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校長的演講教學設計
《陶校長的演講》教學設計
三、通過探究性學習,感悟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問”,培養學生不斷激勵和鞭策自己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1、理解“演講”。
(1)板書“演”,說說寫“演”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用“演”組詞,適時寫上“講”。
(2)說說演講是怎么一會事,“演”什么意思。
(在群眾集會或重大的會議上就某個問題說明事理,發表見解。出示卡片“說明事理發表見解”)
(3)老師演講式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然后讓學生說說老師發表了什么見解,明白何為演講。
2、導入課文
今天我們來學習演講,爭當小小演講家。(板貼小小演講家標志)
請一學生說說現在能作個演講嗎?從而明白作演講首先要有話要講,然后向大家提供一篇演講稿,打開課本。
二、感知演講稿
1、自讀課文,想想作者跟同學們談了些什么。(板書:讀)
2、交流討論,從中明確文章的層次。
(1)演講稿共幾個自然段。
(2)齊讀第一自然段,明確演講的中心話題。(板書:四問)
(3)分別指名讀2——6自然段,明確各段演講中心。
(板書:健康、學問、工作、道德)
三、感悟演講內容,學習演講
(一)學習演講“問健康”部分
1、理清層次
(1)假如讓你來講健康問題,你會從哪幾方面來講?
(2)自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從哪些方面來講的?也可同座交流。(在”讀”字上加圈)
(3)交流討論,投影文字燈片。(問健康:問什么——為什么問-——該怎么做——提出希望)
2、理解“健康第一”的觀點
(1)現在你覺得能演講好“問健康”這部分內容了嗎?如果不行,就再讀讀(“讀”字上加圈),抓重點句子,不太理解的地方讀讀想想,體會一下作者的見解是什么,想說明什么。
(2)交流討論
A、“有,進步了多少?”(應該有進步,還應該爭取大進步。)
B、“因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體,我們才有本錢去尋求幸福,實現崇高的理想。”
(本,事情的根本,最重要的,生命的存在最重要的是健康。讓學生談談對“尋求幸福”的理解,然后抓“有了……才有……”體會健康的重要性,是一切的根本。
C、“否則”是進一步肯定健康的重要。(“否則”:不這樣的話。)
D、“健康的身體,離不開自覺持久的鍛煉,離不開科學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要有健康的身體要從兩方面去做。讓學生說說是怎么鍛煉的,猜猜“鍛煉”為什么是金字旁,火字旁?投影畫面明白鍛煉本意,明白鍛煉要吃得了苦,經受得住考驗。舉例說說對“科學合理的生活和作息”的理解。
E、說說對“健康堡壘”的理解。(“堡壘”,從字形上猜是什么東西,然后看圖片)
3、練習演講
(1)各自練習演講這部分。
(2)指名演講,學生評議。
(3)指導感染性演講
A、了解作者
(1)看畫像,說說是誰。板書“陶”說說去“阝”加“艸”是什么字,加“氵”是什么字,學生描紅“陶”,課題板書完整。
(2)介紹演講稿寫作背景。(畫像旁投影文字)
陶行知:中國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抱著教育救國的思想,于1927年創辦曉莊學校。1936年在重慶北碚創辦育才學校。皖南事變后,重慶政治黑暗,物價飛漲,育才學校受到特務威脅和經濟斷絕的嚴重困難。全體師生在陶行知帶領下,團結一致,開荒生產,一日兩餐稀飯,度過艱難時期。陶行知關心學生德智體以及工作能力的培養,作了著名的“每天四問”的演講,啟發學生鼓勵、鞭策自己,不斷進步,學做“真人”。
B、進一步了解演講特點
讀了作者介紹是不是對演講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明白演講不僅僅說明事理,發表見解,還在于說動聽眾,讓人受啟發,所以演講還要有感染力。出示卡片:感染聽眾受到啟發)
C、引導學生練習有感染力地演講,可利用重音、停頓、語氣、手勢等幫助表明自己的見解。
D、指名演講第二段,評出小演講家,然后齊聲演講性讀課文。
4、小結過渡:通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我們知道演講要有個中心話題,圍繞中心準備好從幾個方面展開講述,并根據表達的需要運用語氣、語調、重音等,還可加上適當的手勢,盡可能地感染聽眾,讓聽眾受到啟發。現在我們就用這個方法來學著演講第三自然段。(明確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讀,一讀再讀。)
(二)學習演講“問學問”部分
1、四人小組學習,邊學邊討論這部分的中心話題是什么?看看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講的?陶校長想要告訴聽眾什么?然后練習演講,可動動筆動動手,有問題可舉手。
2、交流討論
(1)中心話題是“學問”,層次:問什么——為什么問-——該怎么做
(2)指名說說這部分演講要注意些什么,那些地方很重要。
(3)結合同學發言,師出示文字燈片,添加符號。
學問是一切前進活力的源泉。
求知是我們的主要任務,有了……才能……。
(強調有學問的重要性,結合生活體驗講;在學生演講時指導停頓及重音。)
要……就要專心致志,就要……堅韌不拔
要認準目標,鉆進去,展開來。
(舉例說說怎么做就是“專心致志”,“堅韌不拔”,“鉆進去”,“展開來”。怎么做要讀得有力,讓人覺得必須這么做。)
3、齊聲演講性讀課文
4、指名演講
(二)小結
1、讓學生說說這堂課的收獲。
2、這堂課我們從這篇演講稿中進一步明白了健康、學問的重要,受到了感染,得到了啟發;知道了什么是“演講”,也初步學會了演講,這都得感謝——“陶校長的演講”。
