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附中高一語文期末考試試題(2)
師大附中高一語文期末考試試題答案
1、D(A迄→訖,B膊→搏,泱→殃,C標→彪)
2、A(“誤解”指理解得不正確;“曲解”,指錯誤地解釋客觀事實或別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貫注”,強調精神、精力精神、精力集中;“灌注”指澆進,注入。“披露”,意為發表,公布;“透露”意為泄漏或顯露<消息、意思等>)
3、C
4、C(A、語意重復,B、主客顛倒,B、搭配不當)
二、(9分,每小題3分)
5、D(屬輻射育種的過程,而非輻射育種的優越性)
6、B(“不同質”有誤,植物本質沒有改變)
7、C(見最后一段第三句話,常規育種條件下也能產生變種)
三、(9分,每小題3分)
8、B(幸:希望)
9、A①表現其 儒術④是“言亭長受人米肉之人”的看法⑥是卓茂對“人”講述“以律治汝”的情況
10、A(“感謝卓茂的大仁大德”不錄,應為“謝罪”)
四、(23分)
11、(10分)譯文:你是一個不懂事理的人啊。大凡人比禽獸高貴的原因,是因為人有仁愛精神,懂得互相尊敬和來往的事理。現在鄰里年長的人尚且互相贈送食物,這是人道用來互相親善的做法,何況是官吏和百姓之間呢?官吏只是不應當憑自己的威勢向百姓強行索取罷了。
12、(8分)
(1)景物特點:寥廓蒼茫,迷蒙凄清,蕭索冷落。作用:芳草延伸到望不頭的極遠處,觸動了詩人的離愁別恨;芳草“無情”正反襯出詩人思鄉懷人之情的濃厚;寫景中帶出一個“情”字,為上片的寫景轉為下片的抒情作了自然的過渡。
(2)意思是說,除非好夢才能使詩人入睡,否則鄉思旅愁縈繞心頭無法入睡;好夢顯然指夢中返鄉與親人團聚。這句詩委婉含蓄地表達了靶旅愁思。
13、(5分)
(1)則必有我師 師不必賢于弟子 術業有專政
渚清沙白鳥飛回 不盡長江滾滾來
(2)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形影相吊
便勝卻人間無數
一句1分,有錯字、別字、漏字該句不得分。
五、(22分)
14、(4分)主要運用了反襯(或對比)的手法,描寫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龜裂的土地上荷的倔強,荷的勃勃生機。這樣寫突出了荷在惡劣環境中不言屈服的抗爭精神。(“手法”和“好處”各2分)
15、(6分)在上文描寫的基礎上,使荷不屈不撓、頑強抗爭的形象更為豐滿。表明荷的美好口行是千錘百煉的結果。(句號前后內容各3分)
16、(4分)寫詩作文,(2分)贊頌荷處泥不染,剛正不阿的高風亮節,抒發自己不慕榮華不求高貴不媚不諂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
17、(8分)
(1)(4分)古詩文中所贊美的荷的高尚人格直到今天還在影響著物欲橫流的世俗社會中的人,還在純潔著為名利得失紛爭的心靈。(答出“紅塵人”的含義;2分;其余給2分)
(2)(4分)不論在何種惡劣的環境和情形下,遭受怎樣的痛苦和創傷,都應該堅持高風亮節、保持生命的偉力。
六、(15分)
18、(4分)
(1)②你的內秀決定你的精細嚴密 (2)④你的忍性決定你的耐得住寂寞或者(1)①你的豪爽干練決定你的奔放 (2)③你的熱情奔放決定你的開朗
(3)①③④②
(1)(2)各1分,(3)2分
19、(6分)
(1) 屆時熱忱歡迎垂詢。
(2) 屆時恭請貴單位派員光臨。
(3) 到時都要回來呀!
一小題2分。
20、(5分)
略。意思準確、感情真摯,2分;語言得體、修辭恰當,2分;格式正確,1分。
七、(60分)
21、作文(60分)
根據2005年高考作文評分標準評分。
作文等級評分標準
說明:(1)基礎等級評分,“內容”以“題意”、“中心”為重點,“表達”以“語言”、“文體”為重點;發展等級評分,不求全面,可根據下列“特征”4項16點中若干突出點按等評分。
深刻: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豐富:材料豐富、形象豐滿,意境深遠。
有文采:詞語生動,語句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意蘊。
有創意: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獨到之外,有個性特征。
(3)缺標題扣2分;不足字數的,每少50個字扣1分;每3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每用錯3處標點扣1分。錯別字和標點錯誤各扣滿3分為止。
(4)確認為抄襲的作文,“基礎等級”在四等之內評分,“發展等級”不給分。
附:參考譯文
卓茂字子康,是南陽郡宛人,本性寬厚仁受恭順。起初被征召為丞相府史,在孔光手下辦事,孔光稱他為長者。卓茂有一次外出,有人把他的馬誤碼認為是自己的。卓茂問道:“你的馬丟失多長時間了?”那人答道:“丟失一個多月了。”卓茂的馬跟隨自己好多年了。卓茂心里知道那人認錯了,卻坦然解下馬來給了那人,自己拉著車回去,回頭對那人說:“如果這匹馬不是您丟失的,希望把它送到丞相府還給我。”后來,馬主在別的地方尋到了自己丟的馬,就把卓茂的馬送丞相府歸還卓茂,并叩頭謝罪。
后來,卓茂因為通曉儒術被推舉為侍郎,供職于黃門,升遷為密縣縣令,其間,他操勞盡職,諄諄懇切,對待百姓,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拿善政來教人,口里沒有半句惡言,官吏百姓都對他相親相愛而不忍心欺騙他。有人曾對卓茂說,下面有位亭長曾接受他米肉的饋贈。卓茂使手下的人避開問他道:“亭長是向你索取呢,還是因為你有事囑托他辦而收受的呢,還是你平常感到他對你有恩而送他的?”那人說:“是我自己前往送他的”。卓茂說:“你送給他禮物,他接受了你的禮物,有什么理由來告他呢?”那人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能使人不害怕官吏,官吏不索取別人的財物,我現在害怕官吏,才送他東西,亭長已經接受了我的饋贈,所以我才來告發他。”卓茂說:“你是一個不懂事理的人啊,大凡人比禽獸高貴的原因,是因為人有仁愛精神,懂得互相尊敬和來往的事理。現在鄰里年長的人尚且互相贈送食物,這是人道用來互相親善的做法,何況是官吏和百姓之間呢?官吏只是不應當憑自己的威勢向百姓強行索取罷了。人生在世,群居雜處,所以有經紀禮義而互相交接往來,你難道不想修好人際關系,而寧可遠走高飛,不在人間生活嗎?亭長向來是個好官,一年到頭送點東西給他,是合乎禮儀的。”那人說:“如果這樣的話,法律上為什么要禁止官吏接受賄賂呢?”
卓茂笑道:“法律設置的是大法,理順乎是人情。現在我拿禮來教你,你一定沒有抱怨我的惡意,如果我用法律來懲治你,你怎么來對待呢?從小的方面看,可以判罪,從大的方面看,可以沙頭啊。你暫且回去想想吧!”于是百姓接受他的教誨,官吏們記住他恩德。
看過“師大附中高一語文期末考試試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