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必讀的10本名著
本書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俄羅斯人。小說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他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卑鄙庸俗而羞愧;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斗爭。”
2.《魯濱遜漂流記》
本書作者——英國作家笛福,小說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還有土人“星期五”。小說描寫了水手魯濱遜在航行中遇險后,漂流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多年,過著野人般的生活。
3.《格列佛游記》
本書作者——喬納森·斯威夫待,十八世紀英國小說家。小說主人公——里梅爾·格列佛船長。該書通過里梅爾·格列佛船長之口,敘述了周游四國(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智馬國)的奇特經歷。但仔細體會,卻處處揭露著英國社會的黑暗現實,并寄寓著作者的理想。
4.《繁星.春水》
本書作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謝婉瑩。祖籍福建長樂,生于福州。作品多圍繞著母愛、童心和自然美描述“愛的哲學”,代表作有《超人》、《煩悶》等。 1920年開始,受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又寫出了短詩集《繁星》和《春水》,為文壇矚目。
5.《朝花夕拾》
本書為魯迅(原名:周樹人)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前五篇寫于北京,后五篇寫于廈門。(另:初中所學的魯迅的小說全部選自《吶喊》。)
6.《西游記》
本書作者——吳承恩(明)?!段饔斡洝方洘o數民間藝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勞動之后,于明朝中葉,由吳承恩最后完成。它是中國神話小說中最優秀的作品。濃郁的浪漫主義是《西游記》的基本藝術特征。主人公——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
7.《水滸傳》
本書作者——施耐庵?!端疂G傳》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施耐庵,而書名卻是羅貫中起的。《水滸傳》原名《江湖豪客傳》,可施耐庵對書名總感到不滿意。羅貫中建議用《水滸傳》,他覺得很好,他說,“‘水滸’有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義”,于是便將書名正式定為《水滸傳》。本書描寫了北宋晚期宋江領導的山東梁山泊農民起義,真實地再現了封建社會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直到失敗的全過程。這部書也塑造了魯智深、林沖、武松、李逵等一大批農民起義的英雄好漢形象。
(另:四大名著中只有《紅樓夢》是清代的作品,其大三本按時間先后排列依次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注意:《三國志》屬于史書,不是小說)
8.《駱駝祥子》
本書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個滿族家庭。1930年老舍踏上了歸程,面對滿目瘡痍的祖國,他的筆變得沉重起來?!恶橊勏樽印肥沁@個時期的代表作。它揭示了“小人物”的奴隸心理和無法實現的希望的最終破滅。隨著祥子心愛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殺,祥子熄滅了個人奮斗的最后一朵火花,成為這個衰朽社會的殉葬品。主人公
9.《名人傳》
本書作者——瓦薩里?!睹藗鳌肥俏乃噺团d的重要文獻,作者在1568年的修訂版中明確宣告,該書的宗旨就是要敘述“藝術再生的進程”?!霸偕币辉~不僅是瓦氏整部巨著的主題,而且構成了其歷史觀念和藝術判斷標準的基石。他破天荒第一次將建筑、繪畫、雕刻這三門藝術當作一個整體,而非像他前輩那樣總是將其孤立開來進行處理,同時,他依據風格類型而提出了一套批評體系以區分藝術作品的高下優劣。這些特點使他的《名人傳》與以前一切著作拉開了距離,成為西方藝術史學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10.《童年》
本書作者——高爾基,原名阿歷克謝·馬克西莫維奇·比什科夫,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锻辍肥歉郀柣詡饕行≌f第一部,小說主人公——阿遼沙。高爾基在這本書中真實地描述了自己苦難的童年,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別是繪出了一幅俄國小市民階層風俗人情的真實生動的圖畫。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鉛樣沉重的丑事”,還描繪了作者周圍的許多優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羅斯文學中最光輝、最富有詩意的形象之一。是這些普通人給了幼小的高爾基良好的影響,使他養成不向丑惡現象屈膝的性格,鍛煉成堅強而善良的人。
自傳體長篇小說三部曲的另外兩部是《在人間》和《我的大學》。
閱讀名著的6個好方法
第一、精讀和泛讀相結合
我們在閱讀名著的`時候需要第一遍泛讀,大致了解這本名著的基本內容如作者基本情況、寫作的時代背景、作品人物和情節的關系、藝術風格等等。這些基本的內容清楚后然后再慢慢讀,可以細致的閱讀和理解。
