,不,他在認真地演奏。
然后,男孩跟父親要十塊錢。
什么?男人吃了一驚。
五塊錢也行。男孩讓了一步。
你要給那個乞丐五塊錢?
是,我想給他五塊錢。男孩認真地說,我們聽了他的演奏,我們應該付錢……他那么認真,他沒有胳膊……
男人想了想,掏出五塊錢遞給男孩。男人拉著男孩的手,徑直走到他的面前。②恰逢一曲終了,他抬起頭,舔一舔干燥的嘴唇,沖男人和男孩笑笑,然后將頭深低下來,在肩膀上擦一擦汗水。男孩捏著五塊錢,向前跨一步,試圖將錢扔進他面前的紅色塑料桶。
稍等,男人說。他將五塊錢重新握到手中。
男孩不解地看著自己的父親。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對他說。
他再一次抬頭,再一次看面前的男人。他的臉呈現(xiàn)出紫黑的顏色,分不清是因了陽光的照曬還是因了男人的話。他的嘴微張,嘴唇輕輕抖動,然而,他沒有說話。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重復說,你知道,現(xiàn)在騙子太多……我不想讓我和兒子再一次受到欺騙。我絕對沒有別的意思,我只想證明你是乞丐……請你原諒我……
可是我不是乞丐。他說。
你不是乞丐?
我不是乞丐。我只是藝人———在大街上吹口琴的藝人。
男人不知是否應該把手里的五塊錢扔進塑料桶。他遲疑著,愣怔不動。我還是想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堅持說,我真的沒有別的意思,我只是想證明一下……
他低下頭,久久不語,然后,將嘴唇重新湊近口琴,吹起另一首曲子。他似乎完全沉浸到自己的曲子里,對面前的父子二人視若不見。
男孩看著父親。他感到不知所措。
最終男人還是將那五塊錢扔進了塑料桶。他拉起男孩,轉身,往回走。他們需要重新橫穿馬路。
身后的口琴聲戛然而止。
稍等!他喊住父子二人。他努力低下頭,用牙齒咬開胸前的兩粒紐扣。一滴汗水恰在這時滑過額頭,滴進他的眼睛。他用一種艱難并且笨拙的姿勢脫下身上的T恤衫,男人和男孩同時看到他丑陋并且可憐的殘肢———的確,他的兩個肘部以下,空空如也。
男人和男孩,同時愣住。男人開始不安和尷尬。男人說,對不起。
③他笑一笑,重新用笨拙并且艱難的姿勢將T恤衫穿好。他再一次低下頭,用牙齒仔細地系上胸前的兩粒紐扣。他抬頭看看男人,對男人說,請收回您的錢。
什么?男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請收回您的錢。他重復一遍,我想您還是把我當成了乞丐———只有把一個人當成乞丐,才會在意他是否傷殘……但事實上,我并不是乞丐,我只是藝人……我給您看我的胳膊,既非為了博取您的同情和憐憫,更不是為了得到您的五塊錢……
他用光禿禿的肘部指指面前的小男孩,說,我把傷口展示出來,只是想讓您的兒子相信,這世上,并非所有需要幫助的人都是騙子;這世上,至少還有誠實……
他埋下頭,再也不肯說話。稍頃,又一支曲子在正午白晃晃的陽光里飄蕩開來。
(選自《小小說選刊》2009年第17期)
21.標題解讀——聯(lián)系全文說說文章以“傷口”為題,有哪幾層含義。(3分)
22.感知人物——本文人物形象刻畫細膩生動,其中吹口琴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請你簡要概括一下他的形象。(3分)
23.詞句品味——文章畫橫線處都寫到了吹口琴者的“笑”,請揣摩三處“笑”有何不同之處。(3分)
24.手法欣賞——小說在表現(xiàn)人物形象時采用了對比的手法,請舉例談談這樣寫的作用。(4分)
25.拓展延伸——結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寫出你的探究結果。(3分)
材料一:親切不可抗拒,但它應該是真誠的,而不是虛假的微笑或偽裝的面具。——奧列利斯
材料二:春秋時齊國連年災荒。有個叫黔敖的富戶在路邊設了一個粥攤來周濟逃荒的窮人。一天,黔敖看見一個人用袖子蒙著臉,拖著鞋子,沒精打采地走過來,就高聲喊道:“喂,來吃粥。”來人抬眼看著黔敖說:“我因為不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樣的地步。”說完他謝了黔敖又向前走去,最終餓死在路邊。
三、作文(50分)
26.根據(jù)下面的題目,按要求作文。
題目:1,我學會了珍惜
2.小議包容
要求:⑴任選一個標題,寫成記敘文或議論文
⑵不少于600字
⑶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