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自考法理學試題及答案
自考法理學試題
1.在《論住宅問題》中指出:“隨著立法發展,出現了新的社會分工的必要性;一個職業法學者階級形成起來了,同時也就產生了法學。”《論住宅問題》的作者是( )
A、馬克思 B、恩格斯
C、龐德 D、奧斯丁
2.英國學者( )的《蘇埃德法理學總論》是以教科書的形式表現法理學三大要素的一個范例。
A、博登海默 B、弗里曼
C、拉茲 D、西塞羅
3.商鞅指出:“國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權;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權者君之所獨制也。”這種觀點是對法的本質的理解中的( )
A、權力論 B、規范論
C、神意論 D、社會論
4.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法的淵源和法的形式的界分的是( )
A、未然和已然 B、內在和外在
C、可能和現實 D、多元和統一
5.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中國法的淵源的是( )
A、司法經驗、判例 B、習慣
C、社會組織的政策 D、領導講話
6.在法的價值中被稱為法的評判標準價值,是法的倫理價值和精神價值的是( )
A、秩序價值 B、利益價值
C、正義價值 D、紫由價值
7.法具有調整和指引功能,是因為法具有( )的屬性。
A、為主體提供行為規范
B、體現國家意志
C、作為司法機關辦案的主要依據
8.法的歷史類型更替的基本途徑是( )
A、社會革命 B、社會改革
C、經濟發展 D、生產力提高
9.衡平法的判決原則是( )
A、遵循先例原則B、依據制定法原則C、公平原則 D、效率原則
10.立法的實質是將( )上升為國家意志。
A、全體公民的意志
B、政黨的意志
C、占主導地位的社會力量的意志
D、大多數公民的意志
11.所有的M都是P,所有的S都是M,因此,所有的S都是P。上述推理運用的方法是( )
A、歸納推理 B、演繹推理
C、類比推理 D、實質推理
12.下列選項中不可以向全國人大會提出解釋法律要求的是( )
A、最高人民法院
B、全國人大經濟委員會
C、廣東省人民政府
D、中央軍委
13.下列不屬于刑事制裁的是( )
A、罰款 B、驅逐出境
C、沒收財產 D、拘役
14.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法律責任歸責原則的是( )
A、責任法定原則 B、公正原則
C、合理性原則 D、效率原則
15.在法治國家,對權力進行制約,主要的依靠的方式不包括( )
A、以權力制約權力
B、以權利制約權力
C、以道德制約權力
D、以政黨制約權力
16.對權力進行法律調控是法治的要義之一的原因不包括( )
A、法治是一種以法為依據的社會調控方式
B、法律比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社會要素都重要
C、現代法治的主要內容是制約權力
D、法在法治國家中處于特別重要的地位
17.在社會交往中,一個行為者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個之上的可能性,就是權力。該觀點出自( )
A、羅素 B、薩托利
C、迪韋爾熱 D、韋伯
18.確立議會至上和國王必須服從法律等原則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是( )
A、法國《人權宣言》
B、美國《權利法案》
C、英國《權利法案》
D、英國《大憲章》
19.按照法律權利的分類,著作權可歸結為( )
A、專屬權 B、可轉移權
C、從權利 D、專屬權和可轉移權
20.大陸法系國家傳統民法中對權利的最基本分類是( )
A、對物權和對人權
B、公權利和私權利
C、主權利和從權利
D、專屬權和可轉移權
21.法律關系得以發生、變更和消滅的前提性條件是( )
A、行為 B、相關法律規定的存在
C、事件 D、相關法律事實的發生
22.下列選項中不能成為法律關系的客體的是( )
A、道路上的瀝青 B、樹上的蘋果
C、橋梁上的構造物 D、房屋里的裝潢
23.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屬于( )
A、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B、無刑事行為能力人
C、被視為無刑事行為能力人
D、被視為無民事行為能力
24.司法民主原則的核心是( )
A、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B、法的適用人人平等
C、提高公民對司法的參與度
D、理順傳媒對司法的監督
25.( )是法的實施的基本要求,也是法的實施最普遍的基本方式。
A、守法 B、司法
C、執法 D、立法
26.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法律程序對于司法活動的意義的是( )
A、法律程序可以限制司法恣意
B、法律程序有助于案件事實的查清
C、法律程序可促使法官理性裁量 D、法律程序可保證法院獨立解決糾紛
27.下列屬于民商法的是( )
A、預算法 B、廣告法
C、破產法 D、反壟斷法
28.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法的體系的內容的客觀決定因素的是( )
A、國家主權 B、法律意識
C、經濟關系 D、歷史傳統
29.在法的分類中,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公法的是( )
A、憲法 B、行政法
C、刑法 D、侵權責任法
30.根據立法法的規定,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只能通過制定法律進行規定的是( )
A、交通事故處理
B、對非國有財產的征收
C、海關基本制度
D、人民法院的產生、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