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理學習方法
初中物理學習方法
生活中處處有物理,我們不要視而不見,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觀察水杯,從不同角度看,杯底深淺不同;杯中的茶葉大小不同,杯上的花大小不同。這是為什么呢?觀察馬路上的汽車,為什么擋風玻璃呈斜面?為什么夜間行車時車內不開燈?為什么載重汽車的車輪粗大而且數量多?為什么輪胎制有花紋?
留心處處是學問,請同學們留心觀察,用心思考,用疑問的眼光看待各種現象,不斷地提出問題進行思考。
二.勇于實際,樂于探究
物理實驗是學習物理的基礎;科學探究是學習物理的目標和方法,天籟只惠實踐人。所以,應該勇于實驗,樂于探究。我們要積極參與實驗,老師做演示實驗時,我們要細心觀察、積極思考;走進實驗室做實驗時,要自覺地培養自己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實驗動手能力。此外,還要把整個世界當作我們的課本,看看利用身邊物品,可以做哪些實驗。多做一些小實驗、小制作,搞一些小發明,寫一寫小論文,養成勇于實驗、樂于探索的好習慣。
自然界中存在著無窮的奧妙,科學家是通過科學探究去認識它們的。科學探究不僅對科學家研究問題是需要的,對于我們學習物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也是需要的。在學習過程中,大家也應該像科學家那樣,要善于發現問題,大膽提出問題,并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知識,進行猜想假設。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想,設計一個實驗或制定一個計劃,進行實驗探究,收集證據,經過分析論證,從而得到結論。
三.聯系實驗,聯系社會
物理是一門跟實際非常密切的學科,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把所學的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物理知識是從實際中來的,還要應用到實際中去。學習物理知識就是為了運用所學到的知識、技能,說明解釋一些物理現象,解決生活、生產中一些簡單的問題。當然,對于初中生來說,聯系實際,首先是要聯系我們身邊的生活實際。
要把學到的物理知識應用于實際,不但關心身邊的物理,還要關心物理與社會的關系,不但要學習科學歷史,更要關注科學發展的前沿,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創新精神。樹立正確的科學觀,有振興中華,用科學服務于人類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四.注意分類,理順條理
當學習的知識增多時,就很容易記錯、記混。因此,可試著按照課文和某些輔導材料中繪制的框架去幫助記憶和理解。有時,適當地對概念進行分類,可以使所學的內容化繁為簡,重點突出,脈絡分明,便于自己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可以不斷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統化,不斷地把新概念納入舊概念的系統中,逐步在頭腦中建立一個清晰的概念系統,使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少走彎路。通過這種方法,不但能夠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是有方法可循的,同學們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和結合每個科目自身的特點,不同的對待。在學習物理的道路上,同學要穩扎穩打。
初中生物學習方法
1.會聽課
課堂上不僅要保持旺盛的精力,還要做到眼到、耳到、腦到、手到,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這樣在大腦皮層上形成許多個興奮中心相聯系,留下不易肖退的記憶痕跡。老師講課尤其是講授新課,一般是分塊的,但各塊各知識點之間有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各年級生物知識是連貫的,是一個整體。學習時要將分散的知識聚集起來,歸納整理成為系統的知識,這樣易理解好記憶。
生物知識的學習有著本學科的特點,因此在聽課時我們應該做到如下三點:
(1)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2)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3)生物進化、發展的觀點。
在聽課時應該注意老師是怎樣運用這些基本觀點去分析生命現象和生命本質的。例如:在消化系統一章的教學中、注意老師如何分析各段消化道的結構,特別是小腸的結構與小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聽課不是僅指用耳朵靜靜地聽教師傳授知識,還要求動靜結合。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直接參加者和實踐者,應積極主動地將耳聽、腦想、手動三者有機結合,才會更好更快更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2.善閱讀
閱讀是學習最基本的一種學習方法,閱讀能力是學習能力的重要標志。良好的閱讀能力是順利地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最佳手段。閱讀時同學們可參考以下幾種方法:
出示提綱導讀:可以將要學習的內容事先精心準備閱讀提綱,這個提綱可以根據課后習題來列,然后以此有目的的閱讀相關課文,以便抓住重點,使自己讀有所得。
聯系實際閱讀:聯系實際問題,閱讀與思考相結合,能很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如學習對水分的吸收一節時,可思考一下植物的根是在什么情況下,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一次施肥太多時,為什么會發生“燒苗"。帶著問題閱讀有關的內容,會很清楚地掌握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以及成熟植物細胞的結構。
聯系課本插圖閱讀:課本內容包括知識系統、插圖系統、練習系統。同學們往往忽視有意識地查看插圖。在學習中應注意運用好插圖,把閱讀與識圖結合起來,邊讀邊看。如被子植物的雙受精過程.,通過抓識圖,先認識花粉的萌發,花粉管的形成和胚珠的結構圖,再認識雙受精作用圖,對雙受精的作用就容易理解了。這樣有利于理解課文內容,獲得感性認識,并能牢固記憶。
