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書閱讀題及答案 石上書閱讀理解答案
石上書閱讀材料
摩崖是中國人創造的、體量最大的書法,選址多在斷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內容與形式必須與所處環境息息相關,既突出周圍景觀地貌的主題,起到點題作用,又隱身于大山大水之間,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摩崖書寫要隨形就勢,點畫未必仔細,刻工也無法精到,強調結體開張、舒展,氣勢恢宏、博大。好的摩崖,像是大自然中的畫題或是鈐印——自然因為有了人的痕跡而更具有意義,人也因為與自然的互動而確立自己的價值。
碑對儀式與權力的傳遞最為充分,遍及中國大地的各個角落。按照中國人“石即山 ”的觀點,碑是被移動到建筑周圍或者特別場合的摩崖。從一開始,立碑就是中國人確定身份的主要方式。為個人立碑,強調他對社會的貢獻以及影響力;政府立碑,則確立法律法規的震懾作用,以及對重大歷史事件的權威判斷。總之,碑被披上正統的外衣,向世人展示合法的、明確歷史價值的文字記錄。一方面,歷史學家非常重視碑為重構過往時代提供了文字依據;另一方面,在碑上體現的書法成就,幾乎占據書法史上的半壁江山。
印章最早也來自金屬制品。漢唐前后印章主要停留在實用層面,缺少丈人精英的介入。到明清時期,石頭與書法的結合有了大跨度改變,尤其是對軟質石頭的發現和充分挖掘,拓展了在石頭上的書寫。摩崖碑刻上不能得到的筆觸樂趣,在明清篆刻中終于成為現實。雖然摩崖碑刻書法的意味更強,但篆刻作為唯一反刻的字,讓書法真正成為石頭上的舞蹈。
不能不提及的是,“石文”興起的初期,正是紙張發明的時候。其后,石頭上的書法與紙張上的書法交織前行,聰明的中國人充分利用石頭與紙張不同的載體特性,揚長避短,各自發揮長處,共同建構中國文字、文化與文明的摩天大廈。
(摘自《人民日報》2016年02月21日12版)
石上書閱讀題題目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石頭上的書法,巧妙地將石頭與書法結合,形成了摩崖、碑刻、篆刻等多種樣式,但其秉承的文明理念,擁有的核心價值始終保持一致。
B.摩崖是體量最大的書法,摩崖書寫,點畫不需要仔細,但要力求結構舒展、氣勢宏大,又要注意依形就勢,體現石刻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C.碑是一種縮小了的摩崖,它遍及中國大地,數量龐大,是體現書法藝術成就的重要載體之一,而且對儀式與權力的傳遞也最為充分。
D.印章最早來自金屬制品,漢唐前后主要停留在實用層面,明清時期,石頭篆刻廣泛發展,文人真正體驗到了在石頭上的書寫樂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3分)
A.金屬出現時,正值文字發展成熟的關鍵時期,在非常珍貴的金屬材料上鑄造文字,體現出當時人們對文字使用的重視。
B.碑有較高的正統地位,它能夠向世人展示合法的、明確歷史價值的文字記錄,為歷史學家重構過往時代提供了文字依據。
C.軟質石頭的發現和充分挖掘,降低了石頭上刻字的難度,讓書法真正成為石頭上的舞蹈,使書法意味在石頭上得到了最大體現。
D.作為書寫文字的載體,石頭和紙張各具特色,中國人充分發揮各自長處,共同建構了中國文字,文化與文明的摩天大廈。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由于文字在成熟的關鍵期和金屬材料相結合,影響了文字的書寫特征,所以最早刻石《石鼓文》具有了強烈的金屬銘文的痕跡。
B.我國有大量的摩崖和碑刻存世,并不是因為它們有傳播知識的功用,而是統治者和文人要借此表達成儀,宣示權力或出示憑證。
C.好的摩崖石刻,能給自然風景打上入的印記,在人與自然的互動中凸顯人的價值,這也使人類進行摩崖創作具有了內在動力。
D.現代墓碑其書法價值可能不及古代,但當親人面對這塊有著文字的石頭時,儀式感造成的肅穆,依舊會出現在某個或大或小的空間星。
石上書閱讀題答案
1、B.原文為“點畫未必仔細”,“未必”是不一定,不是不需要。
2、C.“使書法意味在石頭上得到了最大體現”錯,相較篆刻,“摩崖碑刻書法的意味更強”
3、B.傳播知識也是因素之一。
看了“石上書閱讀題及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