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期末試題及答案
高一語文期末試題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慰藉(jiè) 癖好(pì) 不啻(dì) 面面相覷(qù)
B.瘦削(xiāo ) 虔誠(qián) 翌日(yì) 卓有成效(zhuō)
C.模糊(mó) 桅檣(wéi) 形骸(hái) 應運而生(yìng)
D.參與(yǔ) 緘默(jiān) 勻稱(chèng) 卷帙浩繁(zhì)
2.下列詞語字形有誤的一項是
A.通牒 鞭撻 聞名遐邇 高山仰止
B.竟相 嘻戲 流連忘返 喋喋不休
C.經典 膨脹 唾手可得 文韜武略
D.訓誡 竹竿 驚世駭俗 沸反盈天
3.依次填在下列句子中橫線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①冬至的祭祖時節,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嬸裝好祭品,和阿牛將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 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②凡是吝嗇鬼,野心家,所有執著一念的人,他們的感情總特別 在象征他們癡情的某一件東西上面。。
③這篇講話,敘述、說明、抒情、分析、議論、諷刺,無不 明快,深刻雋永。
A.坦然 灌注 簡捷 B.泰然 灌注 簡潔
C.坦然 貫注 簡潔 D.泰然 貫注 簡捷
4. 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他們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業沒有人記得清,只記得他們所到之處,大量畜牧企業脫穎而出。
B.他做起事來十分麻利,講究效率,無論做什么都倚馬可待。
C.教室里教師講得精彩,學生學得認真,課堂氣氛沸反盈天,十分活躍。
D.盡管“三個代表”深入人心,可有些干部還是下車伊始,沒有了解情況就胡亂發號施令。
5.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在專業研究、實驗方面有優勢的單位,有派出講學人員、接受訪問學者、舉辦訓練班以及對其它協作單位提供幫助的義務。
B.我們深刻地感到,一張報紙的生命力在于能否為讀者奉上豐富、新穎、優質的精神食糧。
C.凡•高在死了很多年之后,評論家們才像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新星那樣仰望他,贊嘆他。
D.科學技術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以網絡技術為重要支撐的“知識經濟”革命,極大地改變和加速了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文明。
6.下列各句中文學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莎士比亞,英國著名大戲劇家、詩人。在莎士比亞的手中,起源于意大利的十四行詩——這種中世紀民間流行的短小詩體得到了發展。
B.《祝福》選自魯迅先生的小說集《吶喊》,作者以祥林嫂的命運為主線,以批判腐朽的傳統文化觀為主旨,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舊中國的社會痼疾。
C.巴爾扎克,法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他的系列小說《人間喜劇》反映了社會劇烈變革時期的法國生活,被稱為“社會百科全書”。
D.普希金是19世紀俄羅斯最偉大的詩人,是俄羅斯近代文學的奠基人,《葉甫蓋尼•奧涅金》是他的代表作。
7.下列對各句所用修辭方法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A.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動上做得跟“薄情”一樣,是最冤枉的,正如一個并不調皮的人耍調皮而結果反吃虧,一個道理。(比喻)
B.我們將在陸地上同他作戰,我們將在海洋上同他作戰,我們將在天空中同他作戰。(排比)
C.醋和鹽酸里何曾有這伊犁河谷的蔥郁與遼闊?(反問)
D.有的芳香新鮮若兒童的肌膚,柔和如雙簧管,青翠如綠草場。(通感 )
8.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與現代漢語意義都相同的一組是
A.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 B.是故事無遺策而功流萬世
C.靡敝中國,甘心匈奴 D.三日來,心怔忡無停息
9. 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A.或以才名見知,或以清白見賞
B.庶不見凌于雄鬼
C.泉下人既不見信于老母
D.幸愿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
10. 下列句中加點字的用法與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A.諸侯春振旅,秋治兵 B.蠶食天下,并吞戰國
C.夫匈奴,獸聚而鳥散 D.階下有巨池,野藕已花
二、閱讀下列節選的課內文段,完成11~14題。(13分)
①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和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②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由于剩余價值的發現,這里就豁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11.對上面第①段文意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3分)
A.馬克思對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有了不同以往的發現
B.馬克思發現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一歷史規律
C.馬克思對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發現同進化論一樣具有劃時代意義
D.馬克思對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新發現推翻了過去錯誤的理論
12. 第②段中加點的代詞分別指代的是(4分)
