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考加分政策
如何看待高考加分政策精選篇1
退出部隊現役的考生、殘疾軍人、因公犧牲軍人的子女、一級至四級殘疾軍人的子女、駐邊疆國境的縣(市)、沙漠區、國家確定的邊遠地區中的三類地區和軍隊確定的特、一、二類島嶼部隊現役軍人的子女以及殘疾人民警察、因公犧牲人民警察的子女、一級至四級殘疾人民警察的子女報考高校、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享受優先錄取。
加分政策還對退役軍人的加分投檔作了明確規定:自謀職業的退役軍人,可以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加10分投檔;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軍區(含)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可以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加20分投檔。
如何看待高考加分政策精選篇2
烈士子女、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加10分;
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軍區(含)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加20分;
如何看待高考加分政策精選篇3
地方性加分政策各地有所不同,以安徽地方性加分項目來說,其僑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屬、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考生:加5分;
少數民族加分政策項目
少數民族加分有55個民族,分別是:1、壯族 2、藏族 3、裕固族 4、彝族 5、瑤族 6、錫伯族 7、烏孜別克族 8、維吾爾族 9、佤族 10、土家族 11、土族 12、塔塔爾族 13、塔吉克族 14、水族 15、畬族 16、撒拉族 17、羌族 18、普米族 19、怒族 20、納西族 21、仫佬族 22、苗族 23、蒙古族 24、門巴族 25、毛南族 26、滿族 27、珞巴族 28、僳僳族 29、黎族 30、拉祜族 31、柯爾克孜族 32、景頗族33、京族 34、基諾族 35、回族 36、赫哲族 37、哈薩克族 38、哈尼族 39、仡佬族 40、高山族 41、鄂溫克族 42、俄羅斯族 43、鄂倫春族 44、獨龍族 45、東鄉族 46、侗族 47、德昂族 48、傣族 49、達斡爾族 50、朝鮮族 51、布依族 52、布朗族 53、保安族 54、白族 55、阿昌族。其中六少民族(基諾族、珞巴族、門巴族、赫哲族、鄂倫春族、獨龍族 )可以加20分,其余少數民族加10分。
如何看待高考加分政策精選篇4
一般來說,主要是以少數民族考生、歸僑及歸僑子女、華僑子女、臺灣籍考生以及烈士子女等群體為主。
再者說,平時榮獲二等功或者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軍人的子女,一至四級殘疾軍人的子女,因公犧牲軍人的子女,駐國家確定的三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和西藏自治區, 解放軍總部劃定的二類以上島嶼工作累計滿20年軍人的子女,在國家確定的四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或者解放軍總部劃定的特類島嶼工作累計滿10年軍人的子女,在飛或停飛不滿1年或達到飛行最高年限空勤軍人的子女。
如何看待高考加分政策精選篇5
【利】
首先就是采用高考加分政策,有利于打破高考“一考定終身”的情況,避免考生因為一次偶然沒有考好而喪失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切實尊重每一位考生追求更高教育的權力。
其次就是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比如說中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貧困地區教育設施落后、教育資源缺乏,如果不對少數民族地區、弱勢考生群體進行適度的教育支持,會嚴重地削弱他們學習的激情和動力,使他們對未來失去信心,影響地區脫貧以及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高考加分政策給他們創造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增強了他們對未來生活的信心。
【弊】
加分政策的初衷是非常好的,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會直接給逐利者提供了機會。這種差異不僅造成了不公平,比如說多年來屢禁不止的“高考移民”問題,既與各地錄取分數線的劃定有關,也與此類地方加分政策的差異有關。
注: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視實際情況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