四、作業
1、從第二、第三自然段中挑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抄下來,然后寫一寫自己的體會,可舉例談自己的認識。
2、用一讀再讀的方法學習第四、第五自然段,練習演講。
板書:
陶校長的演講
健康 生命之本
四問 學問 前進活力源泉
工作 也是學習
道德 做人的根本
卡片:否則、堡壘、鍛煉堅韌不拔彼岸
第二教時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一、復習
1、讀詞語
生命之本 否則 鍛煉 健康 堡壘
源泉 造福社會 專心致志 堅韌不拔 彼岸
2、說說這篇演講稿中陶校長共跟大家講了哪幾個問題。
3、用上上述兩組詞,演講“問健康”和“問學問”部分。
二、繼續感悟課文學習演講
1、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演講,爭當小小演講家。演講是要說明事理,發表自己的見解,要感染聽眾,使他們受到啟發,說說你怎樣來演講好“問工作”和“問道德”部分。
板書: 講什么
讀 從哪些方面講
邊讀邊想體會見解
2、自讀自悟4、5自然段,練習演講。
分工學習課文,1——4組同學重點學習第4自然段“問工作”部分;5——8組同學重點學“問道德”部分,也可挑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邊讀邊想,也可和同桌討論討論。
3、交流讀悟收獲指導演講
學生可以用演講來表示自己對該部分的理解,講后其他學生可向他提些問題;也可自己談想說明些什么,然后評議是否能當小小演講家。
(1)“問工作”部分
A、層次:問什么——為什么要問
B、重點句:“這些工作雖然都是一些小事,卻能培養我們的責任心,鍛煉我們的辦事能力,是我們將來步入社會做大事的基礎。”
舉例說說班級中工作認真負責的同學;鼓勵同學們都來承擔學校工作,班級工作,鍛煉能力,培養責任心。
C、指導演講重點句。
(2)“問道德”部分
A、層次:問什么——為什么要問——要學做真人
B、舉例說明“根本一壞,即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們到學校里來,除了要學習文化知識,更要緊的是要學習做人,學習做真人。”
“真人”是什么樣的人?(真誠,不虛偽的人。)這樣的人在“公德”和“私德”上會有些什么表現?(在公共場所會怎樣,中午吃飯了會怎樣,課間活動不小心被人推了一下怎么辦等。)
C、指導演講重點句。
(3)練習有感情地演講4、5自然段。
A、各自準備,看詞語有感情地演講。
詞語:工作好壞很大影響承擔責任心辦事能力基礎重要的學習
做人的根本即使穩定發展講究真人
B、指名演講,組織評議,任命“小小演講家”稱號。
4、學習第6自然段。
同學們對這篇講稿領會得很好,講得也很好,那陶校長為什么要我們每天四問呢?我們來讀讀最后一段。
(1)指名讀。
(2)說說從陶校長的結束語中明白了些什么,還有些什們不懂的。
三、實踐拓展
1、陶行知先生從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個大的方面做了深入淺出的演講,要求我們做到每天四問,以次來激勵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其實,我們每位同學的具體情況都不同,存在的問題也不同,除了這四問,我們還可以問些什么?(最近視力有沒有提高;課堂發言有沒有進步;文明守紀做得怎么樣等)
2、每位同學向自己提一個問題,仿照陶校長演講的層次有條理地說一說。
╳ ╳有沒有提高——
有,提高了多少;沒有,是什么原因——
怎么看待這問題,以后準備怎么做。
《陶校長的演講》說課稿
【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一單元第二課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陶校長的演講》是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講稿,要求學生每天從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方面問一問自己,以此來激勵和鞭策自己。演講稿言辭懇切,極具鼓勵性和感染力;結構以“總----分----總” 布局謀篇,以“問什么、為什么問,怎么辦”形式組段;我覺得這篇演講稿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緊密結合”的典型范例,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陶冶情性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的11個生字,理解生詞;初步了解演講稿的特點。
2、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復述課文;了解語句之間的相互聯系,會使用一些關聯詞語;進行讀寫結合的思維拓展訓練。
3、情感目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和復述課文;明白“每天四問”的重要性;培養學生不斷激勵和鞭策自己的好習慣。
四、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每天四問”的重要意義,并進行復述。
教學難點:體會句子間的聯系,學會使用關聯詞語。