(1) 此: (2) 這里:
13.下面是一句有關祥林嫂的肖像描寫,你認為這一描寫的主要目的是(3分)
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閱讀下面選段,回答問題。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籠罩了全市鎮。人們都在燈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靜。雪花落在積得厚厚的雪褥上面,聽去似乎瑟瑟有聲,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獨坐在發出黃光的菜油燈下,想,這百無聊賴的祥林嫂,被人們棄在塵芥堆中的,看得厭倦了的陳舊的玩物,先前還將形骸露在塵芥里,從活得有趣的人們看來,恐怕要怪訝她何以還要存在,現在總算被無常打掃得干干凈凈了。魂靈的有無,我不知道;然而在現世,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為人為己,也還都不錯。我靜聽著窗外似乎瑟瑟作響的雪花聲,一面想,反而漸漸的舒暢起來。
14.對文中有關語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百無聊賴的”、“棄在塵芥堆中的”、“看得厭倦了的”、“陳舊的”等詞語反映出祥林嫂遭遇的悲慘和社會的無情。
B.“魂靈的有無,我不知道”,指祥林嫂曾向“我”探討過人死之后靈魂有無的問題,“我”以為這個問題沒有什么意義。
C.“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意思是無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就使討厭見他的人不再見到他。
D.“反而漸漸的舒暢起來”只是“我”的憤激之語,其實心里充滿著對祥林嫂的同情,對黑暗社會的憎恨。
三、在下面的橫線上默寫原句(7分,每空1分)
15.(見答題紙)
B卷 【學段綜合】 滿分50分
四、古詩文閱讀(共22分)
1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7分)
聞鄰船吹笛 楊基
江空月寒露華白,何人船頭夜吹笛。
參差楚調轉吳音,定是江南遠行客。
江南萬里不歸家,笛里分明說鬢華。
已分注折殘堤上柳,莫教吹落隴頭花!
【注】分:料,料想。
(1)下面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頭與結尾處的景物描寫相呼應,寄寓了詩人深厚的情感,營造了優美的意境。
B.第三句寫笛聲由“楚調”轉為“吳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內在情感。
C.末尾兩句情味深長,“折柳”含傷別之意,“隴頭花”即“隴頭梅”,含思念之情。
D.這首詩的體裁為七言古詩,語言質樸無華,意蘊豐富,感人至深。
(2)這首詩開頭兩句“江空月寒露華白,何人船頭夜吹笛”,與《琵琶行》中的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都是寫景,手法與作用有何不同?(4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題。(15分)
周處改過自新
周處年少時,兇強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并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余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孝子。
17.實詞解釋(每個1分,共3分)
患: 具: 彰:
18.下列句中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3分)
A.為:為鄉里所患 日漸稔,親愛如己出,竟忘其為鬼
B.而: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愿陛下孰計之而加察焉
C.相:聞里人相慶 寧欲觀之, 慨出相視
D.以:具以情告 寧趨為禮,且告以意
19. 翻譯下列句子(每小題2分,共4 分)
①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②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
20.用“/”為下面文言文斷句。(5分)
學 者 有 四 失 教 者 必 知 之 人 之 學 也 或 失 則 多 或 失 則 寡或 失 則 易 或 失 則 止 此 四 者 心 之 莫 同 也 知 其 心 然 后 能 救 其 失 也 教 也 者 長 善 而 救 其 失 者 也(《學記》)
五、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21—25題。(18分)
魔 盒
(英)大衛•洛契佛特
在一抹纏綿而又朦朧的夕照的映襯下,我四周高聳著的倫敦城的房頂和煙囪,似乎就像監獄圍墻上的雉堞。從我三樓的窗戶鳥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滿目蕭條,死氣沉沉的禿樹刺破了暮色。遠處,有口鐘正在錚錚報時。
這每一下鐘聲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遠離家鄉。這一年,我剛從愛爾蘭的克爾克蘭來倫敦碰運氣。眼下一陣鄉愁流遍了我全身——這是一種被重負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傷心的感覺。
這是我一生中最沮喪的時刻。接著突然響起敲門聲。
來人是女房東貝格斯太太。剛才她帶我上樓看房時,我們只是匆匆見過一面。她身材纖細,銀絲滿頭;我開門時她舉目望了望我,又沖沒有燈光的房間掃了一眼。
“就坐在這樣一片漆黑中,是嗎?”我這才想起,我居然懶得開燈。“瞧,還套著那件沉甸甸的外衣!”她帶著母親般的慈愛拉了拉我的衣袖,一邊嗔怪著,“你就下樓來喝杯熱茶吧。噢,我看你是喜歡喝茶的。”
貝格斯太太的客廳活像狄更斯筆下的某一場景……她一邊準備茶具一邊說,“你進屋時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標簽。我這一輩子都在接待旅客。我看你的心境不佳。”
當我坐下和這位旅客的貼心人交談時,我的憂郁感漸漸被她那不斷地殷勤獻上的熱茶所驅散了。
隨后,我告訴貝格斯太太我必須告辭了。然而她卻堅持臨走前給我看一樣東西。她在桌上放了一只模樣破舊的紙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顯然十分“年邁”了,還用磨損的麻繩捆著。“這就是我最寶貴的財產了,”她一邊向我解釋,一邊幾乎是帶有敬意地撫摸著盒子,“對我來說,它比皇冠上的鉆石更為寶貴。真的!”
