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好初中物理的方法
學好初中物理的方法:重視實驗教學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物理概念的建立與物理規律的發現都是以實驗為基礎,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視實驗,物理教學才能獲得成功。學生只有通過實驗觀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物理知識。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趣味新奇的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他們思索的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人造“雪景”、聽從“指揮”的雞毛、會“浮”的鐵球、“瓶吞蛋”、“燒不斷的棉線”等,無不使學生興趣盎然,欣喜若狂。課堂上,可以借助這些實驗把學生的熱情引到定向觀察上來,使學生對知識心領神會,融會貫通。若不及時引導,實驗就會變成看熱鬧,干擾了實驗的效果,所以實驗前必須嚴格強調實驗的目的。例如,講授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時,引導學生完成以下幾個小實驗:(1)在手背上滴兩滴相等的水滴,讓一滴散開,看哪個干得快?(2)在桌子上和手背上涂上大小面積相同的水漬,看哪個干得快?(3)在桌子上涂大小面積相同的水漬,并對其中的一塊吹氣,看哪塊干得快?讓學生邊實驗邊觀察,不斷地讓學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滿足,學生的興趣會步步高漲,越來越濃。深鉆教材,銳意教改,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有意識地創造一種探索的氛圍,激發學生求解的愿望和熱情,把學生知與不知、深知與淺知的問題帶到教學中去,使學生參與思考,努力去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例如,簡單的電現象實驗,用塑料尺摩擦后吸引小紙屑,學生在小學自然課上做過,很熟練,卻很少有學生思考為什么?要求他們仔細觀察并口述觀察到的現象時,發現摩擦過的塑料尺先吸引紙屑后又推開紙屑,提出“為什么吸引?”“為什么排斥?”兩個問題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開發學習動力。教學中還可借用生產生活中的實驗材料巧設懸念,找出疑點,使學生處于想摘“桃子”而又要使勁跳起來才能摘到“桃子”的狀況。例如,做電路連接實驗時,強調開關和電燈串聯,提出為什么樓梯照明燈兩個開關能分別控制這盞燈呢?再如演示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實驗時,提出為什么汽車上坡駕駛員要讓汽車減速呢?讓學生敢于懷疑,勇于探索,指導學生開展討論和實驗,層層深入,步步緊逼,啟迪思維,始終處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學習情境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學好初中物理的方法:理論聯系實際
知識在運用中得到發展,在發展中升華為能力,不能靈活應用知識,只能是死知識,隨著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和技能的逐漸增多,教師有意識引導學生觀察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并教會他們應用物理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使他們覺得“物理就在我身邊,物理知識和技能是很有用的。”進一步增強對物理的親切感,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例如,學過“慣性”知識后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車子沒有停穩以前,千萬不能從車上跳下,學過“密度的應用”后,引導學生分析怎樣鑒別戒指的真偽,學過“摩擦起電”后,引導學生解釋油罐車為什么要拖一條尾巴──鐵鏈?學過“焦耳定律”后,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排除電熱淋浴箱插頭被燒焦的故障等。另外,把理論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便可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自覺地運用課本知識分析生活現象,受益匪淺。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科學小論文、動手制作小教具等,都能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從而形成共識,學習物理生動有趣、有用,且使人變得聰明懂事,學生求知興趣隨之而來,必將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學好初中物理的方法:掌握學生心理特點,改進教學方法
初中學生的年齡大都在13—15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外界的事物比較敏感,好奇心強,急于了解一切未知的東西,但耐性較差,情緒易波動,常常出現急躁情緒,不愿接受長期牽著鼻子走的學習形式,一不順心學習興趣就會煙消云散。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滿堂灌,題海戰術,使學生在學習上長期處于被動地位,被支配地位。課堂上教師重復性的嘮叨,做不完的習題,只能成為抑制信號而增加學生思維疲勞,產生厭倦情緒,使學生感覺物理學習過程枯燥乏味,喪失學習興趣。如果能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形式,變注入式教學、題海戰術為啟發式教學,那么就會使學生成為教學中的主體,調動學生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之通過對新知識的探索,體會其中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鬃釉唬?ldquo;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例如在實施啟發式教學時,要注意創設“憤”“悱”的情境,通過必要的設疑、鋪墊及一系列的啟發誘導,把學生引入“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引導學生自覺進入思考、探索的角色,例如,在學習“變阻器”之前,問學生:“為什么調節電視機上的某個旋鈕時,熒光屏的畫面會變明變暗,喇叭的聲音會變大變小?”講“什么是力”一節中,在列舉大量實例的基礎上問學生:“我們平常接觸了不少力的現象,誰能給力下個定義?”在教學電磁聯系時,提出問題:“你知道電風扇是怎樣工作的嗎?”在教學熔化和凝固時問:“為什么夏天扇扇子會感到涼快?”等,使教學過程成為渴求知識、積極思考、不斷進取的意向活動,提高學習的直接興趣。
