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知識點總結經濟
高一政治知識點總結經濟一
1.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系
(1)二者是統一的。①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二者缺一不可。②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一定沒有價值。
(2)二者又是對立的。①商品生產者生產商品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其價值,為此他必須讓渡使用價值給購買者。②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商品的使用價值,因此他必須付出價值給生產者。③生產者和消費者都不能同時占有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
①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②貨幣是指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③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④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五種只能,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
3.正確理解“紙幣”的概念和發行
①紙幣是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②紙幣的本質是價值符號。③紙幣不是商品,自身沒有價值,代替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④紙幣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是受貨幣流通規律支配的,取決于三個因素:待售商品數量(正比)、商品價格水平(正比)、貨幣流通速度(反比),這個關系叫貨幣流通規律。⑤紙幣的發行權在國家,一般由國家的中央銀行負責發行。國家可以決定紙幣的發行量,但決定不了紙幣實際代表的直接量(紙幣的實際購買能力、幣值)。
4.正確理解價值規律
①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客觀規律。②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③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④價值規律的作用:價值規律調節社會勞動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價值規律可以促進商品生產者實現優勝劣汰。
5.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
①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消費水平的根本因素。②居民收入是影響消費水平的直接因素。居民收入包括居民的當前收入、過去收入、人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以及居民的收入差距的大小。價格高低影響消費水平。一般來講,價格上漲,消費水平下降;價格下降,消費水平上升。④商品的性能、外觀、質量、包裝等影響消費水平。⑤居民家庭人口數量、消費觀念等影響消費水平。
6.正確理解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
①生產決定消費。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消費的方式以及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為消費創造動力。②消費反作用于生產,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的發展。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消費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消費是生產的動力,消費為生產創造新的勞動力。
高一政治知識點總結經濟二
7.正確認識公有制為主體
①地位: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在國民經濟中居于主體地位。②體現:共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產業可以有所差別。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③范圍: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④公有制實現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⑤意義:在我國只有確保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才能防止兩級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鞏固社會主義制度。
8.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①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②實行這一制度的必然性:從根本上來說是由生產關系一定要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和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決定的。③實行這一制度的重要性:它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④態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對非公有制經濟,國家鼓勵、支持、引導、加強服務和監督。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能把兩者對立起來。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9.正確理解公司的經營與發展
①公司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科技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③公司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與企業形象。④公司還必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強強聯合和企業兼并,提高經營者的素質。
10.如何解決我國的就業和再就業問題
①國家:大力發展經濟,增加就業崗位,這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努力改善勞動就業和自主創業的環境。②勞動者:加強文化學習和職業技能培訓,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勞動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在思想上要積極轉變就業觀念,樹立自主擇業觀、競爭就業觀、職業平等觀等多種方式就業觀,做出適合自己的職業選擇。
11.正確理解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①在我國現階段,除了按勞分配,還存在其他多種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②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是指個體勞動者占有生產資料,獨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其勞動成果扣除成本和稅款后直接歸勞動者所有的一種分配方式。他們既是勞動者,又是經營者、投資者,不僅付出勞動、謀劃發展,還要承擔經營風險。③按生產要素分配是指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收益分配。④參與收益分配的生產要素有: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⑤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制度的意義: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有利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⑥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與現階段我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由我國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的,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12.了解生產分配的種類以及對應形式
①按資本要素分配。如儲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紅、債權所得利息、私營企業的稅后利潤等。②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租金或轉讓金。③按技術要素分配。如技術入股、專利使用、技術轉讓的收入。④按勞動要素分配。如私營企業職工的工資、獎金和津貼。⑤按管理要素分配。如通過股權激勵方式獲得的股份分紅。⑥按信息要素分配。如提供市場信息、管理方案(點子)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