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戶里的1700萬保住了
杭州一阿姨賬戶里的1700萬保住了
“嚇死我了!差一點1700萬就轉出去了!”
8月29日18時許,杭州上城公安接到群眾報警稱,母親接到“百萬醫療保障”的電話,說是跟騙子遠程視頻后,現在微信登錄不了了,怕被騙子遠程操作。
接警后,凱旋派出所民警李修斌迅速趕到現場。原來朱女士的母親接到一個陌生電話,說是“百萬醫療保障”功能已到期,需要續保,以后每個月要收取高額的費用,不交會影響征信。
在對方的引導下,朱女士的母親下載了視頻會議APP,開始和對方進行視頻連接,對方要求其重置密碼。朱女士了解了母親的情況后,越想越不對勁,立即報了警。
在民警的指導下,朱女士母親修改了微信密碼,重新登錄成功,并按照民警要求將微信里的錢全部轉出。隨后,反詐專員蘇世偉開始給朱女士母親進行反詐宣傳。
朱女士母親的對公賬戶有1700萬,幸好民警及時到場。朱女士和母親都嚇出了一身冷汗:“謝謝你們,警察同志!”
警方提醒:微信“百萬保障”是不需要任何費用的,千萬不要輕信騙子所謂的到期收費。堅決不能讓騙子與你遠程視頻,否則手機里的信息將被騙子一覽無余。接到任何自稱微信客服的電話,掛斷即可!
詐騙案例溫馨提醒
在這個案例中,騙子利用民眾對醫療保障的需求,設計了一場驚天騙局。他們通過電話聯系受害人,以提供“百萬醫療保障”為誘餌,引導受害人進行遠程視頻,并獲取個人信息和銀行賬戶信息。然后,他們利用這些信息,非法登錄受害人的銀行賬戶,試圖進行巨額轉賬操作。
詐騙的定義
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詐騙既有既遂,又有未遂,分別達到不同量刑幅度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處罰,達到同一量刑幅度的,以詐騙罪既遂處罰。明知他人實施詐騙犯罪,為其提供信用卡、手機卡、通訊工具、通訊傳輸通道、網絡技術支持、費用結算等幫助的,以共同犯罪論處。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詐騙,同時構成詐騙罪和招搖撞騙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詐騙的方式有哪些
(1)刷單類詐騙。主要表現為騙子通過各類網站發布刷單賺傭金的廣告,在受害人上鉤后,以刷一單低價的商品作為幌子,快速將承諾的購物本金和刷單傭金返還;
(2)虛假購物消費類詐騙。騙子通過各種電商平臺、聊天軟件低價售賣物品,引誘被害人上當,在被害人付款后,將被害人拉黑;
(3)代辦信用卡、貸款類詐騙。騙子通過網站等方式發布貸款、快速辦理信用卡信息,稱可為資金短缺者提供方便,而且利息低、額度高、無抵押、無需擔保、放款快,以此忽悠借款人上鉤;
(4)網絡交友誘導賭博、投資類詐騙。騙子一般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取得受害人信任后,以能夠獲取網上購買彩票、投資理財等平臺的后門,可以輕松賺錢為由,引誘受害人投資。
常見詐騙手法有哪些
冒充社保、醫保、銀行、電信等工作人員
以社保卡、醫保卡、銀行卡消費、扣年費、密碼泄露、有線電視欠費、電話欠費為名,以自己的信息泄露,被他人利用從事犯罪,以給銀行卡升級、驗資證明清白,提供所謂的安全賬戶,引誘受害人將資金匯入犯罪嫌疑人指定的賬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