概念原理重點讀:生物學科中的概念原理用詞嚴謹、科學,必須通過思維活動加以錘煉,才能把握其本質內涵。如被子植物體一般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種器官構成,其中“一般”是指絕大多數被子植物有這六種器官,少數不完全具有。因而在學習中應培養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
3.孤規律
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系。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以及簡單→復雜、低級→高級、水生→陸生的進化等都具有一定的規律。
掌握這些規律將有助于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如學習線粒體就應緊抓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規律:
?、偻庥须p層膜,將其與周圍細胞質分開,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區域內進行;
②內膜向內折迭成嵴,擴大了面積,有利于基粒、酶在其上有規律地排布,使各步反應有條不紊地進行;
?、蹆饶傻那粌扔谢|、酶;
?、芑?、基質、內膜上的酶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應所需,因而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這樣就比較容易理解并記住其結構與功能了。
學習生物同其他學科一樣,也要遵循認知規律、大腦活動規律。如人的認識都是由淺到深,由少到多,逐步積累、逐步深入。學習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減數分裂過程的學習,開始只要弄清兩次分裂起止、染色體行為、數目的主要變化,而不能在上新課時對于染色體行為、染色體、染色單體、DNA數目,與遺傳三定律關系,與有絲分裂各期圖相區別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練習與復習中慢慢把握。
其實,生物學學習大體上也要遵循預習→聽課→復習→作業等步驟,有規律地進行學習。如預習弄清知識結構,初步確定重點,找出疑難處,上課就能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學習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4 歸納運用
一本書的內容上完了,這本書中到底講了些什么,你有沒有想過對它們進行歸納、概括呢?最好打破章節界限,列出一些標題,把各種知識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網絡或體系。
例如,學了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排泄系統,可以列出如下標題:四大系統(循環、呼吸、消化、排泄)在新陳代謝中有何作用,來進行綜合復習。又如,學了運動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可以列出標題:體育鍛煉對人體健康有什么影響(包括對運動系統、對循環系統、對呼吸系統、對神經系統等)進行綜合復習。
綜合歸納要做到“三抓":一抓順序、二抓聯系、三抓特點。抓順序就是要將各知識點按照本身的邏輯關系將其串聯,神經系統學習可按神經細胞、腦、脊髓、神經的順序關系學習,對生理、生長、發育等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這一點很重要。抓聯系,如神經細胞與腦、脊髓神經聯系點在于神經細胞分細胞體、突起兩部分,細胞體組成腦、脊髓灰質等;突起可以形成神經纖維,再組成白質、神經。抓特點,就是要抓重點抓主流。綜合歸納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是大雜燴,應該將次要的東西簡化甚至取消,如神經系統知識網絡就可將神經節不列入,眼、耳以外的感覺器官或感受器一筆帶過。但復習則要全面不能遺漏。
靈活運用是學好學活生物的關鍵,認識的目的全在于應用。靈活運用知識才能記得牢,學了才真正有用。運用知識解理論題或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尤其是后者正是中學生的薄弱環節,必須高度重視。學了生態學等知識后,可以在自家嘗試建設生態小區,發展庭院經濟等等。只要有心,生物學無處不在,無處不用,定能學好、學活。
5觀察比較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不僅可以獲得新知,也能驗證已知。生物學是實驗科學,觀察是獲得生物知識的重要環節。如觀察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生長發育等等。要想有效地發揮觀察在生物學學習中的作用。還必須做到“四有"必備,即:有目的、有順序、有重點、有疑存。如觀察生物群落,目的是了解群落的成員、數量及其關系;順序從植物到動物再到微生物,植物又有喬木。灌木——草本——苔蘚、地衣;有重點即通過解剖觀察、套袋實驗觀察等看動植物關系;觀察時多思考,如植物分層、錯落有致有何意義等。
比較是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有比較才有鑒別,生物中能比較的東西很多.如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冬眠與夏眠、應激性與適應性等等。比較時注意對比較對象全面了解,然后確定比較項目,并做到簡明扼要,如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這類生理過程,可從場所、條件、過程、結果、
意義等進行全面了解。確定比較項目時過程不能太具體,而是物質變化、能量變化的反應前后變化,抓住此重點,有利于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實質。中學生物概念多,易混難記,比較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不少內容可以通過對比、分析。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應激性與反射,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四綱心臟,動脈血和靜脈血。維生素與激素等等,這些內容都可以用比較的方法復習,可以幫助我們弄懂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看過“初中生物理學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