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排濕氣寒氣有哪些方法
1、穴位貼敷:是一種外治療法,可以選擇溫經散寒、除濕的中藥打成粉,做成穴位貼,通過穴位的透皮吸收來去除寒濕。一般貼敷的穴位以后背膀胱經、脾經以及胃經的穴位為主,如果患者的寒濕之邪導致關節疼痛、不適,也可以貼敷在關節周圍的穴位及阿是穴上;
2、艾灸:也是一種外治療法,艾的強滲透力,又加上火的溫熱效應,通過艾灸關元、豐隆、三陰交、足三里、陰陵泉等穴位,溫補體內的陽氣以去除寒濕之邪。三伏天適合做督灸,也就是火龍灸,在后背整個督脈和膀胱經區域鋪上姜渣和艾絨,點燃以后溫暖督脈和膀胱經,扶助機體的陽氣;
3、拔罐:通過罐內形成的負壓吸附在穴位或者是皮膚表面上,可以將體內的寒濕之氣拔出來,但是做一次效果不明顯,需要按療程堅持做;
4、蒸桑拿:是在較熱的環境中,通過熱讓身體出汗,使體內的寒濕之邪隨著汗液排出,但是蒸完要注意保暖并且及時補充水分。
三伏天怎么排濕氣
陳皮水
陳皮有三大功能:理氣、燥濕、和中。理氣是使臟腑之氣通暢,并且流向該去的地方;燥濕是祛除體內的濕邪;而和中是調和中焦,也就是調和脾胃的功能。
按摩承山穴
承山穴是小腿外側的一個穴位,把腳尖勾起,會摸到小腿肚上有一個窩,那里就是承山穴的位置。要知道身體這么多的穴位,承山穴可是排在人體祛除濕氣穴位前三的哦~祛除濕氣的效果堪比薏米紅豆粥!
食補
夏季對付濕氣,可選擇多吃一些具有健脾利尿功效的食物,比如蘋果、懷山、蓮子、赤小豆、薏米、扁豆、冬瓜等。
三伏天必吃六種食物
黃鱔 —— 紅燒黃鱔
【食材】:黃鱔 適量、生抽 2勺、姜蒜 適量、料酒 3勺、老抽 1勺、鹽 適量、白糖 1小勺、胡椒粉 1小勺、
【做法】:
1、黃鱔宰殺好處理干凈,用開水燙一下去腥味,再次沖洗干凈去除粘液,瀝干水,切成一段段
2、起鍋熱油,下蒜頭姜片炒至微微金黃,爆出香味,然后倒入黃鱔煸炒
3、加生抽、老抽、白糖、料酒調味均勻,然后加熱水至黃鱔段齊平,蓋上鍋蓋煮開后轉小火燜煮15分鐘蒜苔 —— 蒜苔炒雞蛋
【食材】:雞蛋 適量,蒜苔 適量,鹽 1小勺,黃豆醬 1大勺
【做法】:
1、蒜苔洗干凈,根部切掉,尖也都摘下來,然后切丁備用。雞蛋,磕碗里,加一點鹽和水充分攪勻,這樣雞蛋炒出來會更嫩。
2、起鍋燒油,油燒熱了下雞蛋液,雞蛋別炒太久,劃散定型后盛出來
3、另鍋中放油,放入姜蒜炒出香味,再放入蒜苔,翻炒1分鐘,加一點熱水(防止粘鍋,也讓蒜苔快速成熟)炒至斷生后放入黃豆醬調味
4、倒入炒好的雞蛋翻炒一會兒就可以出鍋了,拌在米飯里吃,超級下飯。牛肉 —— 芹菜炒牛肉
【食材】:芹菜 適量、牛肉 適量、白糖 1小勺、蠔油 1勺、料酒 1勺、淀粉 1小勺、鹽 1小勺、辣椒 適量、姜絲 適量、
【做法】:紅棗 —— 紅棗核桃糖
【食材】:紅棗 250克、黃油 30克、麥芽糖 200克、核桃 200克、木薯淀粉 30克、清水 50克、
【做法】:雞肉 —— 香菇蒸雞
【食材】:鮮雞 半只、香菇 適量、蠔油 1勺、生抽 2湯匙、淀粉 2小勺、料酒 1勺、鹽 1小勺、姜絲 適量、白糖 少許山藥 —— 山藥雞蛋蒸糕
三伏天是什么時候
三伏天祛濕氣最佳時間是在夏季的三伏天,即夏至后的第三個和第四個庚日。在這個時期,陽氣達到最旺盛的時期,人體內的陽氣也達到最旺盛的時期,此時祛濕氣可以達到最佳的效果。一般來說,在三伏天祛濕氣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飲食調理:多吃一些清熱祛濕的食物,如綠豆、冬瓜、絲瓜、黃瓜、胡蘿卜、南瓜、土茯苓等。
避免過度勞累: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著。
運動調理:適當運動,如散步、瑜伽等,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
避免過度喝酒:避免過度喝酒,因為酒精會影響身體的代謝和排毒功能。
總之,三伏天祛濕氣是一個重要的季節養生任務,需要注意飲食調理、避免過度勞累、運動調理等方面,以保持身體健康
伏天身體最怕6件事
一、頸椎最怕吹
天氣熱自然很多家庭都長時間開著空調,頸椎對著空調吹,周圍的軟組織會產生病變,形成肌肉和皮下組織的慢性炎癥,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后背酸痛等后果。建議室內空調溫度不要低于25攝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對著空調。如果溫度不能自行調節,可以在肩上搭個披肩,晚上洗個熱水澡。
二、喝水最怕快
由于氣溫高,身體缺水速度也會加快,很多人習慣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在腸內被吸收,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心臟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癥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150毫升,身體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貪涼,10度以上的溫水對身體最好。
三、眼睛最怕曬
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專家提醒,眼睛喜涼怕熱,不注意防曬,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發各類眼疾。如果要在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外出,最好戴上太陽鏡、帽子或打遮陽傘。太陽鏡顏色以茶色、淡綠色防紫外線效果最佳;可以多吃點養眼的食物,比如桂圓、山藥、胡蘿卜、紅棗等;夏天細菌繁殖快,盡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臉,可減少眼睛疾病。
四、晨練最怕早
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園去晨練。清晨,植物經過一夜的新陳代謝,吸收氧氣,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樹木花草多的地方二氧化碳的濃度增高。研究表明,夏季早晨6點前,燒煤和汽車尾氣排放等產生的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各種有害物質在空氣中聚集較多,正是污染的高峰期,呼吸了這些污濁的空氣對人體會產生有害的影響。因此,夏季晨練時間不宜早于6點。
五、家里最怕灰
夏天悶熱、濕度大,使得灰塵更容易附著在空氣里,進入人的皮膚和體內。由于肉眼很難發現,人們常常疏于清理,它們長期漂浮在空氣中,并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為空氣中塵螨及霉菌孢子的棲身地。這些臟東西會趁機進入呼吸系統,進而引發哮喘、鼻炎等多種疾病。建議夏天應增加清潔的次數,兩三天打掃一次。
六、腸胃最怕涼
夏天,冰淇淋、冷飲、冰凍水果,吃起來那叫個爽!但夏季也是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專家建議,這個季節少吃太涼的東西,尤其早晨起床時和晚上臨睡前。為了及時給腸胃保暖,吃涼拌食物時,不妨加點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殺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