每個學生都有自尊心和好勝心,在教學中應注重教學策略,結合學生發展差異因材施教,利用學生的自尊心和好勝心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設置課堂提問的內容與對象時,可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難度較大的問題提問水平較高的學生,對成績差的學生提問一些淺易的問題。布置作業時,要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題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做實驗時,讓動手能力強的和差的學生分在一組互相幫助。每單元授課后,認真進行單元歸類復習,精心設計測試題,對于較難的題目在復習時可進行一些暗示,對差班不惜“漏題”使他們在復習時具有針對性,在測試時獲得一定成功,從而激發和鞏固他們學習的興趣。
初中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可能長時間集中,因此物理課堂教學中,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變換學習方式和思維方法,不斷引起有意和無意注意,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欲望。平時多了解學生情況,掌握他們熟悉的環境和事物,注意搜集其他學科、常見文學作品中與物理概念有聯系的內容,教學中信手拈來,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和規律。剖析學生熟知事物,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好初中物理的方法: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輕松地引領學生進入直觀、形象、甚至虛擬的場景,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學習興趣倍增。例如,在學習“物態變化”時,教師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霧、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樹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來時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爐燒水時水壺上冒出白氣,茶杯上的白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等現象,創設出“霧、霜、冰”是怎樣形成的?“水為何會變成白氣?”“白氣又為何會變成水滴?”等一系列情景,會緊扣學生心弦,引學生入勝。在講授“光的直線傳播”時,利用多媒體播放21世紀地球上第一次出現日全食情景來引入新課,學生會被日全食美麗、壯觀、奇妙的情景深深吸引,教師適時提出問題地球上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啟發學生的思維,再結合其他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得出光沿直線傳播的結論,學生印象深刻,難以忘懷。在講“透鏡”一節中,課本的插圖變成多媒體計算機上的動畫片,集圖像、文字、聲音、色彩等多種信息形成于一體,通過透鏡大胖子“變成”小瘦子,而小矮個也能“變成”大個子,這些過程都活靈活現表現出來,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始終如一地保持學習物理的新鮮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學好初中物理的方法: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
“親其師”方可“信其道”。教師對學生賦予深厚的感情,可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說來,學生對某個教師的感情越深,就越愛聽他的課,并會加倍努力地來學習這門課,而受到冷淡或厭惡的學生,不僅會對這個教師所教的課不感興趣,而且會產生厭學情緒,甚至于棄而不學。因此,物理教師只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學生才會對物理課感興趣,才會積極參加物理教學活動并奮發學好物理。教學中,教師生動的教學語言、形象的手勢、恰到好處的比喻,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嫻熟的教學技能,都能扣緊學生的心扉,激發學生的情感,喚起他們的有意注意,順利完成學習目標。教師的一言一行,隨時都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無形中教師在學生中的威望逐漸升級,“向師性”的情感油然而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嚴之以愛”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刻苦鉆研精神和高尚的品行;通過“動之以情”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促進他們的求知欲望;通過“導之以學”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促使學生學會抓住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曉之以理”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啟發學生準確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規律;通過“助之以成”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上的“決心、信心、恒心”戰勝困難和挫折,獲得學習上的成功。
實踐證明: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物理教學的一項重要手段,也是一條基本原則。作為一名物理教師應通過各種方法采用形式多樣的手段,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地領略到學習物理知識的無窮樂趣和無盡的奧妙,把暫時的興趣轉化為永久的動力,從“苦學”過渡到“樂學”,從“難學”過渡到“易學”,從“要我學”過渡到“我要學”,真正地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看過“學好初中物理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