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是鬼節還是情人節
七月初七是鬼節還是情人節
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七夕節,也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在這一天,人們慶祝牛郎織女相會的故事,通常情侶們會表達愛意,互贈禮物,共度浪漫時刻。鬼節通常是指中國農歷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或者盂蘭盆節,與七夕節不同。
七夕節,也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通常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這個節日源于古代的牛郎織女傳說,故事中講述了一對相愛的牛郎和織女由于天河隔開而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會一次。因此,七夕節被認為是愛情的象征,同時也是男女之間表達感情、祈求姻緣的日子。在七夕節這一天,人們會慶祝牛郎織女的相會,特別是情侶們會一起度過浪漫的時刻。傳統習俗包括放飛孔明燈、編織七夕乞巧手鏈、寫下許愿紙條等。情侶們會一起賞月、約會、送禮物,并表達深情。中元節,也被稱為盂蘭盆節或鬼節,是中國農歷七月十五日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是中國民間傳統信仰中的一個重要節日,被認為是地府中的鬼魂們回歸人間的日子。人們在中元節會進行一系列的祭奠活動,目的是供養和慰問已故的祖先和亡靈。這包括在路邊焚燒紙錢、燭光祭拜、上香、奠酒等,以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和敬意。同時也有一些地方會舉辦舞臺表演、放焰火等慶祝活動。
七夕是什么節日啊
七夕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愿、乞求巧藝、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因被賦予了與愛情有關的內涵,使其成為了象征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既是拜七姐節日也是愛情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于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牛郎織女星象對應地理分野的記載見于《漢書·地理志》:“粵地,牽牛、婺女之分野也”。
七夕節發源于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在七夕節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又叫做什么節
七夕,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乞巧節:七月七是七姐的誕辰,拜七姐祈福、乞巧是“七姐誕”的重要習俗之一。民間相傳,七姐是天上的織布能手。舊時代婦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斗巧”。因“乞巧”是七姐誕的一項重要風俗,故又稱“乞巧節”。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牛郎織女作為一對“鵲橋相會”的戀人,千百年來,在他們身上演繹的愛情故事,深深打動了一代代人們的心靈;因此,七夕節也是千千萬萬女兒、姑娘寄托愛情夢想、渴望與情人相聚的節日,因此,也叫“女兒節”、“姑娘節”。
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牛公牛婆日:在越南,七夕的慶祝主體是華人,七夕有個別稱叫做“牛公牛婆日”。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道德臘:道教《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稱:七月七日,名道德臘,此日五帝會于西方七炁素天。
七夕為什么會變成“中國情人節”
作為傳統節日之一的七夕,搖身一變成為了中國的情人節,本身代表著時代的發展,文明的進步,同時還體現出社會價值的不斷演變。七夕等同于中國情人節,甚至現在認為七夕就是中國情人節,這其中的原因不難推測。
首先,農耕文明逐漸淡化,農耕時代早已一去不返。原本在農耕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對自然有著天然的崇拜感,男耕女織是社會常態。七夕通過婦女穿針乞巧來表達人們對手藝的渴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現在,早已從工業社會進入到信息社會,即使是農業文明也開始借助于現代技術推進,依附于男耕女織這一社會結構的七夕,對于現代人來講意義不算深刻,作為傳統節日而存在,不像宣揚孝道、團圓那樣更有時代共鳴感。
其次,牛郎織女作為民間四大傳說之一,其悲切的愛情故事一直廣為流傳。經過不斷演化,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與七夕結合在了一起,因此七夕本身就帶有少女對愛情的美好祈愿。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七夕原有的乞巧含義逐漸被淡化,反而是愛情成為人類的話題,并漸漸成為七夕的主流含義被人們所津津樂道。
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人們將關注重點更多地放在了精神需求上,愛情便是其中一種。商家和媒體將愛情作為一大賣點,加之西方情人節觀念逐漸深入生活,將七夕節打造成情人節自然就能吸引一部分年輕人消費。近來年諸如七夕節、圣誕節甚至網絡制造的光棍節,都成為了消費愛情的節日。
七夕怎么過比較有趣
1、該逛就逛
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深刻感知安靜的相守來之不易。日常的忽略,忙碌時的敷衍,是否已在彼此心底埋下禍根。趁著節日,趕快調節一下,逛公園、游樂場、小出行,看似不起眼,卻是輕松自在的幸福。
2、該花就花
禮物、餐點,是最實惠的心意。買回家就是自己的,平常多看一眼,也能增加不少喜悅。當然,這里要注意投其所好,給伴侶挑禮物,猜不準對方喜歡什么,至少別買不喜歡的。
3、香囊祈福
乞巧節最初本就是女子向織女學手藝的節日,若是女方在當天親手縫制香包贈與那個他,想必是十分浪漫的。在香包中裝好香草、艾葉,再放個小紙條、小禮物,禮輕情意重。
4、愛心小吃
親手做一份小點心,秘制巧克力、花樣水果沙拉。在甜蜜的味道中悄悄準備一個驚喜。Surprise!好的禮物從不是赤裸裸的呈現,越是偶然、越是意外,就越是滿足。
5、浪漫出行
在這個車水馬龍的都市,能騎著自行車,和貼心的人相約橋邊。呼吸清晨的空氣,輕觸露水的晶瑩,真是愜意自在。
6、異地戀情侶
禮物是否已經來不及寄出,一句簡單的問候也顯得蒼白無力。打個欠條吧,“由于本人的慷慨無私,已派喜鵲為廣大有情人搭起鵲橋,送去祝福。身邊喜鵲缺少,不能及時為最親的人帶去溫暖,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