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章知識點總結
一、參照物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通常選擇參照物以研究問題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常選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在這種情況下參照物可以不提。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4)不能選擇所研究的對象本身作為參照物那樣研究對象總是靜止的。
二、機械運動
1、定義: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3、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1)比較同時啟程的步行人和騎車人的快慢采用: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
(2)比較百米運動員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3)百米賽跑運動員同萬米運動員比較快慢,采用: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實際問題中多用這種方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物理學中也采用這種方法描述運動快慢。
4、分類(根據運動路線):(1)曲線運動;(2)直線運動
Ⅰ勻速直線運動:
A、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計算公式:v=s/t變形t=s/v,s=vt
B、速度單位:國際單位制中m/s運輸中單位km/h兩單位中m/s單位大。
換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約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人勻速步行時1秒中運動1.1m
直接測量工具:速度計
速度圖象: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機械運動
Ⅱ變速運動:
A、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B、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須找出該路程及對應的時間)
C、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測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測路程,用停表測時間。從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車。設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為v1、v2、v則v2>v>v1
E、常識: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車速度5m/s,大型噴氣客機速度900km/h客運火車速度140 km/h高速小汽車速度108km/h光速和無線電波3×108m/s
Ⅲ實驗中數據的記錄:
設計數據記錄表格是初中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設計表格時,要先弄清實驗中直接測量的量和計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記錄的數據的組數,分別作為表格的行和列。根據需要就可設計出合理的表格。
三、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是物理學最基本的測量,也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長度測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m,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3、主單位與常用單位的換算關系:
1 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單位換算的過程:口訣:“系數不變,等量代換”。
4、長度估測:黑板的長度2.5m、課桌高0.7m、籃球直徑24cm、指甲寬度1cm、鉛筆芯的直徑1mm 、一只新鉛筆長度1.75dm 、手掌寬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測量方法:
A 、測量細銅絲的直徑、一張紙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積法(當被測長度較小,測量工具精度不夠時可將較小的物體累積起來,用刻度尺測量之后再求得單一長度)
☆如何測物理課本中一張紙的厚度?
答:數出物理課本若干張紙,記下總張數n,用毫米刻度尺測出n張紙的厚度L,則一張紙的厚度為L/n 。
☆如何測細銅絲的直徑?
答:把細銅絲在鉛筆桿上緊密排繞n圈成螺線管,用刻度尺測出螺線管的長度L,則細銅絲直徑為L/n.
☆兩卷細銅絲,其中一卷上有直徑為0.3mm,而另一卷上標簽已脫落,如果只給你兩只相同的'新鉛筆,你能較為準確地弄清它的直徑嗎?寫出操作過程及細銅絲直徑的數學表達式。
答:將已知直徑和未知直徑兩卷細銅絲分別緊密排繞在兩只相同的新鉛筆上,且使線圈長度相等,記下排繞圈數N1和N2,則可計算出未知銅絲的直徑D2=0.3N1/N2 mm
B、測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園柱的周長等常用化曲為直法(把不易拉長的軟線重合待測曲線上標出起點終點,然后拉直測量)
☆給你一段軟銅線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圖冊估測出北京到廣州的鐵路長嗎?
