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新增孤獨癥兒童教育專業
列入目錄的新專業共21種,包括金融審計、國際法、司法鑒定學、工會學、家庭教育、孤獨癥兒童教育、數字人文、資源化學、地球系統科學、數據科學、生物統計學、生物材料、電動載運工程、飛行器運維工程、安全生產監管、未來機器人、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醫工學、鄉村治理、航空安防管理、無障礙管理。
本次備案、審批和調整的專業,將列入相關高校2023年本科招生計劃。
據了解,為支持高校積極探索推進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培養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首次在工學門類下增設交叉工程專業類。截至目前,本科專業目錄共包含93個專業類、792種專業。
在《關于推動仿生人形機器人快速發展的建議》中,雷軍提出鼓勵扶持科創產業鏈,推進仿生人形機器人產業規劃布局。支持整機企業牽頭創建國家創新聯合體,加強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構建仿生人形機器人開放產業生態,加速場景應用培育。
對孤獨癥兒童首要經過以下四個辦法進行康復練習
1、藝術練習。首要方式是繪畫,在患兒繪畫的過程中評估患兒的水平并對其進行醫治。
2、行為練習。經過操作制約的辦法來糾正患兒的不習慣行為,并幫助他們構成習慣行為,以達到可以生活自理或獲得專業技能的目的。
3、音樂練習。首要是讓患兒隨自己的心意擊打大鼓等樂器來發泄心情,體現自我,幫助他們穩定心情,會集注意力,培養想象力。
4、感統練習。這項練習首要是針對感統失調的孤獨癥患兒,經過游戲的方式讓患兒可以充沛感應到各種刺激,并在大腦中進行感覺的統合,以提高患兒各方面能力的開展。
對孤獨癥患兒進行的四大康復練習,盡管說起來很簡單,但操作起來有許多需求注意的細節,需求依據患兒的具體情況具體擬定個性化的練習計劃,并用心準備好特殊的教具,在練習的過程中更要依據孩子的習慣情況不斷調整練習的進度和辦法。
孤獨癥兒童“學業”系列
這是孤獨癥兒童在家庭教育里應該學習的具體內容。關于這一點,請參見附錄A。
這方面的內容國內的各家機構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有部分機構定期舉辦家長培訓班,培訓的對象是父母,培訓的內容就是如何教孩子,自然包括孤獨癥兒童應該學習的內容。故此,對本內容不加詳述。
但是這里面要特別強調的是,附錄中的各種課程,都是成套的,含有各個領域,如感知覺、模仿、運動(精細、粗大)、認知、語言、社會等等。對于孤獨癥兒童而言,要特別注重社會性,即適應社會和人際關系方面的練習,且盡可能地在真實的社會環境里進行。
此外,這些課程里已經設計的活動針對的是某個群體的全體成員,具體到某個孤獨癥兒童則要根據該兒童的綜合情況(自身發展和環境)進行重新設計,才能夠適合該兒童的真實需要。
附錄A:下面列舉一些成套的 “教材”或課程,僅供參考:
1、《智力落后兒童早期教育手冊》-茅予燕:成都: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1992);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波特奇早期教育方法》-S?布盧姆等(著);苗淑新等(編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3、《雙溪個別化教育課程——課程綱要、評量表、記錄本》-重慶江津市向陽兒童發展中心印行(原為臺灣雙溪啟智文教基金會編制);
4、《自閉癥兒童訓練指南》——1:使用簡介及評估手冊;2、教學策略;3、活動指引:模仿、知覺、大肌肉、小肌肉、手眼協調、認知(理解)、認知(表達);4、活動指引:自理及社交
5、《兒童早期教育與訓練》(特殊教育叢書)-徐云(主編):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6、《孤獨癥及交往障礙兒童個別化評估和治療——孤獨癥兒童教學活動》-北京市孤獨癥兒童康復協會(編譯):內部出版;2001年;
7、《兒童發展評估與課程設計》-王書荃(著):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6年);
新增專業值得報考嗎
1、新增專業,學校的師資力量怎么樣?
新增專業是學校第一次招生,但專業的學習課程、師資力量達到國家要求才會批準開設相關專業,可以參考所屬學院的師資力量,有很多新增專業是學校原有的優勢學科發展而來。
2、過熱或過冷
新增專業,大多是社會需求旺盛的專業,屬于緊缺型人才。存在“過熱”或“過冷”的可能,可能高分進不去,也可能低分撿漏,可以參考該專業所屬學院的錄取分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