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作文4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作文一
1880年6月27日,在美國南部亞拉巴馬州的塔斯甘比亞鎮出生了一個聰明伶俐的女孩兒。她,就是海倫·凱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講述了海倫一生奮斗的過程。海倫出生后第二年的二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病令她雙眼失明、雙耳失聰,從此黑暗與沉寂伴隨了她的一生。在這種境遇里,她靠手摸老師的嘴唇與喉結的變化來學說話,勤奮學習,最終大學畢業并創造了聾啞人能說話的奇跡;還成為了一名作家、教育家、演說家。
海倫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中,用自己堅強樂觀、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向世人揭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最可貴的是擁有樂觀向上,永不言敗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坎坷中不斷前進,在逆境中獲得新生。
海倫是樂觀的。她讓我們看到人生的光明面,就如同她說的一句名言:“面對光明,陰影就在我們身后!”她沒有因為自身的殘疾而自暴自棄,怨天尤人。
海倫是堅強的,她接受了命運的挑戰,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難,終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在她的成功中包含著比常人多百倍的汗水。“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對海倫很合適。知識的海洋原來不是風平浪靜的,要想獲得真知,就必須揚起奮發的風帆,努力拼搏!她堅毅不拔的精神,就如同梅花一般,在寒冬中依然綻放異采,讓人為她奮發向上的精神贊嘆。和海倫凱勒相比,我是渺小的。我沒有她驚人的意志。在我身上,更多的是獨生子女的缺點:脆弱,怕累,碰到困難總想躲避。
面對光明,我們是快樂的,我們看見藍藍的天,紅紅的花,綠綠的草;面對光明,我們是幸福的,我們聽見小鳥呢喃的話語,我們聽見媽媽溫柔的聲音,我們歌唱美好的生活。那么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奮發前進?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作文二
讀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朋友一定會被作者海倫·凱勒的堅強、奮斗、樂觀和勇氣深深感動。如果你還不了解作者海倫,那么就讓我來向你作關于這本書和作者介紹吧!
海倫·凱勒原來是位健康活潑的小女孩,她在19個月大時,因一場急病導致失明、失聰和失語。從那時起,小小的海倫·凱勒變得暴躁、任性和孤獨。直到七歲,她在充滿愛心與耐心、曾經接近失明、當時只有20歲的莎莉文老師煞費苦心的引導和教育下,走出了黑暗與孤寂,感受到了語言的神秘,領悟出了知識的神奇。從此,海倫·凱勒的求知欲望如饑似渴,憑著自己驚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和幫助下,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的德克利夫學院四年的學習,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
如果能讓海倫·凱勒經歷所謂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她第一天白天將仔細端詳自己的莎莉文老師、親人、朋友,還有環視自己生活的環境,下午將到森林進行一次遠足,放松一下自己的眼睛,晚上,海倫·凱勒要用電燈并憑借人為的光明延伸視力。第二天,海倫隨著黎明一同起來,她將到博物館對世界的歷史與未來、人類進步的奇觀作匆忙的一瞥;看看黎明時由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跡,那天晚上她要到劇院或電影院享受色彩、優美和動作的完美結合。最后一天她將瀏覽城市中令人敬畏的建筑藝術;漫步在大街、公園,瞧瞧萬花筒般五光十色的景象……“我的眼睛不輕易放過一件小事,它爭取密切關注它所看的每一件事物。”“此后,我摸到每件物品,我的記憶都將鮮明地反應出那件物品是個什么樣子。”
這三天的光明對于海倫·凱勒真的是奢望。而我們已經擁有了三千多天的光明,讓我們反省一下,我們是否都充分利用這富有天賦的五官和四肢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和生活的美好了嗎?“善用你的眼睛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失明的災難。”
我希望:大家也能像海倫·凱勒一樣堅強、勇敢、友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有趣和奧秘!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作文三
人生必須要經歷挫折,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但只要我們能夠迎難而上,那么它將會給我來帶來成功。正如這位以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用勇敢的方式面對自身缺陷的偉大女士——她就是海倫·凱勒——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度過了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然而,這一切的一切并沒有使她頹廢,反而讓她振作,坦然地面對。憑借她的不懈努力,在哈佛大學德吉利夫學院畢業,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立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并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三天光明,對于常人來說只是短暫的一刻。但對于雙目失明的海倫·凱勒來說,那是可想而不可及的。現實生活中總是有部分人怨天尤人,抱怨上帝沒有賜予他們聰明的天資,過人的智慧,好讓他們揚名天下。殊不如現實社會是靠知識才能生存的社會,沒有知識的人是不可能在社會上占有一席之地的。
海倫的三天是豐富的,是趣味的。第一天,她希望能夠長久的凝視著無私奉獻的老師——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臉龐。“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就來到了我面前,為我打開了外面……看到她那經常向我流露的,對于全人類的同情”。
第二天,她希望看看人類進步的奇觀,那變化無窮的萬古千年。
第三天,她希望迎接黎明,欣賞城市氣息。她期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這個世界,使她熟悉身邊的一切,其實她想看到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可惜的是,一切的一切只是一個很美很美的夢。
“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正是苦難鑄造了海倫·凱勒堅強的性格。她作為一個盲聾啞的殘疾人卻有著超乎常人的心理狀態。她用自己的所有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達自己對知識的渴望與對人類的真摯熱愛。
是挫折鑄就了海倫的輝煌,我們都應向她看齊,跨越挫折。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作文四
“海倫·凱勒和拿破侖是十九世紀兩個最杰出的人。拿破侖試圖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勒用筆征服世界,她成功了。”這是馬克·吐溫說過的一句話,印在了這本書的尾頁來贊美,而這本書,則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無疑是對勵志的升華,以作者的一生明確的啟示了我們!作者海倫·凱勒是一位盲聾人,可是她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她以自強不息的毅力在沙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多國語言,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人。可想而知,她是多么值得人敬佩、羨慕,她,又是多么偉大!而一個殘疾人的一生,就如蒙著一層紗,隔著一片霧,要將它掀開并非一件易事,可海倫·凱勒做到了,她成功了!或許,你常會詫異的想,這太不可思議了!或許,你又會無所謂的談,我們不需要這樣去瘋狂。而真正懂的人是不會贊同的,因為這是無知的。沒有理想的人生,猶如無月的夜空,漆黑一片,陰森而又恐怖!而作者,原本就看不到這個多彩的世界,聽不到一切美妙的聲音,這絲毫不恐怖,完全無所謂,因為,有一盞明亮的燈,正在心中指引方向,穩穩地不會動搖……
記得曾經學過《花之詠》這篇文章,花的自白指引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么。而現在,海倫·凱勒的自述人生經歷更加激勵著我們!要知道,勝利本來不遠,而當你一步步向下滑的時候,距離就增加了!
生命,一個看似簡單的詞,可其中,又有多少“酸”、“甜”、“苦”、“辣”……
我們身體健康,我們有優越的學習環境,我們的社會進步……那還等什么呢?本書的作者很多方面比不上我們,而她卻可以那么成功,那么偉大!整天無所事事的人,該醒醒了。人活著,總該做點什么,讓我們向海倫·凱勒學習,或許,我們也需要三天“光明”,到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毫無遺憾地回頭看一看,到底踏過了多少泥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