答:用細銅線去重合地圖冊上北京到廣州的鐵路線,再將細銅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長度L查出比例尺,計算出鐵路線的長度。
C、測操場跑道的長度等常用輪滾法(用已知周長的滾輪沿著待測曲線滾動,記下輪子圈數,可算出曲線長度)
D、測硬幣、球、園柱的直徑圓錐的高等常用輔助法(對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測出的物體長度可將刻度尺三角板等組合起來進行測量)
☆你能想出幾種方法測硬幣的直徑?(簡述)
①、直尺三角板輔助法。②、貼折硬幣邊緣用筆畫一圈剪下后對折量出折痕長。③、硬幣在紙上滾動一周測周長求直徑。④、將硬幣平放直尺上,讀取和硬幣左右相切的兩刻度線之間的長度。
6、刻度尺的使用規則:
A、“選”: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刻度尺。
B、“觀”:使用刻度尺前要觀察它的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測長度時,尺要沿著所測直線(緊貼物體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用零刻線磨損的的刻度尺測物體時,要從整刻度開始)
D、“看”: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E、“讀”: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記”: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也可表達為:測量結果由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
7、誤差:
(1)定義:測量值和真實值的差異叫誤差。
(2)產生原因:測量工具、測量環境、人為因素。
(3)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儀器
(4)誤差只能減小而不能避免,而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和主觀粗心造成的,是能夠避免的。
8、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
9、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這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10、速度:用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1、速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公式:s=vt v=s÷t t=s÷v
速度的單位是:米/秒;千米/小時。1米/秒=3.6千米/小時
12、變速運動:物體運動速度是變化的運動。
13、平均速度:在變速運動中,用總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可得物體在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日常所說的速度多數情況下是指平均速度。
14、根據速度和時間可求路程:s=vt
15、人類發明的計時工具有:日晷→沙漏→擺鐘→石英鐘→原子鐘。
八年級物理學習方法
采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物理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即“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所以平時我們“遇到復雜問題要絞盡腦汁、盡可能想出多種解決方法,從中選用最簡單的方法去作答”。
有不少同學在平時學習中形成了匆匆審題,匆匆做題的習慣,結果導致在匆匆中“匆匆出錯”。這部分同學應該靜下心來,打開思路,擴展思維,多想辦法解決問題才能提高做題效率,從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視知識系統性
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的知識結構等等。這種彈性擴展思考方式,會把整個物理知識串通在一起,讓人思考起來更容易。
初二年級物理上冊第一章測試題
一、選擇題(13×3分)
1.關于聲音的產生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只有聲帶不停地振動才能發聲
B.只要人耳聽不到,即使物體在振動也不會發聲
C.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D.以上說法都不對
2.我國正在進行登月計劃的研究,按照計劃,我國將在2007年將“嫦娥一號”送上月球,宇航員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塊隕石落在他附近,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宇航員能夠聽到隕石撞擊月球的聲音
B.隕石撞擊月球時不會使月球的地面產生振動
C.宇航員雖然不能聽到隕石撞擊月球的聲音,但他可以感受到這個聲音的存在 D.隕石撞擊月球的聲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傳播
3.潛水員在不浮出水面的情況下依然可以聽到岸上的談話聲,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 ( )
A.空氣可以傳播聲音 B.岸上的人的聲帶在振動
C.水可以傳播聲音 D.潛水員的聲帶在振動
4.為了保護學習的環境,減少噪聲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 A.不要在教學區域內大聲喧嘩
