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八年級寒假作業答案(2)
八年級寒假作業答案:數學:
勾股(1):
一:1.C 2.D
二:3.十三分之六十 4.13或5
三:5.連接BD(根據勾股定理會發現切成2直角三角行,再分別求面積) 36c㎡
四:6.C
勾股(2):
一:1.B 2.B 3B
二:4.130 5.12
三:6.10
實數:
一:1.C(第3 5 6) 2.C
二:3.±根號五 4.2倍根號2 5.1
三、計算
1. 2倍根號2 (提示:把后面的都化簡成有根號2的,則是3倍根號2+4倍根號2-5倍根號2=2倍根號2)
2. 根號三 (提示:先把上面的2個相乘,再把上下根號化成整體根號的分數,分數的結果又可直接變3,所以為根號3)
3. 14+4倍根號3 (提示:前面是平方差公式[(A-B])*(A+B)=A平方-B平方),后面是完全平方公式[(A+b)平方=A平方+B平方-2AB][A B皆是常數]把公式代如即可求出答案)
4.6 (提示:[任何數的0次方皆=1] 先把2倍根號12化成有根號3的則根號12變為2倍根號3,再與前面的2相乘得4倍根號3。4倍根號3與根號3相加得5
倍根號5,再除下面的根號3則=5,再與后面的1相加,得6。)
四:(1)短除法
分解后,59319由3個3、3個13相乘得來。
3×3×3×13×13×13=59319
于是乎,將一個3和一個13配對,得到
3×13×3×13×3×13=59319
39×39×39=59319
(2)首先他是3的倍數,那他就是27的倍數,59319/27=2197
2197不是3的倍數,而只有3的立方末尾是7,所以他可能是13的3次方,果然他是13的立方,所以他是39的立方
平移:
一:1.A 2.A
二:3.7.5 4.60°
三:5略 6.(1)略 (2)因為是旋轉(不改變形狀大小)且三角形ABC是正三角形(3邊相等,角為60度)所以AD=BC
BC=AB 角DAC=角ACB 所以AD平行BC (內錯角)所以四邊形ABCD是菱形(臨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7。如圖
四邊形(1)
一:C D
二: 18倍根號3 16 3
三:
連接DE FB 因為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所以DO=BO AO=CO
又因為E F是AO CO的中點,
所以OE=OF
在三角形EOB和三角形DOF中
因為角DOF=BOE OE=OF OD=OB
所以三角形EOB全等三角形DOF
所以DF=EB
(接下:)
[法1:所以角DFO=角OEB,所以BE平行DF 既BE 平行且相等DF]
[法2:同理得DE=FB 所以四邊形DFBE是平行四邊形,所以DF平行EB,既BE 平行且相等DF]
四:B
四邊形(2):
一:A C
二:12 0〈A〈(或等于)2倍根號13 4倍根號2+2 根號2+1
三:
連接DB
因為四邊形ABCD是菱形
所以AD=CD AD平行BC DC平行AE
又因為角DAB=60
所以角CBE=60
所以角DCB=60
所以角DBC=60 角DBA=60(菱形對角線平行一對對角,因為其中一角=60所以另一角為120 再被平分就等于60)
所以角ACB=30 (菱形對角線平行一對對角,因為該角=60所以另一角為30)
又因為CE垂直AC
所以角BCE=60
在三角形CDB和三角形CEB中
因為角BCD=角BCE=60 角CBE=角CBD=60 CB=CB
所以三角形CDB全等三角形CEB
所以AD=DC=CE
又因為DC平行AE 且EA不平行CE
所以四邊形AECD是等腰梯形。
四:提示:做HY(使AH=CY)
其中測試:
一:BDB
二:4 3 5 8 25 12 16 246
三:
(1)3[提示:先把上面的乘進去,得根號18,再與下面的根號2結合,得根號18/2 得根號9,=3]
(2)0[提示:把根號12變出有根號3的(2倍根號3)
(3)12-根號6[提示:后面是平方差公式[(A-B])*(A+B)=A平方-B平方),前面是完全平方公式[(A+b)平方=A平方+B平方-2AB][A B皆是常數]把公式代如即可求出答案]
(4)14倍根號2 [提示:把后2項變出都根號2的(根號8=2倍根號2 7倍根號18=7*3倍根號2=21倍根號2)
確定位置:
一:CBA
二:北偏東60度500米處 7
三:A(1,4)B(-2,3)C(-3,0)D(3,0) 16
一次函數(1):一:DAC二:(1)(2)(5)(6) 2 (1.5,0) (0,-3) 增大 2.25 (0,6) 三:[1]略[2](2/3,0)(0,2)[3]2.5 [4]當X〈2/3 時 Y》0 當X〉2/3時Y《0
一次函數(1)
一:DAC
二:(1)(2)(5)(6) 2 (1.5,0) (0,-3) 增大 2.25 (0,6)
三:[1]略[2](2/3,0)(0,2)[3]2.5 [4]當X〈
2/3 時 Y》0 當X〉2/3時Y《0
