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蘭州市中考實驗考試5月15日開考
三科實驗考試均在5月中下旬
物理、化學實驗操作考試對象:蘭州市2023屆初中畢業生、符合2023年蘭州市中考招生條件的同等學歷社會考生和外地回蘭考生。
生物學實驗操作考試對象:蘭州市2024屆初中畢業生、2022年6月后蘭外轉入或復學的2023屆初中畢業生、符合2023年蘭州市中考招生條件的同等學歷社會考生和外地回蘭考生。所有考生在蘭州市中考報名系統報名。八年級學生在學籍所在地參加考試,準考證由學籍所在學校負責簽發。城區九年級應屆生報考城區高中校的考生在城區參加考試,準考證由學籍所在學校負責簽發。
物理考試時間為5月15日至5月18日;化學考試時間為5月20日至5月23日;生物學考試時間為5月25日至5月28日。
每科隨機抽選一題考試
考試采用考生現場實際操作、教師網絡同步評考、考后現場確認成績的方式進行。每學科實驗題目3道,考生每學科隨機抽取其中1道進行考試。物理9分,化學6分,生物學4分。
物理試題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化學試題為:配置100克5%的氯化鈉溶液;自制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酸堿性;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裝置組裝。生物試題為:觀察洋蔥片葉內表皮細胞;觀察黑藻葉細胞中的葉綠體;觀察酵母菌。
“操作區”內進行實驗操作
考生考前40分鐘到達考點,考點工作人員核查準考證后進入考點。考生進入考點后,在指定區域列隊,等候檢錄。開考前30分鐘,開始檢錄。開考前15分鐘,開始掃碼抽簽。領取、穿好實驗服后候考,學習《蘭州市初中實驗操作考試考生注意事項》。開考前3分鐘,引導員帶領考生進入考場。考生對號入座,確認個人信息,閱讀考試試題,檢查儀器器材,等候開考指令。監考核對考生信息是否與考試系統終端一致。開考后其他考生不得進入考場。
開考指令下達后,考生按試題要求,在“操作區”內進行實驗操作,不得隨意觸動考試系統設備。考生如提前完成實驗,可將印有“考試結束”字樣的紙張擺放在操作區內,但不得提前離開考場。考試結束指令下達后,考生應立即停止實驗,離開考場。
考生離開考場,交回實驗服,在引導員帶領下,到確認室對成績確認簽字后方可離開考點。若對成績有異議,在確認簽字前,現場向仲裁組提出仲裁申請,由仲裁組負責調閱視頻資料進行裁定,并填寫《蘭州市初中實驗操作考試考生成績栽定表》,按裁定結果確定成績,考生確認簽字。仲裁組不能裁定時,提請仲裁委員會復議。
中考前一周如何沖刺
1、注意飲食
盡量保持原有的飲食習慣,別吃太油膩,或者刺激性強的食物,否則腸胃不適,易引發疾病。
2、注意睡眠
考前按照你平時的作息時間就可以了,但最遲不要超過十點半。睡覺的地方安靜,睡眠質量才能提高。喜歡開空調睡覺的同學,空調溫度別開得太低,溫差太大容易感冒。
3、注意勞逸結合
中考前,考生既不能松懈,也不要打疲勞戰。既要抓緊時間復習備考,也要適當放松,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對于學習成績好的考生,最重要的是保持學習成績的穩定,模擬成績較好時不能沾沾自喜,要分析自己考好的原因。模擬考試成績不如平時,也不要氣餒,要對試卷進行詳細的分析,找出原因。
學習成績中等的考生,應保持平和的心境,要保證中等難度的題能做對,可以在難題突破上有所沖擊,但不要過分費時。
學習成績較差的考生,應在這段時間內把主要精力放在課本上,掌握基本原理、方法,不要一味地追求數量,最重要的是保證答題的準確率,要能保證會的題都做對。
如何備考中考
1、保持平常心,創造好心境
要保持自己平時的學習和生活節奏,適當減輕復習的密度和難度。保持大腦皮層中等的興奮度(既不過分放松也不過分緊張),要避免和他人辯論爭吵,不搞劇烈的文體活動。
2、保持高效率,用心要專一
不要整個晚上都復習同一門功課。不同學科的交替學習可以讓我們的大腦有緩沖的時機,從而保持高效。不要邊學習邊干其它,比如聽音樂,看電視,看手機等。一心不能二用。假如需要放松,你盡可以在專心的復習一個小時后,休息一刻鐘。
3、回歸基礎,抓住主干
抓知識的主干,強化記憶。最后一周的復習可以通過看書上的目錄、標題、重點等,一科一科地進行回憶,發現生疏的地方,及時補習,熟練掌握的內容,“一帶而過”。還可以看自己整理的提綱、考卷、糾錯本溫故而知新。
4、查漏補缺,由易到難
最后一周的復習,要抓住自己的薄弱環節,查漏補缺。不要有“大局已定”的心理,越是到最后,學習內容越明晰,查漏補缺會有很大的好處,原來不太清晰的可能就清晰了,也許會有一個突破“瓶頸”的轉機。但是查漏補缺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要把所有問題全擺在面前,而是根據實際,梳理幾個重點問題,由易到難,逐個擊破,允許放棄。
5、博覽群“卷”,舉一反三
最后一周看書不如看試卷效果明顯。試卷可以是以前的試卷,也可以是最后老師安排的針對性強的試卷。沒有必要每卷必做,可根據自己的情況有所選擇。看卷做錯題是一個好辦法。要注意尋找與以前做過的題目之間的關聯,知識點,答題規范,解題技巧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