第二、名著閱讀次數
我們第一遍閱讀以后對基本內容有些了解。第二篇要仔細閱讀其中內容,慢慢品味。到了第三遍可以思考和理解作品中句子和段落之間的關系,這時候比起第二遍要更加細致。
第三、把握情節
我們在閱讀名著的時候要把握好基本情節,如開始、發展、高潮、結束。我們還要了解到作者的情節線索不是單一的而是比較復雜,隨著情節的深入,讀者才明白整個復雜的情節過程,看似不合理,但是又在合理之中。
第四、把握人物形象
名著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源于豐富的生活體驗,所描寫的人物不但形象性格鮮明豐富而且有層次感。這些形象描繪又是通過場景、人物語言對白、環境描寫來凸顯出來的。有些外國名著是通過多層次的描述方法來表現這個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五、理解名著的主題和意義
一般來說,名著的主題思想比較鮮明,但是不同時期的人們會有不同的解讀思路。每一次閱讀就會感受到不同的意義和內涵。
第六、寫些評論和筆記
我們可以在閱讀名著以后,可以寫些評論和筆記,這樣可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還可以學習很多文學藝術的寫作手法。
名著指導的五種方法
第一, 摘抄法。七年級學生在閱讀原著時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因為學生文言文閱讀水平偏低,沒有積累一定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在閱讀第一回到第七回,我采用摘抄法。以第一回為例,我教會學生掃清文言文閱讀障礙,閱讀小說內容,學生們學會了積累文學、文化常識,并學會了伸展式閱讀。首先,我讓學生準備好同一版本的《西游記》,原著中有對生僻字的解釋,這就避免學生查工具書的麻煩,學生閱讀興趣濃厚了。其次,我讓學生選擇文中的古詩詞積累,感悟詩詞語言在押韻、對仗、駢散結合的特點。最后我以第一回中作品對一天中不同時間的不同特點的具體描寫為例,鼓勵學生了解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時間的文化常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進行伸展式閱讀,邊讀書邊學習,學生學會了積累古詩詞、文化常識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知識。
第二,讀書筆記法。第八回到第二十回,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后。我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并做好讀書筆記。學生交上來的讀書筆記有摘抄,有內容評價。學生因學習程度差異,有的讀書筆記做得好,有的差一些。讀完這二十回我進行了讀書筆記展評,學生們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不斷進步,提高了閱讀經典的積極性。這二十回里學生感受到唐僧去西天取經經歷了紅孩兒、魚精、假猴王等妖怪的阻攔,但孫悟空武藝高強,師徒四人團結協作,他們不畏艱難,堅持不懈與困難作斗爭。學生們得到的啟示是:為了尋找、追求、實現一個美好的理想和目標,為了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必然會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必須去頑強地戰勝這些困難,克服這些挫折。
第三,讀書賞析法。第二十一回到第四十回。我讓學生挑出精彩段落進行賞析。要求學生可以從精彩詩詞句(修辭、句式、內容、重點詞句)、人物形象(語言、動作、心里、外貌、細節等方面、場景描寫(修辭、內容、景物描寫)、自己喜歡的段落(修辭、內容、感悟、質疑)進行賞析。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每周交流一次。讀完四十回后,我們開展了讀書交流活動,學生們分享了他們最得意的作品,有的同學展示自己的讀書筆記,有的同學說自己喜歡的精彩句子,有的同學分享閱讀感悟。學生們學會了和名著對話,走進作品,獲得了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例如:作品中對孫悟空的一段外貌描寫:“尖嘴猴腮,金睛火眼。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薜蘿,耳邊少發多青草,頷下無須有綠莎。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余多。還喜得眼睛轉動,喉舌聲和。語言雖便利,身體莫能挪。正是五百前的孫大圣,今朝難滿脫天羅?!睂O悟空的外貌描寫,突出他桀驁不馴、不拘小節的形象。“尖嘴猴腮,金睛火眼”表現他本領高強,與眾不同。“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薜蘿”表現他心性狂野?!懊奸g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余多。”表現他不經管教。寥寥幾句,卻概括出孫悟空的能力、性格、形象。閱讀完第四十回后,有的學生感悟到:做事不能像唐僧那樣,一點風吹草動就要弄個明白,應該想想:這荒山野嶺怎么會有人家居住,怎么會有“救命、救命”的聲音,如果你到了那里就會有危險。而要學習孫悟空,善于觀察,愛動腦筋。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也是如此,多觀察,多動腦,我們就會避免不該發生的事情發生。