我估計,這破盒里也許裝有什么珍貴的紀念品。是的,連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幾件小玩意——它們是感情上的無價之寶。
“這盒子是我親愛的母親贈給我的,”她告訴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個早上,那天我第一次離家。媽媽囑咐我要永遠珍惜它——對我來說,它比什么都珍貴。……“這盒子已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了。”貝格斯太太繼續說:“1917年凱撒的空襲,后來德國法西斯的轟炸……我都把它隨身帶到防空洞里。房屋損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這盒子。”
我感到十分好奇,貝格斯太太任然津津樂道地說:“此外,我從來沒有揭開過蓋子。”她的目光越過鏡片好笑地打量著我:“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嗎?”
我困惑地搖了搖頭。無疑,她最珍惜的財產當然是非凡之物。她忙著又給我倒了點熱氣騰騰的茶,接著端坐在安樂椅上,默默地注視著我——似乎在思索著如何選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然而,她的回答卻簡單得令人吃驚——“什么也沒有,”她說,“這里頭空空如也,什么也沒有!”
一個空盒!天哪,究竟為啥將這么一個玩意當做寶貝珍藏,而且珍藏達40年之久呢?我隱隱約約地懷疑起來,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點性格古怪?
“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貝格斯太太說,“這么多年來我一直珍藏著這么一個似乎是無用的東西。不錯,這里頭的確是空的。”
這時我朗聲大笑了起來——我不想再將此事刨根究底地追問個水落石出。
“沒錯,是空的。”她認真地說,“40年前,我媽將這盒子合上捆緊,同時也將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聲響、家的氣味和家的場景統統關在里頭了。自此以后,我一直沒將盒子打開過。我覺得這里頭仍然充滿了這些無價之寶呢。”
這是一只裝滿了天倫之樂的盒子!和所有紀念品相比較,它無疑既獨特又不朽——相片早已褪色,鮮花也早已化作塵土,只有家,卻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么親近!
貝格斯太太現在不再盯著我了,她注視著這陳舊的包裹,指頭輕撫盒蓋,陷入沉思之中。
又過了一會兒——還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著倫敦城。燈火在神奇地閃爍著,這地方似乎變得親切得多了。我心中的憂郁大多已經消失。我苦笑著想到:這是被貝格斯太太那滾燙的茶沖跑的。此外,我心中又升騰起一個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個人離家時總會留下一點屬于他的風味;同時,就像貝格斯太太那樣, ,這也是完全辦得到的。(本文有刪節)
21.概括第一段所寫景物的特點并簡析其作用。(4分)
22.為什么“我”懷疑“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點性格古怪”?(4分)
23.聯系全文,在文章結尾處的橫線內寫一句話,要求與上下文銜接,并能揭示主旨。(2分)
24.有人建議把標題“魔盒”改為“貝格斯太太”,你認為哪一個合適,談談你的看法。(3分)
25.賞析文中貝格斯太太這一形象。要求語言流暢,分析有層次。(不超過100字,5分)。
六、按照要求完成26~27題。(10分)
26.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4分)( )
遍布華夏的古村落,作為鄉土建筑的精華, , , , 。
, ,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的形成產生過深刻的影響。
①卻輝映著輝煌的過去
②鮮明地折射出中國悠久的歷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④它們看似陳舊
⑤生動地展現著民族文化的豐富多樣
⑥成為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的一個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27. 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父親節”。這是兩個充滿人間溫情的節日。如果讓你在“母親節”或“父親節”的時候,給你的母親或父親發一條手機短信,表達對他們的一份感激,你會寫些什么呢?請擬一則有特色有個性的短信,可深情款款、可輕松幽默……風格自選,不超過70字。(6分)
C卷 【作文】滿分50分
七、作文(50分)
請以《 讓我如此美麗》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選擇你熟悉的一個方面或角度填在空格上,恰當運用表達方式,寫一篇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2、可以寫記敘文,也可以寫散文或編故事,但不能寫成詩歌或劇本。
3、不少于700字。
看過“高一語文期末試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