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樂趣的文章3篇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興趣,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那么,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的學習樂趣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學習樂趣的文章一:
我喜歡讀書,每當我一有空,就捧起書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天長日久就覺得書是我每天必不可缺的伙伴。我讀書我快樂,它不僅讓我掌握了很多知識,也給我帶來了很多樂趣。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幼兒園開始,爸爸就教我背唐詩三百首。還給我講《狐貍和烏鴉》,《白雪公主》,《灰姑娘》等一些童話故事,雖然這些故事我聽了許多遍,甚至都能背出來,仍然百聽不厭。
書是園丁,我們是花兒,園丁細心培育我們;書是大海,我們是魚兒,大海知識如水,讓我們懂更多道理。自從上了小學,認識了字,我不光聽爸爸講故事,而且一做完作業我就捧起書如饑似渴地看了起來。到了小學二年級,我發現了一塊“綠洲”—圖書館,一進門書架上的書立刻吸引著我的眼球,它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每到雙休日,我總會來到這里,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琳瑯滿目的書中,我拿起書狼吞虎咽地看起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我沉浸在書的海洋中,直到爸爸出現在我的面前我才知道不知不覺中已經過去了兩個多小時了。我只能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圖書館。
閱讀不僅給我帶來了快樂,還提高了我的寫作水平,有一次考試的習作題目是《我愛秋天》我用平時積累的知識和日常生活中對秋天的觀察,洋洋灑灑地寫了一大篇,結果試卷發下來時,我看到老師在我寫的作文上打了一個五角星,老師還把我的作文在班上當范文朗讀,那時我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樣甜。
書是一幅五彩繽紛,艷麗奪目的水彩畫;書是一捧清澈明凈,純粹甘甜的水;書是神秘空靈,高深莫測的幽幽谷。我們要在這優雅的書中撒下我們理想的種子,帶著執著、活力、拼搏待到它為參天大樹。
我愛讀書,它有巨大的魔力,可以帶你遨游世界,它有像磁鐵一樣的磁力,可以讓閱讀它的人如癡如醉、廢寢忘食、流連忘返。書是鑰匙,可以開啟智慧之門,書是伙伴,能讓我們度過美好的時光。讓我們一起讀書吧!我讀書,我快樂!
學習樂趣的文章二:
書是知識的寶藏,給予人類無盡的財富;書是靈魂的鑰匙,打開人類探索的大門。
自古以來,人們對讀書就非常重視。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高爾基也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書,不僅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質,陶冶人的情操,還可以給人以愉悅和享受。
書對人的成長影響是很大的,作為一個普通的人,要充實自己的大腦,就要靠讀書。而讀好書的過程就如用竹籃打水,無形中,書里的精華就已經滲透了我們的思想,開拓了視野。
讀世界經典名著《魯濱遜漂流記》,我知道了:"天不總是藍的,水不總是清的,草不總是綠的,花不總是艷的,人生也可能一帆風順!" 花要凋落,草要枯黃,但春天又給它們生機。《魯濱遜漂流記》給我的啟示是:只有奮斗,才有出路。讀《老人與海》時,老人那粗大有力的手,飽經風霜的臉,頑強跳動的心臟,似乎就在身邊,隨時都可以感受到一樣。更讓我記住了一句話:人不是為了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決不可以被打倒。
書作為一位睿智的向導,引導著我怎樣去面對多彩的人生,去挑戰未知的世界。是一本本的好書讓我在曲折的成長路上走得更踏實更快樂。
同時,具有濃厚的讀書興趣、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存,也關系到國運之興衰,而讀書是改善和調整心靈方式的一個重要途徑。人生在世,除了物質生活之外,還應有自己的精神生活,而這往往是從讀書開始的。
讀書不僅有利于提高人們的技能和水平,還能夠凈化人的內心世界,有利于促進人內心的理性和平衡。整個社會的誠信友愛、與人為善的風尚,也都會體現出來。
21世紀的我們要學會讀書,從書中學習自己要用的知識。人再忙,只要有心讀書,時間總是有的。宋代詩人陸游有句:“呼僮不應自升火,待飯未來還讀書。”現代文人梁實秋曾將它寫了貼在墻壁上,鞭策自己不要浪費“待飯未來”的那段時光,善于利用零碎的時間讀書。人們倘若如此自覺,誰又能說自己“沒時間”讀書呢?魯迅說他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來讀書的,所以我們也要學會忙里偷閑,擠點時間用于讀書充電。無論靜還是擠,讀書的落腳點都是為了用,只有把學到的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學以致用,指導工作和生活,才能更加持之以恒地讀書學習。猶太人說“書本是甜的”,國人說:“世上幾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什么時候,讀書的人多了,通情理的人多了,社會也就自然而然地和諧了。
共創和諧社會很難,需要我們一如既往,共同努力;共創和諧社會其實也很簡單,只要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創和諧社會!
學習樂趣的文章三: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知識的搖籃,讀書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樂趣。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 。這顯然說明了讀書的重要性,難以想象當我們的生活失去陽光,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讀書并不是輕描淡寫地看看書中的文字,而是用心去體會書中每個字的意義,讓自己也融入故事情節中去,讓自己成為故事中的主角。例如,在讀《魯濱遜漂流記》時,我就會將自己想象成學會生存、學會克服困難的魯濱遜,在故事中我時時與困難做斗爭,尋找住處、尋找食物。讀書不但要思考、體會和想象,還要把作者的精髓融入自已的腦海中,這樣,在自己寫文章時就可以隨時應用。例如,我在讀《做一片美的葉子》時,書中有許多描寫景物的美優片段,一片葉子、一朵鮮花、一棵大樹,都使人回味無窮,仿佛使人身臨其境,每當讀到這些,我都會多讀讀、多看看,細心體會作者的描寫手法,在自己寫作文時,自然而然的加以運用,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
讀書是快樂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又是辛苦的,十年寒窗苦,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我們的祖先早已告訴我們的讀書的真諦。現在的我們努力讀書,不斷獲取知識,就是為將來打下良好的基礎,才能使我們不被社會淘汰,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