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點的代價
小數點,數學符號,寫作“.”,用于在十進制中隔開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小數點盡管小,但是作用極大。我們時刻都不可忽略這個小小的符號。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了小數點的代價,希望對你的學習有幫助。
與小數點有關的故事:
1967年8月23日,前蘇聯的聯盟一號宇宙飛船在返回大氣層時,突然發生了惡性事故--減速速降落傘無法打開。前蘇聯中央領導研究后決定:向全國實況轉播這次事故。當電視臺的播音員用沉重的語調宣布,宇宙飛船兩個小時后將墜毀,觀眾將目睹宇航員弗拉迪米·科馬洛夫殉難的消息后,舉國上下頓時被震撼了,人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電視臺上,觀眾看到了宇航員科馬洛夫鎮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帶微笑地對母親說:"媽媽,您的圖像我在這里看得清清楚楚,包括您的頭上的每根白發,您能看清我嗎?""能,能看清楚。兒啊,媽媽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這時,科馬洛夫的女兒也出現在電視屏幕上,她只有12歲。科馬少夫說:"女兒,你不要哭。""我不哭……"女兒已泣不成聲,但她強忍悲痛說:"爸爸,您是蘇聯英雄,我想告訴您,英雄的女兒會像英雄那樣生活的!"科馬洛夫叮囑女兒說:"學習時,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小數點。聯盟一號今天發生的一切,就是因為地面檢查時忽略了一個小數點……"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距離宇宙飛船墜毀只有7分鐘了,科馬洛夫向全國的電視觀眾揮揮手說:"同胞們,請允許我在這茫茫的太空中與你們告別。"
這是一次驚心動魄的告別儀式。科馬洛夫永遠地走了,他留下了對親人對祖國永恒的愛。但更震撼人心的是他對女兒說的那番話。它警示著人們:對待人生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否則,即使是一個細枝末節,也會讓你付出深重的甚至是永遠無法彌補的代價
小數點的由來:
中國自古以來就使用十進位制計數法,一些實用的計量單位也采用十進制,所以很容易產生十進分數,即小數的概念。第一個將這一概念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是魏晉時代的劉徽。他在計算圓周率的過程中,用到尺、寸、分、厘、毫、秒 、忽等7個單位;對于忽以下的更小單位則不再命名,而統稱為“微數”。
到了宋、元時代,小數概念得到了進一步的普及和更明確的表示。楊輝《日用算法》(1262年)載有兩斤換算 的口訣:“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即1/16=0?0625;2/16=0?125。 這里的“隔位”、“退位”已含有指示小數點位置的意義。秦九韶則將單位注在表示整數部分個位的籌碼之下,例如: —Ⅲ—Ⅱ表示13.12寸 寸是世界上最早的小數表示法。
小數點
小數點 (3張)
在歐洲和伊斯蘭國家,古巴比倫的六十進制長期以來居于統治地位,一些經典科學著作都是采用六十進制,因此十進制小數的概念遲遲沒有發展起來。15世紀中亞地區的阿爾卡西(?~1429)是中國以外第一個應用小數的人。歐洲數學家直到16世紀才開始考慮小數,其中較突出的是荷蘭人斯蒂文(1548~1620),他在《論十進制》(1583年)一書中明確表示法。例如把5.714記為:5◎7①1②4③或5,7'1''4'''。而第一個把小數表示成今日世界通用的形式的人是德國數學家克拉維斯(1537~1612),他在《星盤》(1593年)一書中開始使用小數點作為整數部分與小數部分之間的分界符。
而中國比歐洲早采用了小數三百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