B.在校園內及其附近栽花種草
C.將教室的所有門窗全部封死
D.教學樓的內外墻面盡量做得粗糙些
5.要改變音叉的音調,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 A.把敲擊音叉的橡皮錘改為小鐵錘
B.改變敲擊音叉的力度
C.用橡皮錘敲擊固有頻率不同的音叉
D.捏住音叉的下面部分后再敲擊
6.下列哪項措施不是為了防止噪聲對人的影響 ( ) A.汽車擋風玻璃上裝有一層膜 B.小汽車要求其密封性很好
C.汽車的排氣管上要求裝上消聲器 D.工廠的工人在車間帶上耳罩
7.弦樂器在使用一段時間后需請調音師進行調音,調音師通過調節弦的長度將琴音調準,在此過程中調音師改變了琴弦的 ( ) A.響度 B.音調 C.音色 D.振幅
8.在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聲音的音色會逐漸改變 B.聲音的音調會逐漸改變
C.聲音的響度會逐漸改變 D.聲音的三要素都不會改變
9.小聰同學在使用復讀機時,先將自己的聲音錄了下來,再摁了快放鍵,則此時播放的聲音和他原來的聲音相比較 ( ) A.音調變低 B.音調變高
C.響度變小 D.響度變大
10.下列關于振動和聲波的分析正確的是 ( ) A.有聲波時就一定有振動 B.有振動時就一定有聲波
C.有聲波時就沒有振動 D.有振動時就沒有聲波
11.在雷雨天,發生雷電時閃電一閃即逝,而雷聲卻綿綿不絕,對此現象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 ) A.由于人耳有雙耳效應 B.雷一個接一個打個不停
C.光速比聲速要大得多 D.雷聲的聲波經地面、云層多次反射
12.如圖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后,左邊支架上的乒乓球會彈起來,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聲音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
B.左右兩只音叉的頻率相同,發生了共鳴現象 C.聲音在鋼鐵中傳播比空氣中快 D.木箱可以傳播聲音
13.利用“B超”可以對病人的內臟進行檢測,在提高診斷的準確性的同時又避免了對病人的傷害,但我們即使站在“B超”的旁邊也無法聽到它產生的聲音,這是因為 ( ) A.“B超”發出的聲音的頻率大于人能夠聽到的聲音的頻率 B.“B超”發出的聲音的頻率小于人能夠聽到的聲音的頻率 C.“B超”發出的聲音響度太大 D.“B超”發出的聲音響度太小 二、填空題(21×1分)
14.我國的北方由于氣溫太低,居民樓的窗戶玻璃全部采用雙層玻璃,這樣做除了可以使房間溫度不致于太低外還可以 ,使居民能在房內安靜地休息。
15.一切、都能傳播聲音,聲音只能在中傳播, 不能傳播聲音。
能夠聽到次聲的動物: 。
能夠聽到超聲的動物: , 。
表中所有樂器發出的聲音都在人的聽覺范圍內,它們中發出聲音最低的是 。
17.將錄音機的喇叭卸下來(它與錄音機之間的連線沒有損壞)后,在喇叭上撒一些很小的泡沫粒,放響錄音機后可以看到泡沫塑料會 ;若把錄音機的音量開關開大,這時還會看到 ,這說明發聲體的 越大,響度越大。 18.防止噪聲的思路與防控傳染病是相似的,都是從產生、傳播、接收著手,那么控制噪聲應從 、 、 三個方面考慮,其中最重要的是 。
19.太陽和地球都在不斷地擴展和收縮,這時會產生“呼吸”的聲音,若用儀器在地球上進行探測,則儀器 “聽到”地球的聲音, “聽到”太陽的聲音。(填“能”或“不能”)
20.聲音在遇到障礙物時會被反射回來形成若聲音被多次反射,則在原聲消失
后聲音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種現象叫 ,教室內的回聲比空曠的原野要 (填“大”或“小”),歌劇院的設計 考慮混響問題(填“需要”或“不要”)。 三、簡答題(2×5分)
21.當聲源朝著我們運動時,我們聽到的聲音的音調會變高,當聲源遠離我們運動時,我們聽到的聲音的音調會變低。那么你能根據火車的汽笛聲來判斷火車是進站還是出站嗎?
22.音樂家貝多芬失聰后卻寫出了《命運交響曲》,譜寫了音樂界的神話,他在演奏時用牙咬住一根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頂在鋼琴的共鳴箱上,以此來鑒別琴聲,你能分析其中的道理嗎?
四、探究創新題(4×4分)
23.當你叩擊自己的上下牙齒,或者咀嚼一只胡蘿卜時,你能清楚地聽到自己牙齒的扣擊聲或咀嚼聲.若你用手把耳朵塞起來,這聲音反會變得更響,這是為什么呢?
24.如圖,向暖水瓶中灌開水時,有經驗的人通過聲音就知道水是否快滿了.,請你想一想這是為什么?
25.在探究影響聲音的音調的實驗中,小強選擇了以下兩組物體進行探究: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粗細不同的兩根橡皮筋;錯誤!未找到引用源。一把鋼尺。
則橡皮筋粗的一根的音調比細的那根要;鋼尺短時比長時的音調要若用不同的力撥動同一根橡皮筋的 不同。這里要撥動同一根橡皮筋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26.在一次郊游中,同學們舉行郊外舞會,由于沒有樂器,小明利用同學們的汽水瓶設計出汽水瓶打擊樂器,敲出了優美動聽的曲子.請問: (1)小明除了用汽水瓶之外,還要用到哪些器材?
(2)他的低音瓶和高音瓶在設計上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五、計算題(2×7分)
27.科研人員為測出馬里亞納海溝的深度,在海面上向海底發出超聲波,14.26秒后收到返回的聲信號,請你計算出此處海溝的深度(超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31m/s)。
28.科研人員為測出海水中的聲速,在海面上向另外一艘船發出超聲波,另一艘船在4s后收到聲音信號,兩船相距6120m,請你計算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