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幸福學中的自由閱讀答案
《大眾幸福學中的自由》閱讀材料
④幸福只是福祉的一個部分,而福祉則又只是好生活的一個部分。阿馬蒂亞·森提出改善人類生存狀態的能力擴展理論,既不同于功利主義把幸福等同為主觀的滿足和快樂,也區別于市場主義把福祉簡化為財富或收入的增長。他強調的是提升社會的整體自由,以幫助所有人都能獲得有價值功能的能力,追求他們自己心目中的幸福。
⑤因此,必須把自由放到制度環境中去理解,“個人的可行能力嚴重依賴于經濟的、社會的、政治的安排。在制定適當的制度安排時,必須超越個人全面自由的基礎性意義,去考慮不同類型自由的工具性作用”。制度設計不僅要促進經濟的繁榮,而且還要促進民主化,增強社會透明度和社會保障實效。只有全面的制度設計才能同時兼顧多向度的個人自由,自由視角下的發展才成為可能。
⑥以擴展大多數人的自由與能力為導向的發展,它的目標與其說是提升“幸福”,還不如說是改善具體的“社會保障制度”。正如哲學教授懷特所說,“畢竟,幸福的概念在一些方面相當粗糙,也太籠統;而社會科學研究者們經常對精細的研究結果更感興趣。他們經常想知道是那些特定的心靈狀態引導人們有哪些具體行動。例如,為某個特定的候選人投票,購買某種產品,接受某種社會態度等等。為此目的,泛泛而論幸福并不是很有用處”。
⑦阿馬蒂亞·森是一位印度裔的經濟學家,他的發展觀所表述的自由與幸福的關系,是一種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發展倫理。以發展“能力”和“自由”來形成政策框架的趨向,也反映在《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里的人類發展指數(HDI)中。在對今天世界上人類生存處境進行評估和量化測定時,具有政策指導作用的不是籠統的“幸福”,而是從“福祉”中挑選出來的一些方面或部分。這些挑選的部分,如發展中國家的貧困、社會機會不公正、環境惡化、缺乏民主和自由,由于它們與特定的發展目標有著特別密切的關系,因此是有充分理由,也是特別迫切的。 (選自《南方周末》,有刪改)
《大眾幸福學中的自由》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5分)
A.幸福是由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決定的。福祉和好生活關乎人們的自由,而自由關系到幸福的“后天環境”。
B.追求幸福者通過有效的心理訓練,通過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改變“先天遺傳素質”的不足,提高幸福指數。
C.雖然財富本身并不是價值,但是人們可以通過財富得到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從而可能獲得幸福。
D.制度設計和經濟繁榮是相互促進的關系,社會民主反作用于制度設計。
E.幸福不等于主觀的滿足和快樂,也不等于財富或收入的增長,幸福還需要有一個自由的生存狀態。
小題2:根據文意,下列推斷不合理的一項是( )(3分)
A.阿馬蒂亞·森認為,如果財富能在社會中得以公正分配,財富和GDP確實是人類福祉的重要因素。
B.哲學教授懷特認為幸福的概念太籠統,泛泛而論幸福并不是很有用處,而社會科學研究者們經常對精細的研究結果更感興趣。
C.從“福祉”中挑選出來的諸如發展中國家的貧困、環境惡化等在對今天世界上人類生存處境進行評估和量化測定時具有政策指導作用。
D.文章中大量引用阿馬蒂亞·森及懷特的話,目的是使文章富有文采。
小題3:什么是幸福,文中有哪三種不同的看法?(4分)
答:
小題4:我們的幸福由什么決定,請結合文章列舉。(4分)
答:
《大眾幸福學中的自由》閱讀答案
小題1:BD
小題2:D
小題3:①功利主義認為幸福等同于主觀的滿足和快樂。②市場主義認為幸福是較多的財富和收入的增長。③馬蒂亞·森的能力擴展理論認為提升社會的整體自由,獲得有價值功能的能力,追求自己心中的幸福。(1點1分,2點2分,3點4分)
小題4:①主觀方面:能主動控制的心理力量、主觀滿足和快樂等。②客觀方面:先天的遺傳素質、后天的環境、財富多寡、社會自由等。(1點2分)
看了“大眾幸福學中的自由閱讀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