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文科學習方法3篇
學法是通向成功的關鍵。今天學習啦小編就與大家分享:高一文科學習方法,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高一文科學習方法一
學東西得感興趣才可能學的下去,要不你還是學理吧。高中的文科答題要比理科靈活太多了。
學文的話就是數學要好,數學好的話,學文科能給你帶來非常大的優勢。因為都是學文的,英語,語文,文綜的差距,應該不會特別大。就靠數學拉開檔次,所以數學一定要學好。 英語和語文是長期的學習過程,高中階段想提高的話,需要下長功夫才行,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讀書,那些古文如果學起來難,你可以先讀一些半白話的東西,我小時候讀了一大本半白話的三國演義。
學古文很輕松。英語自然更要讀了。那樣的話看不懂文意也有語感。 文綜的話,要注意地理歷史政治三門相互間的聯系。給你推薦我的學習方法:地理結合圖,結合到什么程度呢,要結合到說出經度緯度你就知道是什么地方,起碼要知道是什么地區,然后就知道這個地區什么氣候,地質什么樣,冬夏季風怎么吹,人口密度,什么工業,農業,區域規劃是什么樣。這樣你才算可以做文綜。
歷史的話最好學,當做故事看就可以了,要記住歷史是因果關系,因為前者才會有后者,后者的影響又產生了后后者,歷史就是故事,每個時期總有一條主線,把握住就可以了。政治也好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那些哲學論容易混,學的時候要用心。
高三學的中國國內政治就扯社會主義好就行~哈哈,肯定不算你錯,再扯上執政原則分就出來了。更重要的是文綜要注意綜合哦。
高一文科學習方法二
高中政治課是改造思想,塑造靈魂,培育精神的課程,更是經營財富,經營人生,經營社會的最具時代性的一門課,它特別需要我們用“心”和“情”來學習,主要是靠我們用腦而不是靠手來學習,也就是說,政治課靠背誦和做題是學不好的,也是考不好的,主要是靠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對實際問題的思考來運用知識,從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提高學科水平和能力,并最終贏得高考的成功。
對于高中政治課的學習而言,始終存在著學習習慣的再培養再塑造的問題。
有一位心理家說過:“習慣是一個人的道德資本。一個好的習慣是一個人享受不盡的利息;一個壞的習慣是一個人一生償還不完的債務。”對于我們而言,我們學習高中政治課需要“利息”,而不要“債務”。
領悟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是一個“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平時每一步走踏實了,工夫就到家了。
具體地講,不同學習階段有不同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特點,因而應當有不同的學習習慣和不同的學習方法。
一、聽課習慣:聽、讀、想、記、講。
聽,就是認真聽老師的講解分析,聽同學的發言、爭論、辯論、質疑等。
讀,包括粗讀和精讀,粗讀是快速把握課文結構、分析思路,找出理論論據和事實論據。精讀是細讀重點段落,把握其中的標點符號、關聯詞、關鍵詞等,劃層次,找中心;把握原理的論述方式、論證方法,是歸納還是演繹,是怎么分析的,又怎么綜合的。
想,即思考。在聽、讀的過程中,認真思考,并有意識地聯想。
記,即用好“必記本”和“錯題本”。記老師、同學講的,并對自己有用的東西,記受他人啟發而產生的思想火花,記自己學習過程存在的問題。
講,就是積極發言、質疑。
如果平時每一節課都這么做了,課堂的思維含量就很大了,政治學科的能力和素質就得到了有效的培養和提高。這比課堂利用不充分,課外去大量做題的效果要好的多。從這個意義上說,只要有心、有情感,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就能把政治課學好,考好。
二、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有“用”的意識和習慣,看到身邊的經濟現象、政治現象、社會現象、人際人事關系,要有意識地自覺地用經濟學、政治學、哲學的思想和方法去觀察和思考。久而久之,你就會養成習慣,有了這個習慣,你高考受益,你終身都將受益無窮。
三、科學的訓練習慣
有些同學平時做作業和測驗抱無所謂的態度,漫不經心,思考不深,可能做得很好,也可能做得很不好,但他個人都覺得無所謂,因為那不是自己的真實水平。但,到了大的考試,如期中期末考試乃至高考時,他很當回事,全身心投入,思考過多過細,往往把問題想復雜了,自然做錯的多,或者反復思考后把第一遍做對的又改錯了,分數不高。究其原因,還是平時沒有養成嚴謹、認真的習慣和考試態度、考試風格。
應當把平時當考時,把考時當平時,熟題生做,生題熟做,訓練良好的思維品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也就是說,平時練習和測驗,要把它當作大考,認真嚴肅,心情適度緊張;大考或高考時,把它當作平時的測驗或期中期末考試,心情不要太緊張,調整到適度緊張的程度,遇到難題把它當做熟題來看待,別怕,遇到熟題,別掉以輕心,粗心大意。心理學家說,考試時心情適度緊張,大腦細胞處于最佳活動狀態,最有利于我們發揮最高水平。
考場上的大家風范不是一日之功能培養起來的,需要平時用心訓練才能積累、形成。
四、歸納總結,構建知識樹的習慣
平時注意歸納整理知識網絡,組織知識專題,總結思維方法和解題技巧,發現思維規律和解題規律。更重要的是將教材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并恰當的呈現出來,這恰恰是高考命題人特別看重的。
五、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
在老師的大計劃下有自己的小計劃小安排,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要強,能根據每個階段學習情況進行調整,做到每個階段的學習很充實,學習成績整體推進。
六、積累課外知識的習慣
“題在書外,理在書中”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根深才能葉茂”,這些話都說明了掌握豐富的時政知識和課外知識的重要性。
七、持之以恒地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
經常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和高昂的學習斗志。
高一文科學習方法三
語文學習方法:
一. 重視教材、預習到位
在經過中考之后,都有這樣一個感悟,語文學科分數的區分度不高,差別不大,很多人認為翻來覆去的研習課本,沒有多大用處,又有人聽說高考語文以課外內容為主,以知識的牽移和運用為重點,課本學不學好不重要,不需要全力投入。殊不知,這些想法是很幼稚的,我們即將使用的教科書體現了一定的教學目標,對高考起一定的導向作用,它雖不等于全部的出題內容,但卻是個范本,是個窗口,通過這個窗口學到知識規律是重點,通過大量純正優美的文學作品提高審美情趣是難點。這確實需要同學們在思想上重視它,在實踐中琢磨切磋。
二. 精積細累、咬文嚼字
從高一就達到一個共識,文科的學習方法唯有兩字——積累。語文知識廣博,短時間里絕難有大的突破。而盲目的摘抄積累是不行的,必須要仔細、要反復、要記牢。舉個例子:要能順利地讀懂淺易的文言文,就必須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積累有關文言實詞、虛詞的知識,這樣才能具備從同一實詞或虛詞的若干義項中選擇它在上下文語境中應取義項的能力。又如:為保證普通話的順利推行,高考每年堅持在第一題中考查漢語語音。對于那些多音字、同音字,你是否做好應試的準備了?
三. 動腦動手、相輔相成
所謂動腦動手就是勤思考、多練習。易于思考,樂于表達。我們所用的新教材基本有兩個特點:一是選作教材的編著理念相對超前,道德說教相對減少,而人文因素相對增加;二除課本之外,還有讀本,閱讀量較大。可見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同學們不要做人云亦云的“復印機”的角色,要有自己的思維方式,留意日常生活中時代感強的事件,廣泛涉獵名家著作,讓聽說讀寫發揮到極致,真正實現語文學科重基礎、重能力、重應用的導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