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解析|記得那一次出發
【作文題目】:
【思路點撥】:
英國著名詩人艾略特說:“我們不應該停止探索,而所有探索的盡頭,都將是我們出發的起點,并且生平首次了解這起點。”“記得那一次出發”即為這種帶有人生探索意味的出發,且具有蘇州歷年中考作文題“感性中蘊含理性的思辨風格”,要求考生能對自己的外部生活進行內向觀照,內向思考,內向自省,希冀達到一次自我成長的“精神出發”。
“記得那一次出發”,題中有三個寫作關鍵詞。“那一次”,暗示考生去回望自己的成長歷程,鎖定“那一次”的故事及框架。此題不排斥采用“那一次……那一次……”的并列式結構成文,但仍不及選擇“一次性”事件來構思故事那么緊密。“記得”提示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選擇的時態應為過去時而并非現在時。“記得”看似是通俗的口語詞匯,然而它不僅對印象刻痕的深度有要求,還對事件的性質有考量,如果考生能從引領自己成長、啟迪自己心智、陶冶自己情操等方面選材,便能充分挖掘出“記得”一詞蘊藏的寶藏。
題中的核心詞無疑是“出發”。《現代漢語詞典》中“出發”有兩個義項:離開原來所在的地方到別的地方去;考慮或處理問題時以某一方面為著眼點。前者較為感性,容易入題,但需要注意“出發”具有很強的行動目的,力求寫出事件背后的意義和價值;后者明顯側重于理性思考,審題時能順著詞義指引的方向,容易明確文章主旨,且能寫得深入。例如,從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的角度出發,從道德滑坡與建設角度出發,從文化的多元與固守角度出發,從環境污染與保護角度出發等。
【滿分作文】:
記得那一次出發
這個冬天,很多美麗都被歲月覆蓋上一層蒼涼。遠方的上海,醫院的某個角落,病臥著曾與自己共享童年的脆弱靈魂。幾近除夕,煙花雖美,短暫的繁華與熱鬧過后,只留得零落的半空煙沙,就在這個青黃不接的季節,倏忽間多少人漸行漸遠,留下一條獨自走不完的路。
我只能又躲進了童年的渡口。
記憶的閘門同老式木門的“吱吱”聲一道打開。童年時我和那位朋友在這里總是很隨便地從怪老頭手里接過椰汁,然后便一坐半天,留下半日的談笑風生。而現在,朋友直腸上卻長了一個腫瘤,這個腫瘤或許會奪去他的生命。
“今天讓我試試茶吧!”老者的臉上現出一絲欣喜,又陷入寧靜。“是啊,人也大了。”于是在塵土與流水之間,溫碗燙盞。壺口稍隙,高沖低斟,低味出壺,注入小碗,成茶暗紅,湯后竟是潤紅,濕潤的紅碗煥發出茶的甘香。往事依依,欲語還休的婉約,與漸入佳境的溫暖,似可造化。
時光在小火的躍動中化成霧氣。我望了望桌上那杯殘茶,卻生起惆悵。朋友,遙記得你在青石板上立志要成為考古學家的誓言,用堅實的雙腳踏遍天下……然而當我上次看到你因為營養不良而薄薄的一層肚皮與竹竿似的雙腿,陽光下最后的相約竟成昨日的泡影。生命中有過溫暖的瞬間,更多的卻是人走茶涼后的落寞。既然生命終要走向虛無,當初何必熱鬧地出發?
想必是見我出神,老者笑著拍拍我的頭,說:“熱茶有熱茶的溫潤,冷茶也有冷茶的雅致,不信,你嘗嘗。”老人的眼里透著時光沉淀的睿智與溫度,一如那茶水清明。我端視那茶,細品一口,卻是松風泉邊,壺中歲月。似生又熟的話,與欲揚先抑的美,真可清心。
一切漸入微妙,只聽得老者幽幽一句:“澄懷方能味道。”天色漸晚,老人陪我走出院門,像照料孩子那樣為我披上煦暖的外衣。“年輕人,過了今天,又要出發。”那些褪了色的葉子,條紋總是那么散亂,就像記憶中那些未曾離去的影子,亂著心,也暖著心。
原來人生未必是想象中的寂寞與蒼涼,往日的歡鬧與現實構成的無常未必是出發的阻礙。放下包袱,攀山行棧,只要一息尚存,走過奇險風景,自有難得的人生體驗。
茶沸而心靜。我把自己所經歷的一切珍藏于心靈的谷倉,讓腳步鏗鏘,頓覺釋然。記得那一次出發,我走向來時的路,只為面朝大海,尋找最具世態演義的那一杯。
【評點】:
文章敘事上的最大的亮點是巧妙地以“我”和朋友的故事、“我”與老者的故事雙線行文。以“記得”為內在的情感脈絡,以“那一次喝茶”為故事元素,以“出發”為思想靈魂,回憶了與老人一段刻骨銘心的交往,自然挽合了兩個時空的心靈對話,如詩,如歌,如畫。字里行間彌漫著詩意與哲思。
文章還巧妙運用細節描寫。無論是寫老屋,還是寫茶,都讓它們變得立體可感。老屋透著滄桑也滿載著歲月的沉積,斟一杯茶的景象呼之欲出,有聲,有色,有形。細節刻畫讓簡單的景生了意境,自然引發不斷地思考和醒悟,為文章主題的闡發蓄勢。
看了中考作文解析記得那一次出發還看:
1.2015年最新中考材料作文4篇
2.歷年中考作文題目大全4篇
3.2015江蘇中考作文范文大全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