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各區教改最新消息
所謂教改,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教改,廣義上指教育改革,包括一個國家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狹義上指學校的教學改革,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方面的改革。2015年,北京市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進入縱深區,并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驗收,優質資源覆蓋面進一步擴大。這一年來,各個區結合教育發展實際,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推進教育改革,回應了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今天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2016年北京各區教改最新相關消息。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
東城中小學優質資源覆蓋面超九成
2015年是東城區教育綜合改革走向內涵攻堅的關鍵之年,從波瀾壯闊旨在促進中小學全面優質品牌化建設,到靜水流深旨在探索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東城區各項改革都在有序推進、次第花開,成效日益顯著。
這一年,在學區制建設方面,東城區不斷推進學校深度聯盟、九年一貫制、優質教育資源帶一體化建設,深入探索集團化管理模式,借助“首都高校支持中小學教育特色發展項目”,使全區中小學優質資源覆蓋面達到90%以上。在學院制建設方面,東城區借助教育研修學院職能轉變,成立東城區青少年學院,統籌整合各級各類教育資源,以落實10%學科實踐活動為抓手,為每個學區提供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未來,東城將緊抓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兩大任務,努力打造教育品牌。
西城:讓學生享受更多優質教育
對于西城區來說,2015年是教育領域深化綜合改革加速推進的一年,更是融合發展之年。這一年,西城區秉承“校校精彩,人人成功”的教育理念,通過進一步完善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學區制管理、深化優質資源共享,讓學生享受到更多、更實的優質教育,增強實際獲得感。
下一階段,特別是“十三五”期間,西城區將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致力于打造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完善改革的保障機制、運行機制、動力機制,以優質均衡為目標,關注每一個孩子,致力于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優長,促進學生全面、終身發展,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最好的自己。
朝陽學區改革繪就教育新地圖
過去的一年里,朝陽區結合區域特點和功能定位,力促教育內涵發展。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學區化綜合改革方面,朝陽采取整體并入、集團辦學、深度聯盟、高校聯合4種方式,加速推進資源結構重組和優質資源擴充,轉型升級58所中小學,涉及14個學區,惠及2萬名在校學生。目前,達到區級示范校以上水平的優質學校占70%,進入優質學校就讀學生占學生總數的85.6%,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在全區43個街鄉的全覆蓋。此外,朝陽構建以“共商共治”為核心的義務教育學區治理體系,構建廣泛參與的學區發展理事會統領下的“五位一體”的學區組織體系。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們將深化綜合改革,注重城鄉一體、教育公平,健全普惠多元、開放共享、優質均衡的現代教育體系。
海淀:擴大優質學位穩步推進學區制改革
2015年,海淀區繼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穩步推進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和學區制改革。通過名校合并、承辦的方式,海淀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新增1萬余個優質學位,讓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此外,海淀總結課改經驗,不斷深化課程改革,完善校園足球聯賽體系,積極開展冰雪項目,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運動技能。
2016年,結合海淀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和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定位,我們將協同推進管理體制、人事制度、評價制度等方面綜合改革,完善學區治理體系,強化內涵建設,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升海淀教育發展水平。
豐臺:大手筆引進名校資源
2015年,豐臺區教育綜合改革繼續深化,推動教育“管辦評”分離,完善教育督導三級管理體制建設。為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分布范圍,豐臺區實施“內升外引、優質發展”策略,加大區內4所市級高中示范校及38所區級示范校、優質校輻射力度,外引名校8所、合作辦學學校達27所。
2016年,豐臺區將以構建“和諧教育生態”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堅持“優質”、“均衡”兩大主題,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以集群、集團發展為抓手,以促進教育公平為目標,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整體提高教育發展科學化水平。
石景山:構建8大集團4大學區
站在2015年的歲末,回望石景山區的教育發展,帶來的是真真切切的民生福祉:更多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門口上到了好學校。 2015年,蘋果園中學教育集團、京源教育集團分別成立。至此,石景山區規劃的八大教育集團已經集齊5個,北部、西部、中部、東南部四大學區也已經確立。
隨著區內教育格局構建成形,石景山加大了“筑巢引鳳”的力度。今年,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小學在石景山區建起分校、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京西學校正式開學、以民辦優質教育資源為核心的西部小學聯盟成立;今年,北京教科院附屬石景山學校、北方工業大學附屬中學小學等兩所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正式開學。年內,地處石景山區的中國科學院大學還將助力區內基礎教育發展,建立3所協作學校。
門頭溝:繼續打造“京西教育高地”
2015年,門頭溝區學生高考學業成績全市進步最快,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全市第三,特級教師數量大幅提升,幼小銜接“新九年一貫”實驗推廣扎實推進……在實際獲得中,門頭溝區老百姓享受著教育給他們帶來的自信與活力。而“北京市建設學習型城市工作示范區”、“全國文明單位”、“北京市優秀公務員集體”等一系列榮譽彰顯著門頭溝教育系統廣大干部教師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的崇高與夢想。“十三五”期間,門頭溝教育將繼續努力打造“京西教育高地”。
房山多舉措構建大教育格局
