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高中政治的學習方法總結
一、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首先,要充分認識政治學科特有的價值。政治學科一個很重要的價值體現在,它是人們認識世界、認識生活的思維方法,是思維的工具。這是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
其次,要克服學習中實用主義的傾向。“需要”是同學們學習的直接和重要的動力。現實狀況是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有的同學不自覺地將學科分為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須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會下大力氣去抓,哪怕不喜歡也要強迫自己去學,反之對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較低的學科,不管有用沒用,就不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學習,而越學不進去就越感到枯燥無味,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最后,要消除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政治課的誤解。現實生活中,對政治學科的誤解大量存在。這種誤解主要是由于對政治課的不了解造成的。就高中的政治課而言,他本身包括經濟常識、哲學常識和政治常識三大板塊。一些人不了解政治課的學科體系和價值,本能地把政治課和行政工作或時事政治劃等號,和思想政治工作劃等號,認為政治課就是說教,只是憑自己的感覺想當然的評價政治課。把政治課教學看成是傳統灌輸,使政治課處在一個不利的社會氛圍中,從而影響了同學們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二、科學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課的一般學習方法
1.預習:就形式而言,預習可以分為課前預習和階段性預習、粗預習和精預習等。搞好預習要求做到:
(1)列預習提要
(2)做好筆記
(3)勤思善想(發現問題)
(4)持之以恒
2.專心上課,積極思考:即專心看(書,黑板,屏幕)、聽(老師講解和同學們發言),積極參與(積極動腦,和老師形成零距離互動),還要考慮你預習時所確定的聽課重點。看、聽、參與等形式都必須動腦,這是衡量專心與否的重要標志。如果這點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識。
3.課后及時復習之所以要及時復習,是學習的反復性特征的要求;愛賓浩斯遺忘曲線的先快后慢規律也要求及時復習;及時復習還可以使知識的漏洞得到及時彌補,使對知識的理解得到升華,實現對知識的再認識,再提高,使思維的深刻性得以發展。
三、牢固掌握所學概念和原理的基本要求
有些同學說,老師上課講到的概念和原理雖然聽懂了,筆記也記了,但總是記不住學過的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是對同類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概括和總結,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記憶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只靠死記硬背,不僅記起來困難,而且只能形成短時記憶,不能形成長久記憶。大家知道學習知識懂是基礎,記是手段,用是目的。在真正弄懂的基礎上要想牢固掌握概念和原理必須做到:
(1)運用記憶技巧。
(2)要做到及時復習和定時復習。
(3)多思多用,熟能生巧。
(4)正確區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識點。
(5)弄清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四、學會知識運用,掌握解題方法,提高應試成績
首先,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識,學會建構知識體系和網絡,從宏觀上駕馭知識。
其次,要培養理解分析知識的能力。
最后,就是學會答題的方法和應試的技巧。
高中政治基礎知識點
貨幣的基本職能
(1)價值尺度
①含義:指貨幣作為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
②價格:用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示出來的商品價值。價值是價格的基礎,決定價格,價格反映價值。
③作為價值尺度的貨幣并不需要現實的貨幣,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
(2)流通手段:
①含義:指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
②商品流通: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公式:W-G-W
③需要現實中的貨幣。
(3)貨幣的其他三種職能: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
高中政治必背知識
【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次要矛盾則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二者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要求:①要善于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
②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處理好次要矛盾。
(2)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系原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內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決定事物的性質。主次方面是對立統一的,它們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并在一定條件下會相互轉化。
要求:要求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與支流,把握主流(主要方面)同時,又不能忽視支流。
【辯證否定觀】
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揚棄”。
要求: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10.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要求: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反對歷史唯心主義,樹立正確的、科學的社會意識
【社會歷史的主體】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要求:要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
【馬克思主義價值觀】
(1)人生價值是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與貢獻。
(2)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3)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要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要求:①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②做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③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高中政治知識點歸納
1.商品
(1)含義: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
(2)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
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就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就是商品的價值。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2.貨幣
(1)產生: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2)含義:貨幣是從商品世界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3)本質:一般等價物
(4)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
(5)基本職能: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價值尺度:貨幣所具有的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流通手段: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
(6)商品流通的含義、公式及其對生產者的啟示:含義: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貨幣----商品(W--G――W)
啟示:商品生產者只有把商品賣出去,并且賣出好價錢,才能生存和發展。如果商品賣不出去,就意味著他白白付出了勞動,他所需要的商品也買不回來。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夠賣出去,并賣出好價錢,商品生產者就要為購買者著想,生產適銷對路、質量上乘的商品。
高中政治知識點辨析
1、聯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論
【原理內容】:所謂聯系,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聯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是一幅由種種聯系交織起來的豐富多彩的畫面,其中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論】:聯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們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既要看到事物之間的聯系,又要看到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聯系。
2、聯系的客觀性原理及方法論
【原理內容】:聯系是客觀的。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方法論】:(1)聯系的客觀性要求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2)聯系是客觀的,并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
3、聯系的多樣性原理及方法論
【原理內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系也是多種多樣的。
【方法論】:聯系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因此,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自身的主觀條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總之。要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應用范圍】:應用這一原理,說明我國現代化建設必須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改革要配套進行;說明我國要處理好三大產業之間的關系;說明我國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處理好經濟與教育、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說明當前世界經濟聯系越來越強,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說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學生必須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
4、整體和部分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1)整體和部分是相互區別的。整體是事物的全局和發展的全過程,從數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它是多。整體和部分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2)整體和部分又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
【方法論】:整體和部分辯證關系要求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于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方案,實現整體的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應用范圍】:應用這一原理,說明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樹立整體觀念和全局思想,從整體著眼,又要搞好局部;說明在我國的改革和建設這些重大問題上,要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說明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要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必須維護國家整體利益和中央的權威,又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說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既要發揮各地區的經濟潛能,又要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
5、系統優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論
【原理內容】: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系統的基本特征是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方法論】: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既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從整體出發認識事物和系統,又要把事物和系統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進行考察,統籌考慮,優化組合,最終形成關于這一事物的完整準確的認識。
6、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的原理及方法論
【原理內容】: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不斷前進。
【方法論】:我們在任何事情都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積極做好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在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只有改變事物原有的性質才能向前發展時,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
【錯誤傾向】:反對兩種傾向:拔苗助長、急于求成或優柔寡斷、缺乏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