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大專什么時候報志愿
填報高考志愿獲勝,孩子才能成龍成鳳。點擊藍字測試你能上什么大學吧!
一、要考慮自己的志趣、特長和國家的需要
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無疑可以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而選擇國家建設急需的專業,能使青年人將來較可能做出重大貢獻。志趣和需要是相輔相成的,把志趣和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個人的價值得到更充分的體現。
二、考慮所填志愿實現的可能性
學生需要以招生院校在當地近三年的錄取分數統計為參考,分析各專業的檔次和“冷”與“熱”情況,結合自己的實力,正確填報專業志愿。不能單純看其絕對分,要更多地看其相對位置及其變化。原則上第一專業的選擇應該是有希望錄取的理想專業;第二專業的選擇一定要穩妥,應該是能被錄取的專業,第三專業應該選擇可以“兜底”的專業。
三、考慮“服從專業調劑”
當考生檔案調入學校后,由于名額所限未被所報專業錄取時,若考生“服從專業調劑”,自然擴大了本人被錄取的機會。而一旦退檔,就只能再填報本批次的征集志愿,或錄到下一批次的院校。而且如果征集志愿不填,下一批次的志愿也沒有填,那么就不可能被任何院校錄取,只能復讀了。如果服從“專業調劑",就有可能調劑到考生不喜歡的專業,需要考生慎重考慮。
高考志愿填報技巧
考生和家長需要詳細了解報考的目標學校的招生簡章以及高考志愿填報以及錄取政策上的調整工作,以便于為之后的報考學校做好提前準備,對于考生和家長來說,在高考分數出來之后,也需要跟報考學校歷年錄取分數線情況進行對比,確保自己的高考分數能夠接近目標報考院校歷年錄取分數線,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的錄取幾率。
對于高考志愿專業的選擇上,家長和考生不要只偏向于報考熱門的專業,其實很多情況下,可能所謂的熱門專業并不適合自己,而且歷年高考志愿報考中,熱門專業相對競爭力度上較大,如果你在高考分數上稍顯落后,可能就會出現在報考專業上落榜調劑的風險,所以報考專業的時候還是要根據考生具體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量,還可以依據考生所感興趣的專業進行報考。
高考志愿填報步驟
第一步 熟悉政策
考生家長對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關,重要政策當年是否有變化。像常識、動態、公示、政策等等……例如考生家長起碼要知道所在省份有幾個批次志愿,每個批次需要填報幾所志愿學校,可以報考幾個專業等等。
第二步 收集信息
信息和渠道的來源至關重要。一般來說,考生家長可以選擇的權威渠道大致這么幾條:陽光高考信息平臺;當地考試院及高校官網、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高考高招類報紙、廣播電視節目等。還可以參考一些與高考相關的博客、論壇、家長圈,相互交流獲得專業知識。
第三步 準確定位
定位是填報志愿中最重要的一步。我們都知道,高考錄取時是將一定范圍的學生,按其填報的志愿和高考成績進行排位,從高到低,位次越高,被錄取的機會就越大。填報志愿前考生可以根據平時成績或模擬成績來定位,看看自己在班、學校、區甚至整個省市所處的位置。
第四步 知己知彼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做好了定位“知己”,還要做好“知彼”的工作。“知彼”的過程就是除了政策法規之外,還有弄清各個招生院校的基本情況。如學校當年的招生章程、招生計劃、往年在本省的提檔線、專業線、師資力量、專業設置、學科特長、就業及深造情況等等。
第五步 初選志愿
“初選志愿”是結合自己的成績定位,確定目標院校。完成第三、四兩步考生和家長對高考志愿應該已有方向了。這時,考生可以大致劃定一些在你省有招生計劃的院校,并認真閱讀招生章程,比較各院校之間專業的招生人數、錄取分數等數據,選擇和自己興趣、分數、批次相符合的院校。
第六步 模擬填報
“模擬填報”就是根據本省、市的志愿設置情況,將考生的高考志愿草表完整的呈現出來,做一遍真實的模擬。前高考都是在網上填報志愿,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逾期不予補報。每年在志愿填報中出現的操作失誤、丟失密碼等問題比比皆是,再加上網絡系統繁忙難免手忙腳亂,所以提前模擬有備無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