【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我認為“先學后教”是一種有效的方式,我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去思考,從而以學定教,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考水平。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強調讀書的訓練,強調語言文字的綜合實踐運用,鼓勵學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調動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學習,讓學生饒有興趣的說、演、讀,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和管,讓學生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領悟語言的魅力,習得言語的精要。激發學生想象,在兼容并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
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展示他們的創造力,最終達到積累感悟、啟迪心智、陶情冶性的多重效果。所以,對本課采取的教學方式是:先精細指導,學法總結;再半扶半放,激勵自主;然后到全面放手,自學完成。整個過程大力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揭題,質疑定標。
揭題板書后,從質疑入手,問學生:“看到題目,你產生哪些疑問?”根據學生的疑問,適時介紹陶校長其人,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整體感知,初讀思考。
偉大的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指導學生初讀課文、學習字詞、感知文章主要內容的環節中,我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讀后討論演講的特點和演講稿的格式。通過反復朗讀“每天四問”的具體內容,促使學生做到讀中知大意、理脈絡;讀中查字典、剖形探義,掌握生字詞,并養成認真作業的好習慣。
三、有的放矢,精讀感悟。
葉老曾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為了達到“不教”的目的,全面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這一教學環節中,我緊緊圍繞著“問”來具體展開,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先自主學習,以學定教;指導學生在讀中悟理,在讀中悟法;并進行必要的示范指導,再結合學法總結,促使學生有效領悟。
精讀感悟這部分我依照教、扶、放三步曲,梯度設計:a、導讀“問身體”;b、導學“問學問”;c、自學三四問。
1、導讀“問身體”,進行學法指導
(1)明確“問什么”, 交流“問什么”。
(2)明確為什么要問? 引導抓關聯詞,采用詞句對照理解:先出示沒有關聯詞的句子,學生填詞悟理后,再相機引導學生完成:要想實取得優秀的成績,必需 ---------------, 否則 ----------------。
(3)“希望怎么做”? 結合陶校長的“希望”,說說“我將怎樣做”,變被動接受為主觀需求。
(4)用了哪個關聯詞語?你會用它說一句話嗎?
(5)記住了“問”的內容了嗎?相機指導學生復述。
(6)指導朗讀。由通順、流利過渡有感情,有感染力。
(7)總結學法:根據問題,找重點句;精讀語句,理解詞語;研讀詞句,感悟情理。
2、 導學“問學問”,指導學法應用
自學后討論交流:
(1) 讀好問句,明確“問什么”。
(2) 找關聯詞,體會“為什么問”。
(3) 結合陶校長的希望,小組討論“我將怎樣做”,并適當拓展延伸:你還有哪些好方法使自己的學問進步?
(4)讀出自己的體會。
(5)強化總結學習方法:根據問題,找重點句;精讀語句,理解詞語;研讀詞句,感悟情理;拓展延伸,深入理解。
3、 自學三四問:
按上述方法自學三、四問,提出不懂的問題。
(1)交流反饋:緊抓關鍵詞,結合課后練習4,圍繞內容讀課文,隨后討論交流。
(2) 精讀感悟:任選一問,讀出自己的感受。(可以讀、說、背、演,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3) 組織復述其他“三問”,回復全文內容理解。
4、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閱讀課文不是最終的目的,還要延展到寫作訓練上,我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進行仿寫訓練:在“每天四問”之后再提出新的“一問”, 比如:今天鍛煉了嗎?今天身體有進步嗎?等等,隨后進行作答。并且鼓勵學生就陶校長的問話,逐一進行回答,以此檢驗自己是否真的有進步。巧妙運用“近因效應”的心理學原則,讓學生在饒有趣味的思維中進行寫作訓練,并有效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四、總結遷移,形成積淀。
“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是不變的真理。我先借用第六小節總結“四問”,引導學生體會陶校長的感情,并有效指導感情朗讀,深入理解“四問”內涵;接著,幫助學生從課文內容和學習方法兩方面匯總:學完這節課自己有什么收獲?
我認為:學生課前質疑,帶著疑問讀文,讀中解決疑難,僅僅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積極探索,才是二十一世紀小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為此,我用這樣的問題統領全文:你覺得自己這節課學得怎么樣?收獲多嗎?體會深嗎?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你將在課外如何解決疑問?如何延伸所學?
五、板書設計:
陶校長的演講
健康 生命之本
四問: 學問 活力源泉
工作 學習基礎
道德 為人根本
看了“陶校長的演講教學設計”
