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如何精選作文素材
由于考場作文時間、篇幅都有嚴格限制的特點,日常作文素材積累宜從“小”入手。特別提醒注意的是,選材切入點“小”并不意味著“立意狹窄”,因此中考作文的素材積累,可以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自己的生活實際中,選擇一個小的切入點,運用“以小見大”的寫法,表現積極向上、活潑健康的主題,從而表現生活,在生活中深入思考,感悟成長的主題深度。
(三)積累材料重“新”忌“舊”
在中考作文素材的準備過程中,同學們要經常對所積累的材料進行“推新替舊”的調整。作文素材,時間越“切近”就越鮮活,記憶也就越清晰深刻,寫起來想說的話自然就很多。積累新穎素材還可以從“轉換構思角度”入手,使“舊”材料重新穿上“新”外衣,通過新的角度來引申表現新的主題,實現耳目一新的寫作效果。
在作文素材積累過程中,同學們要關注自己身邊的生活,對于那些能引發自己感悟的材料一定要仔細挖掘,日積月累,在中考時就一定能擁有新鮮的素材“珍寶”,而下筆如有神。
語文:要堅持積累作文素材
在語文復習的最后階段,建議學生分兩步走。
第一步,回顧反思。考生要回顧自己知識積累的情況,反思自己在復習過程中的得失,了解自己還有多少上升空間。建議學生研讀考試說明,研究兩次市質檢試卷以及近期各次模擬考卷,既明確今年中考的題型特點,又了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項。
第二步,制定策略。建議學生做一張讀書題分值表,把讀書要點比如字詞、古詩文背默、文言文、名著閱讀等題列出一個目錄并制定每天的復習量,在目錄上了解進度。讀書題分值大,又是短期見效快的題型,建議在最后階段多投入時間。
針對閱讀,重在精練,多思多總結。閱讀題雖然靈活多變,但也有章可循,建議學生對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三大文體進行知識總結,比如說明方法、寫作手法等。最后階段,可適當減少做閱讀題的量,做到精練多思,在做題中尋找答題規律與解題技巧,這樣能夠觸類旁通。可以用錯題本整理自己的失分題,總結自己閱讀能力的缺失點,進行針對性補救。
針對作文,重在積累、模仿、活用。在最后階段,仍要堅持積累寫作素材,從校園生活、家庭生活到社會新聞,把有價值的大小事件記錄下來,即是考場寫作文選材的“素材庫”。此外,要準備幾篇自己的代表作,因為這些可為學生在考場寫作文時提供靈感與借鑒。也可以多看范文,以便學習模仿,但切記不可抄襲套用。、
2017年經典中考作文素材集錦
1、競爭
一位老人和一只獵狗成了這個莊園的主人。兩個月后,獵狗不吃不喝,很快瘦得像一具標本。有一天,一只覓食的蒼鷹光臨莊園,獵狗躥起沖向蒼鷹狂叫,這天,狗吃了許多東西。醒悟的老人從山里捕回一只狼,拴在莊園外的一棵樹下,從此,情況改變了:只要獵狗看到狼,獵狗便顯得非常精神,并且食欲大增,一天天胖了起來——沒有了對手和較量,沒有了危機和競爭,獵狗便會走向死亡。
2、自尊
我曾讀到這樣一個故事:某國一位兒童父母雙亡,幸被一富豪資助,從此衣食無憂并順利地完成了學業。在其成長的過程中,常有媒體對其追蹤報道,富豪資助的事跡也便時常見諸報端。大學畢業在即,又有記者采訪,問其準備怎樣感謝資助人。誰料,此人語出震驚四座:?不,我不感謝他,貧窮是最可恥的事,他用我的貧窮換取榮譽,我們是等價交換。?乍一聽,此人言語似有忘恩負義之嫌,然深思之下,我不由得生出幾許同情和敬意來——人并非因為貧窮便喪失自尊。這個孩子的成才固然要感謝那位富豪的關愛和幫助,但是,尊重不是憐憫。在媒體報道中長大的孩子,因為貧窮,因為常常被迫把這種羞于啟齒的貧窮暴露給公眾而受到的深深的傷害,又有多少人能夠理解和體會呢?
3、價值(教育)
有一次到鄉下,我們看到一位老大爺正把喂牛的草料鏟到一間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我們就問老大爺:“大爺您為什么不把它放在食槽里讓牛吃,卻放在那里呢。”老大爺說:“這種草料不好.要是放在食槽里,牛就會不屑一顧;但如果把它放在牛勉強能夠到的屋檐上,牛就會努力吃,直到把草料吃完。”這真是有趣。什么是最好的?什么是最珍貴的?信手掂來的不是,價格最昂貴的也未必是。它就在我們不容易夠到或者完全夠不到的地方。
4、個性
大書法鄭板橋的書法造詣很深,獨樹一臶,很有風格,但在成名前他曾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去揣摩、探索前代書法名家的字帖。功夫用得很深,雖無甚突破,仍練筆不止,以至睡覺時竟入神地在妻子的背上寫來寫去。其妻問道:“你在干什么?”鄭板橋回答:“在練字。”“練什么字?”其妻怒道:“你有你的體,我有我的體,你老是在別人體上纏什么?”真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一言驚醒夢中人”。鄭板橋聽后恍然大悟。從此,拋開別人的碑帖,脫穎而出,獨創了自己的風格——板橋體。
5、螞蟻的啟示
螞蟻給了我們許多啟示--團結就是力量,永不氣餒等。這里我也來講一個關于螞蟻的故事:兩只螞蟻想到墻那邊去找食物,一只螞蟻順著墻往上爬,剛爬到一半就掉下來了,如此反復了幾次。另一只螞蟻看到這種情況,就繞過墻到了另一邊,等到第一只蟻爬過墻時,那只螞蟻已將食物吃完了。第一只螞蟻秉著那永不氣餒、永不放棄的"美德"讓自己失去了食物。這種事不僅發生在頭腦簡單的蟻國,在我們發達的人類社會里也屢見不鮮:一些作家一味地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結果讓自己以后的作品與以前的作品一個風格,毫無創新,毫無新意。這難道不是一種不放棄的悲哀?可以說放棄就是新的突破,是超越自我的前提。輕言放棄是弱者,不言放棄是愚者,懂得如何放棄才是智者。
6、狐貍
老狐貍為了喂飽出生不久的小狐貍,不辭辛勞,到處覓食,甚至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偷盜獵人布在陷阱里的誘餌。而小狐貍一旦長大,具有獨自覓食的能力,老狐貍就毫不留情地將其趕出家門。如果有誰戀戀不舍,它就連抓帶咬,將其逐走。老狐貍的這種前后迥異的親子行為,用心良苦。大自然是殘酷的,弱肉強食,幾乎隨處可見。只有敢于闖蕩的強者,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狐貍,只是一般的動物,尚且知道為子女作長遠的考慮。人為萬物之靈,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理應比狐貍更理性。
看了2017中考如何精選作文素材還看:
1.2017中考語文作文素材
2.2017中考萬能作文開頭結尾
3.2017初中作文素材積累
4.2017高中寫作必看勵志素材
5.2017年廣東中考作文素材題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