第四,質疑法。在第四十一回到第六十回的閱讀中,我選擇了讓學生以評價主要人物的形式進行閱讀并做讀書筆記。首先,我以學生讀過的、熟悉的第二十回為例,帶領學生分別評價唐僧、豬八戒、孫悟空,在指導學生評價人物的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向自己提出兩個問題:1、他是什么樣的人?請用詞語進行評價2、你從本書中的什么地方看出來的?請結合書中具體事例和具體行為說明。其次,讓學生以第四十一回為例進行人物評價,并做好讀書筆記。最后,學生交流自己評價人物過程中碰到的問題。于是大家提出一個個具體問題,綜合起來有以下幾個:1、唐僧和孫悟空幾乎在每回中都出現,再評價他們不是重復了嗎?2、能評價那些小人物嗎?3、具體事例和具體行為是概述,還是抄原文?就以上三個問題做完解答后,學生順利地開啟了這一階段的閱讀模式。
第四,批注法。第六十回到第八十回,學生們掌握了老師教的摘抄賞析精彩段落的方法后,已經具備了自主閱讀和思考的能力。我讓學生學著用自己的所學知識去審視、對比、評判書中的內容,并隨時在書中做好批注,記下自己的見解、觀點、感受、評語、疑問,并進行師生共同閱讀。這一會讀完后我們進行了批注展覽,師生共同交流,互相學習,不斷進步。例如:有的同學提出疑問:取經必須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不夠了還要補,為什么不讓孫猴子翻筋斗去取經?因為佛教排斥神通,力量再強也沒有用的,人性的凈化要經歷苦難,要老老實實走,沒有捷徑,人只能靠自己的內心,戰勝自己的惡念拯救自己。同學們從中悟到:你自己的遠大理想的實現道路是曲折的,人人必須要經歷苦難,“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本褪沁@個道理。
第五,比較法。第八十回至第一百回。我采用了相對輕松的閱讀方式,讓學生在讀書中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生們讀完《西游記》后,我推薦給他們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中的《齊天大圣》,這篇故事雖然無法和《西游記》相比,但蒲松齡用他的妙筆生花塑造了一個性格真實的齊天大圣的形象,直率而有點暴躁,自大而不失善良,富有同情心,和《西游記》中的孫悟空性格類似,但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靈,而是很接地氣的朋友。同時,也更有民間色彩,跟地上的凡人更接近了,大圣救人和送寶石那段,集中表達了普通百姓的美好愿望。學生在比較中閱讀文本,在比較中體會人物的不同寫法,在比較中感受作者的思想。《西游記》體現出一種豐富的想像力,作品運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大量的神話故事和從國外傳入的佛教故事,加上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夸張,如孫悟空和各路神仙的諸般變化,有著特殊功用的法寶,以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等,學生讀這部作品后能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讀書的方法和技巧
1、讀書不二法
一段時間內專心致志地只讀一本書。清朝政治家曾國藩就是這樣讀書的:“諸子百家,汗牛充棟,或欲閱之,但當讀一人之書集,不當東翻西閱。”這種讀書方法,最適合那些想練好基本功,打下扎實治學功底的讀書人。
2、波浪漸進法
一次讀一本書,但不強求一氣呵成,可以過一段時間再讀。時間不充裕,或讀一些“難啃”的大部頭時,不妨采取這種方法。
3、字斟句酌法
此法講究讀書要一字一句,細細品讀。好的作品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大段速讀難免消化不良,必須邊讀邊思考。散文家秦牧,讀書先是“鯨吞“,大體看一遍,然后是”牛嚼“,像牛反芻一樣,仔細研究品味。用眼睛來讀書只有眼見,用心去讀書才有心得。字斟句酌法特別適合讀經典。
4、精華提煉法
對于一些作品,不僅要精讀,還要總結歸納,提煉出其中的精華。歷史學家吳晗就特別擅長做讀書卡片。他讀書時,見到有用的句子就抄在一張卡片上。他讀了幾十年書,做了幾十萬張卡片。讀完一本書,如果真能夠提煉出幾句有用的話來,就算沒有白讀。
閱讀理解能力差如何提高
1、多讀書。提高閱讀能力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讀書,可以從小培養孩子喜歡讀書的習慣,哪怕是有很多他不認識的字詞,但是在通讀之后只要他能夠答題理解書中內容就好了,孩子會慢慢發現書中的無限樂趣的。
2、查字典。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者自己弄不清楚的詞語、成語等要多查字典,在查字典的同時,學習了生字和生詞,增加了知識積累,同時 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孩子會更加喜歡看書的,自己在看書的時候也要養成查字典,詞典的好習慣。
3、讀原著。尤其是讀名著或者外文的時候,翻譯的作品很多,要想很好的理解原文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傾向還是應該讀原著,對于外語的學習,要盡量的讀原文,因為原文才是地道的外文,符合語言的運用規律和語法特征。
4、做筆記。讀書要養成做筆記的習慣,每次去讀,每次都要記筆記,你會發現每次都會有不同的理解,經常記筆記可以促進自己的總結和思考,有利于 理解能力的提高。
5、隨時隨地。很多人覺得時間緊張,無暇讀書,其實讀書不一定非要選擇自己空閑的時候選擇合適的姿勢,舒服的位置去讀,而是可以隨時隨地做到的事情,比如在公交站等車的時候,比如在 排隊等電梯的時候,比如在睡前的清醒時候,都可以拿出書來讀,這樣會在無形中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