一次函數(2)敬請留意http://user.qzone.qq.com/727957514/infocenter
一:AD
二:-3 [一二四] Y=2X+6
三:甲 2/3 四:[1]10 [2]1.2 [3] 50KG
綜合
一:BBBA
二:0 0 (1,1) 拉伸 4
三:17.4
二元(1)
一:DCC
二:[1]X=0.5 Y=-1 [2]X=-3 Y=0
三:設牛單價X元 羊單價Y元 得式子:3X+2Y=3400 X+5Y=3300 求得X=800 Y=500
二元(2)
一:CB
二:2 含未知數項 -2 3
三:[1]X=3 Y=5 [2]N=-2 M=5 四:設原來的數為10X +Y 得式子:X+Y=7 (10X+Y)-(10Y+X)
=-27 求得:X=2 Y=5 既原來數為25
數據代表:
一:CBA
二:66 26
三:10*75-9*80=30
綜合(1):敬請留意:http://user.qzone.qq.com/727957514/infocenter
一:D(第 1 3 4 6 7 10個是無理數)ADB
二:
作AB交CE于G
因為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所以角ADF=45 角FDC=45 角DBC=45 角ABD=45 BC=BA 角DCB=90
因為三角形ABE是以正方形的邊做正三角形
所以角ABE=60 CB=BE
所以三角形CBE為等腰三角形
又因為角DBC=45 角ABD=45 ABE=60
所以角FCB=15
因為角DCB=90
所以角DCF=75
因為角CDB=45
所以角DFC=60
在三角形BFC和三角形BFA中
因為 角CBF=角ABF BF=BF BC=BC
所以三角形BFC全等三角形BFA
所以角BCF=角BAF=15
因為角BEF=角ABE 角ABE=60
所以角EGB=角AGF=105
因為角AGF=105 角FAB=15
所以角AFE=60
又因為角DFC=60 角AFE=60
所以角AFD=60
三:略
綜合(2):
一:ADA
二:
(1)
因為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所以角ABC=90 AB=BC
因為BE垂直BF
所以角EBF=90
因為角ABE+角EBG=角FBC+角EBG
所以角ABE=角FBC
在三角形ABE和三角形CBF中
因為 AB=BC 角ABE=角FBC BE=BF
所以三角形ABE全等三角形CBF
(2)
因為BF=BE
所以三角形EBF是等腰三角形
因為角EBF=90
所以角BEG=45
因為角ABE=50
所以角EBG=40
所以角EGB=95
所以角EGC=75
三:略
綜合(3):
一:》 8
二:
設甲速X KM/H 乙速Y KM/H
得方程: (2+2.5)X+2.5Y=36 3X+(2+3)Y=36
解得X=6 Y=3.6
三:
(1)
因為是折疊
所以DO=DB
設AD長X OD長8-X
根據溝股定理得:4平方+ X平方=(8-X)平方
解得:X=3 則OD=5
(2)
因為是對折
因為是折疊
所以三角形ODE全等三角形BDE
所以OD=BD 角BDE=角ODE 角ODE=角BED
所以DB平行 DE DO平行 BE
所以四邊形OEBD是菱形
(3)
作三角形EFO的高ZF
因為四邊形OEBD是菱形
所以OD=OE=5
因為是對折
所以三角形EFO全等三角形ECB
所以BC=OF=4
所以AD=EC=EF=3
所以S三角形EFO=3*4*0.5=6
因為三角形EFO是RT三角形EFO
又因為OE=5
所以S三角形EFO=ZF*0.5*5 =6
ZF=12/5
因為OF=4 ZF=12/5
根據勾股定理得:OZ=16/5
設Y=KX+B過(5,0)(16/5,12/5)
得:0=5K+B 12/5=16/5K+B
解得K= -4/3 B=20/3
既Y=-4/3X+20/3
大氣的水:
P53 ACBD 增大 100% 降水
P54探究題略
壓力與壓強
P55 壓力不變時,受力面積減小,壓強增大。 BBCCBD 受力面積 壓強 490 增大 水的密度不變時,越深,水內部壓強越大
天氣與氣候
P57 1.B 2.A A 暖 40 高壓 冷鋒 晴朗干燥 甲乙 A
物質的溶解
P59-60 1-4 BBAD
P60 三.難溶 乳濁 水資源污染、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神奇的激素
P61 BBCCD
P62
四、糖尿病的病人禁食葡萄糖、蔗糖、麥芽糖等純糖食品
糖尿病飲食包括主食:如粳米、富強粉;含熱能低的食物如:青菜、白菜、黃瓜、冬瓜、番茄、豆腐、黃豆芽等;還有少量的瘦豬肉、雞蛋。 零度可口可樂
神經的調節
P63CCDB 非條件反射 無關
P64 條件 睫狀肌 脊髓 大腦皮層 小腦
電阻
P65 BD
P66 音響的調節音量
歐姆定律
P67 1.①水果導電性與它的酸性有關 ②水果導電性與它本身的質量無關 2. 乙 避雷針 躲入建筑物內或就地蹲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