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歷史解題技巧匯總
找聯系
4、中外聯系。學習中,要注重中外歷史聯系,尤其是中國近現代史要置于世界史的大背景下學習。
抓地點
通過尋找材料中的重要地點,可以順藤摸瓜找到相關的歷史事件及其相關的內容進行解題。
如考題中出現過的:錦州、陳官莊、大別山、西柏坡、北平、地中海---大西洋、西屬拉美等地點。
看時間
中考歷史試卷中33%的問題都與時間有關。時間問題分為三類:
1、具體時間:如鴉片戰爭1840---1842年,九一八事變發生于1931年9月18日,這類時間需要進行記憶。這類時間多是標志性和重大歷史事件。
2、世紀年代:考生對于世紀年代類的時間問題比較陌生,主要是世紀和年代需要換算。另外只要出現世紀年代,多是考查宏觀問題,如歷史階段特征,考生不易把握。這就需要考生在平時多關注世紀年代背后的重大事件。例如以下世紀年代就在考題中經常出現:1500年、14----16世紀、17---18世紀、18世紀下半葉------19世紀上半期、19世紀60、70年代、19世紀70年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20世紀的第二個十年。
3、時間范圍:如“近代史上”“改革開放后”“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這類題目也是變相考查考生對時間的記憶。
例1: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走上了改革開放的新征程。下面不屬于改革開放后創新舉措的是【C】
A.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設立經濟特區
C.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D.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
例2:1953—1956年,我國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下面不能反映這一歷史事件的詞匯是【D】
A.生產合作社
B.贖買
C.集體化
D.大包干
會理解
1、分析原因(條件)。根本原因與直接原因、內因與外因、主觀原因與客觀原因。如一戰的爆發、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辛亥革命的失敗原因。
2、比較歸納總結歷史特征(或主題)。如:大河文明、海洋文明、中外文明的交流、中古時代的歐洲、歐美國家的社會巨變、拉美民族解放運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資產階級革命的鞏固和擴大、國際格局的變動、中東問題等,復習時注意歷史專題的名稱。
示例:某旅行社設計了“上海―南昌―延安―北京”這樣一條紅色旅游線路,你認為這條線路設計的主題是為了展示【D】
A.土地革命戰爭
B.解放戰爭
C.抗日戰爭
D.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程
3、分析影響與作用。要辯證分析,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如拿破侖戰爭、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維新、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國內影響與國際影響,如新中國成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二重性:如美國獨立戰爭的雙重性,殖民主義的二重性。
4、理解性質。如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美國獨立、一戰、二戰。
5、領悟不同的表述。如“五四運動是第一次歷史巨變的補課,又是第二次巨變的起點”分別指什么?五四運動中革命領導權的置換指的是什么?甲午中日戰爭后各派別是如何挽救民族危機的?
示例:史學家陳旭麓認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極大的困難中產生的。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鴉片戰爭后,漸知諸事不如人,只有學習西方。第二次則是反思何以學了西方仍然失敗。”其中“第二次反思”開始于【B】
A.經濟技術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軍事強國方面探索
6、排除干擾項。如問歷史事件的影響,其中一個選項講的是經過,就很容易排除。
用方法
1、圖文結合法。中考歷史中,每年都有大量的圖片出現。在平時的學習中就要注意圖文結合,相互印證。讀圖時,要抓住關鍵信息,如圖例、重要地點進行突破。
2、史論結合法歷史學習講究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尤其是材料解析題,史學界的新觀點教材上沒有,但考題的材料中有,就要依據材料進行歸納總結,不可照搬教材上的觀點。
3、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把歷史人物與時代背景相結合、一分為二進行分析。
人物評價==屬性+事跡+影響(進步+局限)+結論
4、圖示法和列表法。重大問題或復雜問題可通過圖示、列表等方法解決,既方便快捷又一目了然。
5、制作年代尺、年表法。中考試題中每年都有大量這樣的試題,關鍵是時間的記憶。
看了中考歷史解題技巧匯總還看:
1.掌握中考歷史這六大答題技巧
2.中考歷史知識的6個記憶方法
3.中考狀元教你6個歷史解題技巧
4.中考歷史——歷史探究題解題方法歸納
5.初中歷史考試解題技巧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