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學習的竅門3篇
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的有關學習的竅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有關學習的竅門一:
現在已經五年級了,媽媽很關心我的學習成績,就告訴我學習要有方法。
我發現現在的課文越來越長了,就聽老師上課講的那些遠遠不夠,所以每天把老師要講的課文先預習一下,寫一個預習筆記很重要。第一步是把課文里的好詞好句或者是不理解的詞句寫下來。第二步是把我對整篇的課文理解寫下來,最后一步把這篇課文的感受寫下來。再上課,把不會的內容再認真聽一下,印象更深,效果也會很好。
我也發現數學的知識也越來越難了,我也有了應對的妙招。可以做一個錯題本,把每一次的考試的錯題抄在本上,把錯的答案寫上,在旁邊標注上為什么錯了。下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就不再犯了,然后在旁邊再重答一遍會更好。
我還發現英語比以前的難多了,我了解到早晨的記憶力是最好的,所以每天早上聽著錄音機與它一起大聲朗讀,還可以把單詞抄一遍按照音標背單詞會很好,快睡覺時回想一下今天講的內容記憶會更深刻。
我總結的方法很管用手,不信你也來試試,相信你的學習成績一定會有所提高的!
有關學習的竅門二:
俗話說,一心不能二用。若要兩用,則兩方面都做不好。所以在課堂上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全神貫注是挺好一節課的關鍵。因此,在課堂上,思想上決不能“開小差”。學習如能達到忘我的境界,老師所講的那些知識就不可能從左耳進去,從右耳出來。
(1)盡快進入學習狀態
只要上課的鈴聲一響,坐進教室,就應迅速地進入學習的積極狀態。利用從預備鈴聲到正式上課的兩分鐘時間,可以回憶與本節課銜接的老師講過的上節課內容;也可以回憶預習課文的思路和沒有解決的問題。由于一上課就回憶和思考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自然會很快進入角色。有經驗的教師為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盡快切入課題,往往上課一開始便會啟發性地提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這是學生應順著老師的思路,迅速進入角色。許多會學習的學生很注意聽課的開頭和結尾,其中,注意開頭就是使自己盡快進入學習狀態的有效方法。
(2)全神貫注地聽課
有的同學認為上課時只要人進了教室,并且還做了課堂筆記,那就是參與課堂學習了。這實際上只是在外表形式上參與了課堂學習。少數同學在課堂上或神情飄忽,東張西望;或人雖端坐,卻呆若木雞;或做小動作、玩東西、講話、傳紙條、和鄰座的同學擠眉弄眼、給老師或同學畫肖像等等,這些都是最為典型的人在課堂而神不在課堂的現象。試想,這樣的聽課狀態如何能實現學習的高效率?
心理學家認為:人在注意某一事物時,大腦皮層的相應區域就會產生一個優勢興奮中心、這個優勢興奮中心是大腦皮層對刺激物進行分析和綜合的核心,因而能對注意到的事物產生清晰和完整的反映。同時由于興奮與抑制的相互作用,大腦皮層其他區域所受的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因而會忽視同時存在的其他事物。如果大腦皮層同時有幾個興奮中心,就會出現注意力分散的現象,即通常所說的分心和走神。
據說有這樣的事:牛頓在思考問題時把手表當雞蛋放進了鍋里,陳景潤冥思苦想“哥德巴赫猜想”撞到樹上還連聲說對不起!這都是他們在思維活動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緣故。專注是學習和思維活動中的一項優良品質。人只有在專注時才能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思維才能高度活躍、敏捷,有時甚至會產生靈感。因此,中學生在課堂上應排除一切干擾,克服一切不良習慣,全神貫注地聽好每一節課。
(3)掌握課堂注意力的調換
人的注意力不可能長時間地保持固定的狀態,而是經常間歇地加強或減弱,這就是指注意力的穩定性。中學生的持續注意力一般在20分鐘左右,隨著年齡的增大,注意力的保持時間也逐步延長。根據注意力的這一特點,有經驗的老師常常在一堂課內以幾種不同的形式組織教學,如講授15分鐘新課后,安排一定時間的討論或進行隨堂訓練、或穿插一些演示實驗操作、或在短暫的時間內詼諧的語言調節一下課堂氣氛以避免學生出現聽課疲勞狀況,維持注意力的穩定性等。中學生也應該掌握這一規律,主動跟上教師課堂上對注意力調換的節奏。有的同學不重視注意力的調換,往往一堂課下來覺得很累。也有的同學注意力調換以后,不能隨著老師的節奏重新回到原來的學習中來。如教師已經停止實驗操作開始講授新課,而這些同學的注意力仍停留在已做完的實驗上,或是停留在教師安排的某些有趣的課堂插曲上,即不能根據新的學習要求,主動地將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同注意力的穩定性一樣,注意力的轉移也是注意力的一項重要品質。因此,中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實踐中應有意訓練自己的注意力,以培養良好的注意品質。
(4) 做到聽和講的同步
每堂課的教學內容、進度,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課前就已經擬定的。學生聽課的過程中出現問題,若不能當即提問解答,可以先放下,繼續聽講后面的問題。切忌死死糾纏著某一個問題一個勁地往下想,結果中斷了聽課的連續性,造成一步掉隊步步跟不上的情況,應使自己的聽與教師的講課同步。
至于遺留的問題,可以在其后適當的時候課內提出,或在課后與老師、同學討論求的解答,有的時候前面遺留的問題會在后面的聽課中自動解決的。實踐證明,聽課時存疑,帶著某些問題聽課,會使后面的聽課狀態更專注,思維更深入和活躍,且往往能提出一些較為深刻的學習問題。
有關學習的竅門三:
經過新方法的學習,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的認識,對如何處理新教材方面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同時這次學習也為我今后的教學指明了更加明確更加科學的方向,現將此次學習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 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教材
通過學習我很好的了解了人教版的教材體系,編寫意圖;了解了教材編寫的主導思想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核心;了解了教材編寫的主要特點是聯系生活、視野開闊、文學性強,教材強調課內外結合;了解了教材綜合實踐活動偏多;了解了教材練習的模式……
二、 掌握了以新理念新方法處理教材和教學
此次學習我不但了解了教材的編寫意圖,還初步懂得了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即:既要遵從又不盲從,加強工具性,加大創造性,貼近學生的需要;此次學習我還懂得了文本解讀要遵從以下的原則:知識引導原則、讀寫結合原則、吟讀背誦原則、縱橫對比原則、興趣先導原則和知人論世原則;此次學習我還明確了現代詩歌教學要抓住的兩個基本點:品情意+重審美,這次培訓還給我們農村學校的作文教學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即:定長遠規劃,形成教學系列,解讀教材,選擇容易的做,從閱讀課文中學,從優秀范文中學,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筆記寫日記,平時多練!此次學習更是為令我們老師頭疼的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也就是綜合性學習因內容較多教師在執教的過程中可有所選擇,不要都做,方法上以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為主,輔以教師指導監督,原則上重在參與,激發興趣,不求統一答案……
總之,經過這次培訓,我們教師更能吃透教材,更能充分利用好教材,宏觀調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