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3試卷題(2)
高中語文必修3試卷題答案
1、A 2.D A.血,雪;B.徑,脛;C.慌,荒;背,悖。3、D 4.B
A.應該是王維。C.應該是現實主義詩人。D.《雨霖鈴·寒蟬凄切》是其代表作 5、B
6、A
7.C“溝通”,使彼此相通;“勾通”,勾結串通。
“確乎”,的確,表示強調;“反而”,表示轉折。
“至于”,介詞,引出另一個話題;“對于”,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對象或相關的人或事物。
8.B “少鄰并”是說李凝閑居處少鄰居。
9.C 首聯不能反映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10.B
“隱含著詞人送別友人時沉重的心情”不正確,該詞輕松活潑,友人歸家,并不沉重。
11、 C 12、 B 13、 B 14、 A
15、(1)詩人寫“地白”、“棲鴉”、“冷露”等意象給人描繪了一幅中秋望月圖,讓人沉浸在空明潔凈、清美寂靜的意境中,同時也表現出作者獨在異鄉孤寂悵然若失的心情。
(2)作者運用形象化的語言,描繪中秋望月的特定環境氣氛,營造出一種月圓人缺、寂靜思憶的意境,把要表達的別離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16. 略
17."大自然”的特點是:整體宏大雄奇,不需人力加工,充滿靈性。“大生命”的特點是:充滿激情與追求,積極向上、浩然大氣豪放粗獷等。(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信息的篩選與整合能力。“大自然”和“大生命”都突出一個“大”字,文章在開始寫到“真正的自然在西部”,第二、三段對比寫真正的自然是不能加工的,第五段又說“走向宏大的自然”,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所說的“大自然”的含義。文中所寫的“大生命”,無論李白、毛澤東還是岳飛等,都具有共同的特點,這一特點與“大自然”的特點相照應,概括起來說就是:充滿激情與追求、積極向上、浩然大氣、豪放粗獷。
18可激發想象、激情、創作靈感(熱情等);能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作者在文中觀點態度的分析概括及對文章內容要點和中心思想的分析。從第一段到第六段的安徒生、李白可以看出“激發想象、激情、創作靈感”的作用;從第九段可以看出“培養愛國主義精神”的作用。
19.(1)更加突出了“大自然意識”的重要性;(2)使文章內容更進了一層(由個體到民族,國家);(3)豐富了文章的內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章寫作技巧的分析鑒賞。
20.C、D(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表達等的理解能力和鑒賞評價能力。C項將“大自然意識的衰落”作為“民族衰落”的原因理解,有誤;D項不是為了突出兩人的創作風格,而是為了說明“自然意識”的作用。
21.①C老師是前天才從深圳調到我們學校的,許多同學還不認識他。
②D在繁忙的環市路口,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正手持小旗指揮著過往的車輛和行人。
22.參考例子:
春節:辭舊迎新,爆竹聲中一歲除;
清明節:焚香祭祖,清明時節雨紛紛。
中秋節:舉杯懷鄉,皎皎空中孤月輪。
23.小苑西回,鶯喚起一庭佳麗,看池邊綠樹,樹邊紅雨,此間有舜日堯天。
24.參考例子:翠微道末摩星嶺,望沙河蒼樹重重
看過“高中語文必修3試卷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