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暑在中伏前嗎
2023年大暑在中伏前嗎
2023年大暑是從7月23日開始,而中伏是從7月21日開始,所以大暑在中伏之后。
老話說“夏至三庚便入伏,夏至四庚入中伏,秋后一庚入末伏”,說的就是夏至后的第3庚日便是入伏的時間,夏至后的第4個庚日便是入中伏的時間,立秋后的第1個庚日產是入末伏的時間。今年三伏天的時間為:7月11日~7月20日為頭伏,7月21日至8月9日為中伏,8月10日至8月19日為末伏。
我國一直沿用干支紀日法來記錄日序,由于每年夏至后的第一個“庚日”出現的時間不一樣,導致每年入伏的時間幾乎不一樣。夏至交節的時間最早在6月21日,當夏至恰逢“庚日”時入伏就會最早,今年夏至恰逢庚戌日,因此今年入伏為“最早伏”。
每年入伏的時間總會在7月11日~7月21日之間,而頭伏是固定的10天,這意味著中伏的開始時間總會在7月21日~7月31日之間。而每年大暑交節的時間都是固定的7月22日~7月24日,因此這就會導致大暑節氣可能在中伏前,也可能在中伏之后。
今年7月23日是大暑交節的時間,而中伏的開始時間在7月21日,很明顯今年大暑在中伏之后。
2023大暑是幾點
2023年大暑開始時間:7月23日09:50:15
2023年大暑結束時間:8月08日02:22:41
2023年大暑農歷時間:六月初六
2023年大暑星期時間:星期日
大暑為什么要吃荔枝
大暑,按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吃荔枝,叫做“過大暑”。在大暑節前后,荔枝已是滿樹流丹、飄香十里的成熟時候了。按照習俗,大暑到了,親友之間,常以荔枝作為互贈的禮品。
大暑節那天,先將鮮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節時刻一到取出它,仔細品嘗。這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于是,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
大暑是什么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逼錃夂蛱卣魇牵骸岸分副麨榇笫?,斯時天氣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贝笫罟潥庹怠叭臁崩锏摹爸蟹鼻昂?,是一年中最熱,氣溫最高的時期。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笔郎衔灮鹣x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傳統習俗
1、飲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里人會在村口的涼亭里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每個涼亭里都有專人全天煮茶,保證供應。
2、曬伏姜
伏姜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于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后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3、燒伏香
燒伏香是說大暑這天要去廟里祈禱風調雨順,求雨消暑。
4、斗蟋蟀
大暑節氣時,鄉村田野蟋蟀最多,中國有些地區的人們茶余飯后有以斗蟋蟀為樂的風俗。
5、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特別是臺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其意義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時,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