2015年,房山區教委主動適應發展新常態,扎實推進教育事業協調、均衡、融合發展。學前教育以擴大學前覆蓋率為重點,新開辦 11 所幼兒園,擴充 2550 個學位,同時嚴格民辦園的審批,強化過程監管;義務教育以提升質量為重點,大力引進優質教育資源;職成教育以解決成人教育三級網絡中的薄弱環節為重點,完成 196 所市民學校達標建設工作。此外,房山主動打破教育資源壁壘,實施職成教育開放辦學,并利用中小學教師資源,開展社區教育志愿服務,形成各類教育間互聯互通、互惠互利的工作新機制。
展望2016年,我區將建立健全覆蓋“幼、小、中、職、成、高”的終身教育體系,使義務教育逐漸由基本均衡走向優質均衡,使我區逐漸由教育大區向教育強區邁進,學習型房山向創新型房山轉變。
通州2016年引進2所左右市級名校
2015年,通州區教育系統緊緊圍繞市行政副中心建設,著力提升教育品質。通州區區教委以硬件環境建設為重點,逐步優化教育資源布局。梨園學校、大杜社中學改擴建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運河中學南校區新建工程、第一實驗小學改擴建工程進入收尾階段;逐步推進北京五中(通州校區)、北京二中(通州校區)、新城職業學校臺湖校區建設工作,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通州校區實現招生。此外,通州區制定委托辦園管理辦法,創新小區配套幼兒園的辦園體制,積極探索政府公共服務的新模式。
2016年,通州區將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引進2所左右市級名校,力爭在2016年秋季實現招生。通州還將扎實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在學區制管理、委托辦園、英才學校建設等方面啟動改革,采取多種措施提高教師素質,扎實推進課程教學改革提升中小學教育質量。
順義推進課程改革 倡導“生本教育”
2015年,順義教育改革穩步推進,素質教育成果豐碩,高標準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評估。今年,順義共有5.7萬余中小學生走進13家大課堂資源單位,近5000人次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盧溝橋,5600余名學生觀看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接收改擴建幼兒園9所,增加學位2310個。依托高校辦職教,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劃轉北京城市學院。
2016年,順義將注重頂層設計和問題引領,做好“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深化綜合教育改革方案。通過推進課程改革,倡導“生本教育”,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關注學生實際獲得。
大興:描繪教育優質均衡新畫卷
羊毫飽蘸濃墨重彩酬壯志。2015年,大興教育人扎根沃土,以改革促發展,用均衡提品質,提升學生、家長的獲得感。我們繼續穩步推進優質教育資源“點”、“線”、“圈”新地圖,大力開展干部教師異地培訓,突出改革興教、依法治教、人才強教。一路走來,大興教育人學用《現代教育報》,感知首都教育綜合改革的強勁脈動,借鑒教育同仁創新發展的專業智慧,描繪出大興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新畫卷。
猴棒勁舞實事興邦競風流。2016年,大興教育人將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展“十三五”宏圖,施“供給側”改革,敢于擔當、敢于碰硬、敢于創新、甘于奉獻,譜寫大興教育改革發展的新篇章。
昌平大力推進教育綜合改革
2015年,昌平區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新增2所北京市示范幼兒園,10所引進名校示范輻射作用初步顯現,高水平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國家級督導驗收,中考、高考成績取得新突破,中小學生體質健康、藝術素養、科技素養不斷提高。
2016年,我們將秉承“保基本、提質量、抓特色、樹品牌”的工作思路,深化改革、不斷創新,確保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平谷加大力度引進市區名校
2015年,平谷區圓滿完成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級評估驗收,并加大了市區名校和院所引入力度,新增11個合作辦學項目。其中包括注冊完成北京實驗學校及其附屬中學、附屬小學和附屬幼兒園4所學校并實行一體化管理, 建立3所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項目實驗學校。伴隨教育信息化建設進程進一步加快,平谷已建成17所數字化校園。在加強高中教研工作方面,在全市范圍內選聘9名特級教師成立高中“中心備課組”,同時與北京市老教協支教團合作,引領、推動了全區高中教研、教學整體水平提升。
2016年,平谷教育將緊跟北京市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步伐,強化干部、教研員和教師三支隊伍建設,努力將教育由首要的民生工程變成最大的民心工程。
懷柔全力構筑教育優質均衡之路
2015年,懷柔教育堅定不移地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學區制”建設穩步推進,引進市區優質教育成效凸顯;干部考核制度改革實現新突破,隊伍建設顯著加強;信息化建設進程加快,教育發展條件達到更高水平;課程及教學改革持續深化,民族體育藝術教育特色彰顯,教育質量全面提升。
016年,我區將精心布局“十三五”開局之年教育事業發展,聚焦“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兩大主題,健全“完善學區制建設的統籌教育機制、服務全民的終身教育機制、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協調教育機制”三大機制,堅持“優質化、均衡化、特色化、法治化”四條路徑,全力構筑教育優質均衡之路,讓每所學校都精彩、讓每個孩子都成功。
密云教育優質均衡充滿活力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密云形成了“全面協調、均衡優質、充滿活力”的教育發展格局。今年,密云區6所幼兒園通過市級示范園和級類園驗收,被推薦為“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職業學校被正式評定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成功衛冕北京市《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賽“九連冠”,8所學校被評為“全國學校體育工作示范校”;所有初中考前20名學生全部達到500分以上;密云區以優異的成績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級驗收。
2016年,是全面實施“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密云教育人將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辦有品位的學校、培養有品質的教師、培育有品德的學生,為密云實現“四個走在前列”的奮斗目標做出應有貢獻。
延慶打造教育開放新格局
剛剛過去的2015年,延慶教育的成果可謂突出。學前三年入園率由“十二五”初期的83%提高到93%;高標準通過國家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縣驗收,全區學校100%達到市辦學條件標準;高考本科上線率達到87.23%,在10個遠郊區縣排名第一;延慶一職通過了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省級評審。通過“市級統籌”、“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試驗”、“雙培外培計劃”等,一大批農村孩子進入理想學校,切實享受到教育改革紅利;借助籌辦201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和2022年冬奧會契機,延慶全面普及“世園”、“冬奧”知識進校園;打造的校園足球“延慶模式”,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延慶教育將繼續堅持全方位開放戰略,為讓更多孩子享受到教育實際獲得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