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滿分作文寫作技巧—如何精準描寫人物外貌
技法指導 在寫人記事的文章中,常常需要有一定分量的人物的外貌描寫.外貌描寫是對人物的容貌、服飾、神態、體型、姿態等外貌特征所作的描寫.精確的外貌描寫可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達作者的愛憎,加深讀者對人物的印象.那么,怎樣進行外貌描寫呢?
一 外貌包括哪些內容
外貌描寫,又稱肖像描寫,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物整體:年齡、身高、體重、體形、氣質(神韻)。
二.人體局部:頭發以及各種部位、器官的形與態(頭、臉、額頭、眉毛、眉頭、眼睛、睫毛、鼻子、鼻頭、鼻孔、顴骨、兩腮、人中、嘴唇、嘴角、牙齒、舌頭、下頜、胡須、痣、青春痘、酒糟鼻、疤痕、臉頰、耳朵、脖子、喉結、肩、背、胸、腹、腰、臀、手臂、手、腿、膝蓋、腳踝、腳等。
三.衣著:帽子、圍巾、絲巾、上衣、襯衫、毛衣、褲子、裙子、內褲、腰帶、鞋、襪、風衣、大氅、披風、圍裙、套袖等。
四.裝飾物:各種頭飾、耳釘、耳環、眼影、假睫毛、腮紅、唇膏、唇線、項鏈、項圈、領結、領帶、胸針、臂鐲、手鐲、手鏈、指甲油、假指甲、臍環、腳鏈等。
五.攜帶物:手上舉的、托的、握的、提的、推的、拖的、拉的、夾的;頭上頂的;肩上扛的;背上背的;懷里抱的、腋下夾的、胯下騎的、腳下踢的。
外貌描寫常常和神態描寫交融在一起,很多人往往把神態描寫與外貌描寫混為一談。能夠表現人物心理、情緒、情感的神情,屬于神態描寫。例如:臉紅一陣、白一陣;那眼神像兩把刀;一張臉始終掛著甜甜的笑。
二 外貌描寫具有鮮明的目的性
正常人物的任何行為都有其明確的目的,刻畫人物外貌的首要特點,就是具有鮮明的目的性。
一.以尋人為目的。寫尋人啟事,目的是要找回丟失的人,所以要本著實事求是,越細膩越好,年齡、身高、體重、體形、各種器官特征、服裝、飾物、攜帶物要逐一描寫,忌籠統。在寫作過程中,這樣的外貌描寫,幾乎沒有。
二.以人物外在獨特的“形”象征人物內在的“神”。寫作時必須根據“神”的特點,有選擇的刻畫人物肖像,寫出來的各部分的“形”要高度統一,不能表現“神”的“形”一句也不要寫。
例如,表現一個人內在品質的正直,在外形上要圍繞“正”、“平”、“直”三個字,有選擇地進行刻畫:
他的頭發根根上指,絕無一根稍作彎曲。眉毛、眼睛、胡須、嘴巴、肩膀像五條平行的水平線。鼻子、脖子、脊梁、雙腿堅挺如鋼,垂直中正,不偏不倚,似乎整個人體都由橫和豎組成的。
又如,表現一個人的圓滑:
楊阿姨,長著一頭如水的秀發。一張臉圓圓的,整個面部輪廓不見一絲棱角。眉毛彎彎的,眼睛彎彎的,嘴角彎彎的,好像抽象大師刻意在臉上描畫的小括號,流暢而自然,就連歲月在嘴角點綴的皺紋,也順滑得像一道道漣漪。
三.以外在特征,表現人物精神品質。刻畫的內容要有力印證某種特定品質、性格。寫作要緊緊圍繞事前確定的寫作目的來選材。
例如,表現一個人勤勞:
他的頭發常常蒙著一層灰,額頭總是掛著晶瑩的汗珠。一雙大眼睛,時常掛著血絲,透著幾分倦意。雖然剛過四十歲,背早已駝得十分厲害,側面看就像一個大寫的字母C。兩手粗糙開裂,宛若老樹皮。最有特點的是他的那身工作服,老遠就能聞到汗味。
又如,表現一個人放浪、輕浮:
雖然她已經四十多歲了,頭發依舊三天變一個顏色,五天改一個發型。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化妝:細如蛾須的眉毛,藍綠相間的眼影,長長的眼線,粉嫩的腮紅,紫褐色的嘴唇。腰雖然早已臃腫,但一年四季總要竭盡全力多幾天露在外面。她的裙子總要比別人的短半尺,遠遠望去,就像系著一條寬腰帶。冬天里穿著半截裘皮大衣出門,腿上的褲襪始終是不變的肉色——用她的理論解釋,衣服短了才能最大限度地露出腿來,腿是肉的顏色才能吸引人的目光,至于這種打扮到底是過冬還是過夏,她從未思考過。
三 外貌描寫的傳統誤區
(一)無目的刻畫外貌。拋開外貌描寫的目的性,無選擇地“寫實”——長什么樣,寫什么樣,永遠在寫“尋人啟事”。例如:
她長著一頭黃毛,細細的,軟軟的,稀稀的。眉毛濃濃的,好像上帝不小心把哪個男孩的眉毛按錯了位置。一雙大眼睛忽閃忽閃地閃著亮光。鼻梁有些塌陷,而鼻頭比一般的女孩大得多,上面長滿了粉刺,仿佛是一只爛桃子。一張小嘴玲瓏乖巧,嘴角的微笑總是若隱若現,給人一種霧里看花的朦朧美。嘴角的兩個齙牙,嚴重的破壞了整個臉部形象,長長地挺出來,似乎隨時要把對面的人臉上刺個窟窿。
如此寫作,你到底要表現她長得美,還是長得丑?到底是表現自己對她的愛,還是厭惡?作者行文自相矛盾,讀者閱讀自然滿頭霧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