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要多吃的三類蔬菜
三伏天要多吃的三類蔬菜是什么呢?想知道的話就快快收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吧!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三伏天要多吃的三類蔬菜是什么?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三伏天要多吃的三類蔬菜是什么?
多吃涼性蔬菜 入伏之后,對人體影響最重要的因素是暑濕之毒,多吃些涼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尤其是老年人,有針對性地吃些涼性蔬菜,對身體大有裨益。常見的涼性蔬菜有:苦瓜、絲瓜、黃瓜、菜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蘆筍、豆瓣菜等。
多吃含水分多的蔬菜 夏季人體水分丟失嚴重,必須及時補水,最好從蔬菜中補水。蔬菜中的水分是經過多層生物膜過濾的天然、潔凈、營養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是任何工廠生產的飲用水所無法比擬和替代的。冬瓜含水量居眾菜之冠,高達96%,其次是黃瓜、金瓜、絲瓜、佛手瓜、南瓜、苦瓜等。另外,所有瓜類蔬菜都具有高鉀低鈉的特點,有降血壓、保護血管的作用。
多吃些“殺菌”蔬菜 “殺菌”蔬菜可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這類蔬菜包括:大蒜、洋蔥、韭菜、大蔥、香蔥、青蒜、蒜苗等。這些蔥蒜類蔬菜含豐富的植物廣譜殺菌素,對各種球菌、桿菌、真菌、病毒有殺滅和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其有效成分主要是大蒜素。由于大蒜中的蒜酶遇熱會失去活性,為了充分發揮其殺菌防病功能,最好搗成蒜泥后生食。
三伏天的基本信息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間(公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亦指天氣太熱,宜伏不宜動之意。三伏的日期是由二十四節氣和干支紀日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因為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規定的時間是10天。又因為每年夏至節氣后的第3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中伏的天數就有長有短。[2]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入伏”后空氣濕度增大,造成三伏天濕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東南風,而東南方是海洋,空氣潮濕,海風的潮濕造成了三伏天濕度大。三伏天”高溫、高濕”是我國南方地區的氣候特點。北方內陸地區距海洋遠,其氣候特點是“高溫、干燥”。
三伏天忌猛吹空調
進入三伏天,不少人開啟了全天候的空調模式,尤其要當心猛吹空調對肩頸部的影響。北京積水潭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韓驍介紹,目前頸椎病發病率越來越年輕化,尤其是伏案工作者、長時間使用電腦和玩手機的人群都是高發群體。特別是在高溫天氣下,猛吹空調特別容易使原本就很疲勞的頸椎肌肉雪上加霜,甚至“罷工抗議”。因此,三伏天不僅要防感冒中暑,也要當心頸椎病。
三伏天忌劇烈運動
三伏天氣溫高、濕度大不提倡進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進行的劇烈活動,建議可選擇游泳、早晚慢跑等體育活動。出門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以防應急之用。
三伏天可以吃綠豆粥進補
綠豆粥是三伏天養生防暑的非常好的食物,綠豆藥食同源,可以清熱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熱煩渴、水腫等。不過要注意,綠豆是一種涼性的食材,因此身體虛寒或脾胃虛寒者過量飲用,會出現腹痛腹瀉。另外陰虛者也不宜大量飲用,否則會致陰虛火旺而出現口角潰瘍、牙齦腫痛等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