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藝術化閱讀答案
《人生的藝術化》閱讀材料
⑤其次,“修辭立其誠”是文章的要訣,一首詩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絲毫假借。情趣本來是物我交感共鳴的結果。景物變動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個性,物也有物的個性,這種個性又隨時地變遷而生長發展。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這種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們可以見出生命的造化。把這種生命流露于語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風采,就是美滿的生命史。
⑥文章忌俗濫,生活也忌俗濫。俗濫就是自己沒有本色而蹈襲別人的成規舊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顰眉,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東施沒有心病,強學捧心顰眉的姿態,只能引人嫌惡。在西施是創作,在東施便是濫調。濫調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虛偽的表現。“虛偽的表現”就是“丑”,克羅齊已經說過。“風行水上,自然成紋”,文章的妙處如此,生活的妙處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樣的人,感到怎樣情趣,便現出怎樣言行風采,叫人一見就覺其諧和完整,這才是藝術的生活。
⑦朱晦庵有一首詩說:“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藝術的生活就是有“源頭活水”的生活。俗人迷于名利,與世浮沉,心里沒有“天光云影”,就因為沒有源頭活水。他們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
⑧藝術的創造之中都必寓有欣賞,生活也是如此。一般人常以為藝術家是一班最隨便的人,其實在藝術范圍之內,藝術家是最嚴肅不過的。在鍛煉作品時常嘔心嘔肝,一筆一劃也不肯茍且。善于生活者對于生活也是這樣認真。曾子臨死時記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門人把它換過才瞑目。吳季札心里已經暗許贈劍給徐君,沒有實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鄭重地把劍掛在徐君墓旁樹上,以見“中心契合死生不渝”的風誼。像這一類的言行看來雖似小節,而善于生活者卻不肯輕易放過,正猶如詩人不肯輕易放過一字一句一樣。小節如此,大節更不消說。董狐寧愿斷頭不肯掩蓋史實,夷齊餓死不愿降周,這種風度是道德的也是藝術的。我們主張人生的藝術化,就是主張對于人生的嚴肅主義。
⑨藝術是情趣的活動,藝術的生活也就是情趣豐富的生活。情趣愈豐富,生活也愈美滿,所謂人生的藝術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覺得有趣味”就是欣賞。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對于許多事物能否欣賞。朋友,在告別之前,我采用阿爾卑斯山路上的標語,在中國人告別習用語之下加上三個字奉贈:“慢慢走,欣賞啊!” (選自朱光潛《談美》,有刪改)
《人生的藝術化》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選項中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A.人生不能離開藝術,創造和欣賞既是藝術的,也是人生的。
B.完美的生活中的小節如果錯過了,也不會與全人格相沖突。
C.由變動不居的物與我交感共鳴產生的情趣中我們可以看到生命的造化
D.俗人迷于名利,與世浮沉,心里沒有“天光云影”,這樣的生活不是藝術的生活。
E.藝術家在藝術范圍之內是最嚴肅不過的,但是在生活上最為隨便。
小題2:文中多處援引詩文或事例,請說明作者用以下三例的具體作用(6分)
⑴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
⑵西施和東施
⑶朱晦庵的詩
小題3:請根據文意概括,我們該如何生活才能實現“人生的藝術化”?(6分)
小題4:聯系文意,結合自身實際,說說你對文章結尾“慢慢走,欣賞啊!”這句話的理解。(6分)
《人生的藝術化》閱讀答案
小題1:BE
小題2:舉例的作用是使文章表達的意思更明確,更生動形象,讀者更明白,增強說服力。
⑴舉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的事例,說明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現。
⑵把西施和東施進行對比,生動形象地突出生活的妙處在于自然真實。
⑶引用朱晦庵的詩,說明藝術的生活就是有“源頭活水”的生活,并增加了文采與感染力。
小題3:①要諧和完整地生活;②要隨生活發展而發展;③要自然真實地生活;④要尋找生活的“源頭活水”;⑤要嚴肅認真地生活,不輕易放過細節;⑥要學會欣賞,有情趣地生活。
小題4:藝術的生活就是情趣豐富的生活,只有帶著欣賞的眼光細心去品味生活,才會發現生活的情趣。所以,作者奉勸讀者要放慢生活的節奏,欣賞生活的美好。
看了“人生的藝術化閱讀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